理论教育 喜马拉雅山脉区域概况与村落发展

喜马拉雅山脉区域概况与村落发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8-1喜马拉雅山脉区域示意图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人们在大大小小的山谷地带繁衍生息,发展成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至13世纪伊斯兰教盛行,拉达克地区受到穆斯林军队的侵略逐渐衰落,部分佛教徒被迫转信伊斯兰教。14世纪末,伊斯兰教传入该地区,苯教及佛教逐渐衰落,现巴尔蒂斯坦人主要信奉的宗教为伊斯兰教。吉尔吉特地区为贵霜帝国时的一处佛教中心。

喜马拉雅山脉处于青藏高原的西南边缘,这座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形成了古象雄、古印度、勃律(巴尔蒂斯坦、吉尔吉特)、泥婆罗(尼泊尔)等地区及国家,通过许多山口形成的交通要道沟通“屏障”的南北区域,上文所述苯教的发源地——冈底斯山以及佛教的发源地——蓝毗尼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北两侧(图8-1)。

图8-1 喜马拉雅山脉区域示意图

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人们在大大小小的山谷地带繁衍生息,发展成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周边国家和地区。

(1)拉达克地区

拉达克位于青藏高原的西缘,紧邻阿里地区,主要包括首府——列城(Leh)及其周围地区(图8-2)。

拉达克处于山谷地带,整个区域为狭长形,周边为高山包围,海拔约3 000~6 000米。拉达克地区在历史上曾是象雄的一部分、阿里三围之一,后逐渐分离。1世纪左右,该地区被纳入贵霜帝国[1]的统治范围,后随着贵霜帝国的衰亡而分裂。8世纪左右,拉达克卷入唐朝吐蕃的冲突,其主权在大唐与吐蕃之间转换。9世纪中叶,吐蕃王室内乱,拉达克建立了独立的王朝,大量藏民涌入该地区。

拉达克地区最初受到象雄苯教的影响,后随贵霜帝国开始接受佛教。至13世纪伊斯兰教盛行,拉达克地区受到穆斯林军队的侵略逐渐衰落,部分佛教徒被迫转信伊斯兰教。17世纪初,拉达克经济渐强,君王支持佛教的复兴,修复佛教寺庙。17世纪末期,拉达克先后卷入多次战争之中,受到多方军队的入侵,曾向西藏地方政府求援,但清朝驻藏大臣拒不发兵,拉达克最终沦陷,王室只能保留部分王权。至今该地区的大多数居民仍是藏人,通行语言为藏语和乌尔都语,大多信奉藏传佛教,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上仍与藏族相同,属于藏族的传统居住区。

图8-2 列城老城区及宫殿

拉达克地区是连接印度、新疆、西藏、汉地的交通枢纽,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在这里交易的有茶叶、丝绸、金银、马匹、皮革、香料、食盐瓷器等商品,是喜马拉雅山脉西北部地区一个重要的贸易场所,亦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地带。

(2)巴尔蒂斯坦地区

巴尔蒂斯坦地区位于今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处于喜马拉雅山脉西端与喀喇昆仑山脉之间,风景十分优美,首府为斯卡杜(Skardu)。

古象雄鼎盛时期的疆域范围可能亦包括该地区,即唐朝所称的“大勃律”。吐蕃王朝曾派军占领该地区,将大量藏民及宗教文化带入该区域,这些藏民至今仍保留着与西藏地区一样的语言服饰及生活习俗(图8-3)。该地区像拉达克地区一样,亦位于交通要道上,成为许多大国争相占领的地方,唐朝和吐蕃的军队就曾在这一地区进行过激烈的战争。

现今,巴尔蒂斯坦地区又被称为“小西藏”,大部分人口仍使用藏语,据语言学家分析,现今的巴尔蒂语属于藏语西部分支,保留有许多古藏语的成分。苯教及佛教都曾经在该地区流行,一些佛像图案还遗留在岩刻上。14世纪末,伊斯兰教传入该地区,苯教及佛教逐渐衰落,现巴尔蒂斯坦人主要信奉的宗教为伊斯兰教。但是苯教及佛教符号被保留下来,成为当地伊斯兰寺庙门窗上的装饰图案(图8-4),该地区成为信仰伊斯兰教的藏文化区。

图8-3 巴尔蒂斯坦打酥油的妇女

图8-4 苯教及佛教图案(www.daowen.com)

(3)吉尔吉特地区

吉尔吉特是克什米尔西北部的城市,位于吉尔吉特河谷地带,现属于巴基斯坦控制范围。丝绸之路上的商队曾从该地区经过,至今仍是克什米尔北部地区的经济及交通中心。

吉尔吉特地区为贵霜帝国时的一处佛教中心。在其境内古商道的沿途,遗留着众多的与佛教相关的石刻。随着贵霜帝国的灭亡,该地区盛行的宗教亦发生了变化,印度教取代了佛教,后又被穆斯林军队侵占,改信伊斯兰教,其经历了宗教信仰的多次变换。

(4)不丹

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处于中国与印度之间。据史籍记载,8世纪左右,不丹是隶属于吐蕃的一个部落。元朝时期,随吐蕃一起纳入元政府管辖。清朝时期,得到独立。

15世纪左右,藏传佛教格鲁派兴起,在西藏境内的影响力日渐强盛。当时竹巴噶举派的领袖——阿旺·纳姆伽尔为了避开格鲁派的强大势力,带领信徒们远走不丹,在不丹建立政权,奠定了竹巴噶举派在不丹的宗教地位。藏传佛教中的噶举派支系众多,在西藏各地区及周边地区,包括不丹,建立了许多寺庙。现不丹约一半人口为藏族,尊奉藏传佛教的竹巴噶举派为国教,一直深受藏族宗教文化的影响。

(5)木斯塘

木斯塘(或称莫斯坦),藏语意为“肥沃、富饶的平原”,位于西藏仲巴县及尼泊尔中部之间,海拔2 500~5 500米左右。木斯塘曾隶属于西藏,1380年获得独立,18世纪左右,被尼泊尔吞并,成为尼泊尔的附属国直至今日。

由于木斯塘地处西藏、尼泊尔、印度之间,可以控制它们的商业贸易往来,加之其自然资源较丰富,因此,该国的国力曾一度强盛(图8-5)。

图8-5 木斯塘首府罗城

木斯塘现虽属于尼泊尔,但其居民多为藏族,仍信奉藏传佛教,境内至今仍保留着藏族的传统文化(图8-6),藏族气息十分浓厚。木斯塘王受藏传佛教萨迦派影响较深,信仰萨迦派。木斯塘的寺庙外墙(图8-7)涂红、白、灰三色,与萨迦派寺庙墙体颜色相同。该地僧人的袈裟样式亦与西藏僧人相同,信徒们也遵循着与西藏信徒一致的顺时针转动转经筒的宗教礼仪(图8-8)。

图8-6 妇女服饰、僧人袈裟

图8-7 寺庙及王宫

图8-8 老人转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