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址
① 自然及社会因素
阿里地区较为干旱缺水,温差大,海拔较高,笔者调研的该地区寺庙,大多分布在该地区主要的四条河流——象泉河、孔雀河、狮泉河、马泉河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这些地带是阿里高原上较湿润、植被较多的地带。有的寺庙坐落在河谷地带的宗山上,与宗堡建筑结合在一起;有的选址在河谷的山顶或山腰等防御性较强的地方;有的建立在河谷边的平原地带。从选择的位置上来看,可以把这些寺庙大致分成山地寺庙与平原寺庙两种。
山地寺庙。这类寺庙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与环境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与宗堡建筑结合在一起的寺庙,其主殿靠近宗堡建筑,与宗堡类的建筑一同处于防护围墙、碉堡的保护内,具有很强的防御性,也反映出当时寺庙的地位。建立在山顶或山腰地带的寺庙,一般主殿的位置较高,其他附属建筑位置相对较低,既是寺庙,又是堡垒。这些寺庙充分利用山体地形,发挥了山地建筑的优势。
平原寺庙。在河谷平原地带分布着一些人口聚集的村落,为了弘扬佛教,扩大佛教在西藏社会的民众基础,势必要在靠近人口聚集的村落兴建寺庙,这些寺庙规模较山地寺庙更大。这些寺庙与其周边民居结合紧密,拉近了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使民众耳濡目染地接受佛教的感染,亦使越来越多的民众聚集定居在寺庙的周边。
② 宗教传说——神山、圣湖崇拜
宗教类建筑在选址方面也要满足藏区人民神山、圣湖崇拜的心理需求,并附着一些神话传说或宗教传说,来渲染寺庙的神秘气氛。
神山崇拜。普兰境内的冈仁波齐峰被苯教、印度教甚至耆那教等各教派认定为世界的中心,是一座有灵性的神山,是连接天界的天梯,是各教派的宗教中心、精神中心,是教徒们朝拜的圣地。藏传佛教亦将该山峰奉为神山,莲花生大师、噶举派的米拉日巴等许多大师曾来此修炼、斗法,在神山周边留下了诸如脚印等许多圣迹及美丽的传说。尤其是噶举派的米拉日巴大师,常年在此闭关苦修,此后的噶举派大师大都遵从这种修炼方式,因此,冈仁波齐峰周边的许多宗教建筑属于噶举派。(www.daowen.com)
圣湖崇拜。位于冈仁波齐峰南面的玛旁雍错是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景观十分美丽(图6-2)。藏传佛教的信徒们认为:“此湖是龙王的栖息处,十分神圣不可侵犯。无龙便无湖,无湖便无水,无水便无植被,无植被便无生命,所以湖就是生命之神,是生灵生长的灵气之源泉。”在圣湖的周围亦分布着众多的宗教建筑、修行洞以及石构遗址,可见,圣湖周边自古便是宗教圣地。
(2)寺庙布局
① 山地寺庙布局
图6-2 圣湖
山地寺庙的建筑顺应山势而建,各个佛殿处于不同高度的坡地平台上,之间由拾级而上的台阶相连,布局灵活,充分体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亦有山地寺庙将各佛殿集中式地布置在山顶或山体的其他位置,外围用围墙、碉堡围合,该种布局的佛殿间距较大。
② 平原寺庙布局
笔者调研的阿里地区的平原寺庙规模较山地寺庙大,例如托林寺、科迦寺这样的寺庙,其核心部分由佛殿群组成,僧舍等建筑围绕在佛殿群的周边。佛殿与佛殿、佛殿与寺庙主入口之间并无对称关系。总体来说,整座寺庙的建筑以佛殿群为核心,佛殿群又以主要的中心佛殿为核心,向周边自由展开布局,形式富有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