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阿里传统建筑与村落中的佛塔分类

阿里传统建筑与村落中的佛塔分类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苯教塔据说,苯教时西藏已有类似塔状的宗教性建筑,称为“神垒”,平面有方有圆,用土石垒砌。图6-92佛塔的八种类型涅槃塔。这类佛塔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用整石雕砌的;一是用泥土黏合片石垒砌而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藏式佛塔不尽相同,但其基本构成是一致的,只是各部分的形状及尺寸稍有区别。塔基是塔的基础部分;塔身安放在塔基之上,是佛塔的主体部分;塔刹主要由象征修成正果的十三个阶段的十三天极与刹顶组成。

阿里传统建筑与村落中的佛塔分类

说到“塔”的起源,很多人都会想到印度的塔,虽然印度的塔是佛塔的雏形,但是在仿照佛塔建造之前,西藏已然有“塔”的存在。

(1)苯教塔

据说,苯教时西藏已有类似塔状的宗教性建筑,称为“神垒”,平面有方有圆,用土石垒砌。由于苯教距今年代久远,且少有典籍流传,笔者查阅了许多的史籍资料,尚未发现对“神垒”样式的详细描述。

笔者在阿里地区现存唯一的苯教寺庙内,发现该寺庙的塔为方形(图6-91)。笔者按照塔的一般组成,用塔身、塔基、塔刹来描述该塔。这些塔身、塔基、塔刹均为方形,塔基为三层,涂成红色。塔身涂白色,正面开矩形窗口,透出内部红色部分,像是红色塔刹的延伸。塔刹、塔身顶部为四坡样式,塔刹上呈体量较小的铜质塔幢。由于缺乏苯教古老的塔的资料,笔者无法判断该形式的塔是否与苯教塔有一定的渊源。这种形式的塔,与笔者在普兰境内的嘎甸拉康山上见到的塔有一定的相似性

图6-91 古入江寺塔

(2)印度塔

随着印度佛教传入西藏,印度式的佛塔亦传入西藏地区。印度称塔为“窣堵坡”,即为掩埋佛陀或圣徒舍利的地方,意为“坟”,形状为有基座的半球形,规模较大者外围有石栏杆,栏杆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开一门。佛教传入西藏以后,西藏工匠开始将印度或尼泊尔形式的塔与当地的“神垒”相结合,逐渐形成藏式佛塔,俗称喇嘛塔,藏语称为“曲登”“却甸”等。

(3)藏式佛塔

① 按形式分类

据说,释迦牟尼的舍利被八个国王分别取去,建立了八座佛塔,分别代表其一生的八个重要转折点。西藏的佛塔仿照八大舍利塔,结合释迦牟尼佛陀的八种精神境界建造了“八相塔”(图6-92):

积莲塔(叠莲塔)。纪念释迦牟尼出生后行走步步生莲的故事而建。

菩提塔。纪念释迦牟尼得到成佛而建。

吉祥多门塔。纪念释迦牟尼第一次宣讲“四谛”而建。札布让寺遗址内的佛塔即吉祥多门塔,托林寺迦萨殿围墙四角的小佛塔中三座采用该形式。

神变塔。纪念释迦牟尼降服妖魔而建。

神降塔(天降塔)。纪念释迦牟尼得道后,从天上重返人间而建。例如托林寺萨迦殿周边的佛塔,塔基为方形,边长约10米,塔身仿照原样修复。

息诤塔(和平塔)。纪念释迦牟尼劝服佛教徒之间的争辩而建。

殊胜塔(尊胜塔)。纪念佛陀自主生死之境界,祝愿释迦牟尼长寿而建。

(www.daowen.com)

图6-92 佛塔的八种类型

涅槃塔。在西藏佛塔中,还有梵天塔、时轮塔等其他类型,其形制大都与“八相塔”相同。

“八相塔”在阿里地区的寺庙中均能见到(图6-93),有时成组出现,有时单独设置,笔者调研时看到该地区使用较多的为吉祥多门塔及天降塔(图6-94)。

② 按材料分类

藏式佛塔按照其材料来划分,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土塔。这类塔大都是采用黏土或黏土制成的土坯砖砌筑。由于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阿里地区的佛塔采用该种砌筑方式的较多,例如前文所述寺庙周边分布的成排的塔墙,其中的小塔即为土塔,有的还掺杂着石块,多数现已损毁,只余“塔堆”(图6-95)。

图6-93 阿里寺庙壁画中的八相塔

图6-94 阿里寺庙常见塔型

石塔。这类佛塔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用整石雕砌的;一是用泥土黏合片石垒砌而成。

金属塔。这类佛塔由工匠用铜皮等金属打造,并在外表镀银或镏金,还会镶嵌宝石等,一般用于供奉活佛、高僧的灵骨,安放于寺庙的殿堂内。现在,阿里地区的佛殿内几乎都能看到金属塔。

(4)藏式佛塔的组成

藏式佛塔主要由塔刹、塔身及塔基构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藏式佛塔不尽相同,但其基本构成是一致的,只是各部分的形状及尺寸稍有区别。

塔基是塔的基础部分;塔身安放在塔基之上,是佛塔的主体部分;塔刹主要由象征修成正果的十三个阶段的十三天极与刹顶组成。

塔基平面一般为方形或象征坛城的十字形,最简单的形式是一个方台,后建成或收进或凸出的层级。塔身由最初印度式的半球体发展到较修长的覆钟、覆钵形,由于像瓶子的形状,因此又称为“塔瓶”。塔顶早期用宝珠,格鲁派佛塔用日月(图6-96)。

图6-95 托林寺周边塔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