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村落选址的影响因素-阿里传统建筑与村落

村落选址的影响因素-阿里传统建筑与村落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落的选址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性质不同,大致有以下三种因素。阿里的村落选址,首先考虑的是选择避风向阳之地,充足的日照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所以村落多集中在向阳山坡。水源也是阿里村落选址最为重要的因素。宗教信仰、社会阿里全民信教,宗教已融入古代阿里人民的血脉,故而寺庙建筑往往会对村落的选址和总体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村落选址时寺庙彰显出强大的凝聚力。

村落选址的影响因素-阿里传统建筑与村落

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观主要有“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师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崇尚和谐的理想境界、趋吉避凶的基本原则、唯便所适的辨证思想。这种传统的人居环境观在阿里也不例外

村落的选址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性质不同,大致有以下三种因素。

(1)自然地理

阿里地区群山连绵,河流纵横,造就了复杂多样的地形。靠山可向阳、避风,近水可有耕地、水源,而这皆是村民生活所必需的条件。故而村落基址必然与山体、河流发生关系。

阿里的村落选址,首先考虑的是选择避风向阳之地,充足的日照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所以村落多集中在向阳山坡。阿里多风,因此也要躲避寒风的袭击,山麓、缓坡地带风速小,是村落集中之地,同时也可借助周边山体形成的屏障阻隔寒风,很少有村落在山顶建设,即使有也会避开风口之地。其次要注意地势的选择,当地村落多选择背靠坡度较缓的山坡,这主要是为了减少民居建设时的不便,同时缓坡和平地有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水源也是阿里村落选址最为重要的因素。村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水,作物也需要水的灌溉,水源是否安全、充足,决定着村落选址的成败。另外,有些水流湍急的地方可以建设水力电站,提供电力,因此村落的选址常不约而同地靠近水源地,但同时会避开河口、谷口的位置,因为这些位置可能发生山洪[4]

因地制宜、灵活建村的原则深刻蕴含着当地藏民尊重自然环境的朴素、原始的自然观念。在改造自然环境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有效的村落选址能够在原生的自然环境中尽可能多地争取到适应生存的自然要素,而选址中对自然环境的妥协既保证了藏民们的生存,又维护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可谓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完美典范。(www.daowen.com)

(2)生产方式

札达、普兰两县地貌类型属喜马拉雅北坡与冈底斯山系之间的小型河谷平原及盆地,属于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最暖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年降水量400~500毫米,能种植小麦青稞等喜凉作物,部分地区能种植温带果木蔬菜并有小片林木分布,为半农半牧经济区,也是阿里主要的农业分布区[5]。阿里南部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以种粮食为主,放牧为辅。“民以食为天”,所以在确定村落基址的时候,通常要率先考虑是否有耕地、耕地安排在村落的哪个方位、耕地是否肥沃等等。另外,在西藏历史上,各地方都有政府管辖的地区,并属于某寺庙的管区,自由农民往往要给地方政府和主管寺庙缴纳各种税收,因此,旧社会时特别注重保护农田。这无形中影响了村落的选址,一些耕地资源较少的地区会让出肥沃的山麓河岸平原,将村庄建设在山腰的缓坡地带,并且将民居与民居之间的土地留作耕地,种植少量作物。比如说札达县托林镇皮央村,村落建设在离河流约300米的山腰缓坡地带,以下肥沃的土地则作为耕地资源。

(3)宗教信仰、社会

阿里全民信教,宗教已融入古代阿里人民的血脉,故而寺庙建筑往往会对村落的选址和总体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在村落总平面图上可以看出普通民居和附近的耕地所占的面积最大,往往毗连成片,可是村落的中心却并非是数量众多的民居,而往往是村中的寺庙。它们可能不是村落的几何中心,但是在总体布局上,寺庙往往被村中的民居以各种方式形成精神上的围合形态包围,成为村落的精神中心。为了方便藏民每天的宗教活动、转经、朝拜,寺庙和民居聚落的距离一般不会太远,而村民们为了获取“离寺庙越近越可获得庇护”心理满足,也都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民居建设在离寺庙近的地方。因此在村落选址时寺庙彰显出强大的凝聚力。

因寺建村的模式,典型的实例如科迦村。科迦村即是先有寺庙后信徒们才聚集于此形成的村庄,“科迦”一名便来源于科迦寺。村庄以寺庙为圆心,形成半圆形的环抱状,造就了以科迦寺为宗教中心的圣地。此外因寺而村的地方还有很多,譬如先有托林寺,后有托林镇。对宗教及其高僧大德的强烈崇拜,使名寺附近总能聚集起村落,寺与村的关系就是如此和谐地相互依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