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生活在高原之上的阿里人民,由于地广人稀、高寒缺氧等特定环境条件的影响,娱乐活动主要是集体的歌舞,以体现欢乐祥和的气氛,在抵抗恶劣的自然环境时聊以慰藉。
① 民间舞蹈谐巴谐玛:表演者为17对男女,男子着古代武士服饰,手持战刀,女子着古代华丽的衣饰,传说舞蹈内容是为了纪念格萨尔王的一位著名大臣。
② 民间卡尔乐舞:主要分布在阿里地区的农区,包括普兰、札达和日土三县,是一种大型的民间歌舞乐艺术。表演方式是乐舞结合,乐曲即卡尔器乐,舞蹈是当地的谐巴谐玛、弦舞结合而形成的具有卡尔性质的乐舞。
③ 果谐:意为圆圈舞,普遍流传于日土广大农牧区,是一种规模较大的野外圆舞的形式,其人数不限,多时可达100多人,跳舞时男女各为一边,排成圆圈,手拉着手。开始男女两方以较慢的节奏轮流边唱边舞,一到快节奏时,男女双方同时唱歌跳舞。其内容多为叙述词,也有用问答形式对歌的。叙述词丰富多彩,多数赞美自然风光。“果谐”常见于农村的村头、广场、打麦场上、节日里,跳唱不受时间和季节限制,除了逢年过节或重大祭祀活动,平常空闲时只要人群聚集也随时可跳。
④ 弦舞:“弦”约10世纪之前起源于札达,分为“阿弦”“拨弦”两种,“阿弦”即持鼓起舞,“拨弦”即面具舞。人们身着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服饰,以珍珠、玛瑙、象牙、琥珀等装饰。舞时形成圆圈、斜线或龙摆尾状,分别以高、低音鼓伴奏。鼓时,跳舞者不歌唱,依鼓点表演;随后,由领舞者领唱,众人合唱。舞时前走两步,后退两步,分别抬动双脚,一步一抬,步伐舒缓稳重,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和观赏性。
(2)阿里藏族的节日庆典
萨嘎达瓦节:藏历四月十五日,是西藏一个特有的节日。相传,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成道、圆寂都是在四月十五日,因此这个月要举行各种活动。冈仁波齐神山脚下举行的萨嘎达瓦节(竖经幡活动)是藏区最大最神圣的节庆活动,届时四面八方的信徒都会前往阿里朝拜转山。
林卡节:藏区很普遍的节日,一般在农闲时节,全家携带桌椅、食品、饮具到草原、河流和湖区野外竞赛、谈天说地、玩骰子、喝茶喝酒等。
望果节:主要是藏族人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一般以村为单位,由牦牛背负五谷斗、经书等领头,余人随后,围绕田野转圈,其意在于感谢神灵赐予丰收,又提醒神灵继续保护庄稼,免遭霜雹之灾,犹如汉族之舞龙。这种形式,既包含了对神灵的敬畏,也伴有恐吓、戏谑之意。后发展成为更具综合性的节日,既有赛马、射箭、竞技、藏戏等娱乐竞赛活动,还开展农产品展示、交易及以服饰为主题的展示活动等。(www.daowen.com)
科迦男人节:普兰县科迦村有一个特殊又风趣的节日——男人节,这在藏区绝无仅有。在藏历二月十日至十六日,科迦村从18~80岁的男人都被奉为上帝,集中在科迦寺门口的广场上,喝酒看戏,舒服地坐在卡垫上,妇女儿童则一旁站着围观,负责斟茶倒酒的服务工作。这个节日,充满了风土人情味,也遗留了父系氏族制度的痕迹。
(3)阿里藏族的各种礼仪
鞠躬:在阿里,百姓凡是遇见长官、头人或上师等受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四十五度,手持帽接近地面。对于一般人或平辈,鞠躬时帽子置于前胸,头略低即可。对于敬仰者合掌高举过头,弯腰点头。回礼动作也相同。阿里农牧民见面时一般不互相握手,而是互相合掌鞠躬或做碰额头礼。合掌鞠躬礼用于任何人(含生人或熟人),盛行于牧区。碰额头礼为最亲近的家庭成员之间,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
磕头:磕头是藏族的常见礼节,一般在朝觐佛像、佛塔和活佛或面见长者时施礼。分为磕长头、磕短头和磕响头三种。磕长头常见于朝圣或转山转湖者,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到额至胸,匍匐在地,双手伸直平放在地,划地为号,然后,再起立如此反复。在阿里的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常见转山转湖数圈耗时数月的磕长头的虔诚信徒;磕短头时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到额至胸部,共揖三次,再弯腿,双膝着地,双手掌向下,额着地,依次做三下。磕响头时,不论男女老少,先合掌连拱三揖,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之意和发自内心深处的深深祈祷。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节庆、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有表达祝福、忠诚之意。大多数时候,哈达是白色的,象征纯洁、吉利,也有彩色的哈达,一般作为最为隆重的礼物去献给佛陀和菩萨。
煨桑:开始是藏族先民火崇拜的表现形式。在远古时代,每逢男子出征或狩猎归来,老人和妇女儿童要在村落部族外面的郊野,烧类似柏味的香草,并往归来的人们身上撒清水,希望以烟火和清水驱除因战争或其他原因而沾染上的各种污秽。后来苯教把煨桑的传统进行丰富和发展,每逢节日庆典、出征誓师或宗教活动,都要在路口、山口、湖畔等重要场所燃烧带有香味的易燃灌木,并加入青稞面、酥油等,以“桑”祭祀神灵,让袅袅的烟雾扶摇直上,通达天神居住的地方,把人间的美味和美好的祈愿都传递给神灵,从而达到诸神欢喜、人人幸福的美好结果。
(4)宗教节日
噶尔扎西岗寺的祈祷大法会:从藏历正月初三开始到正月中旬结束,共十几天。法会期间各殿献供点灯,僧人集体诵经,接受布施。最后一日,僧人们把弥勒佛像抬出,在众多信徒的陪护与跟随下,按顺时针方向绕扎西岗寺一周。此时鼓号齐鸣,香雾缭绕,气氛浓郁。众人献哈达、磕长头,法会达到高潮。
藏历十月二十五日,在扎西岗寺举行燃灯节,纪念宗喀巴大师的圆寂日。燃灯节白天僧人诵经念佛,晚上点燃酥油灯,无数酥油灯从远望去似群星闪烁。周边牧区的藏民俱来朝圣,来自拉达克、库努、巴尔蒂斯坦的商贾云集,搭起帐篷进行商品交换,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如今,燃灯节已经成为文化和旅游节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