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城市化带来的水问题,如城市水资源短缺、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城市洪水、城市水污染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城市水文学的研究亟待加强。欧美国家从20世纪60~70年代已重视这方面的研究(Lazaro,1979;霍尔,1989),日本从20世纪70~80年代也开始了大量研究和实验(Ichikawa等,1976;Musiake等,1987;虫明功臣,1996),并提出“水环境再生”(虫明功臣等,1987)和“健全的水循环”(http://www.mlit.go.jp/tochimizushigen/mizsei/junkan)等计划。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城市水利部门以及城建部门等从90年代开始建设城市雨水利用示范工程(辛向阳、周灿,2003;丁跃元等,2004),国内一些学者和技术人员开始有关城市水文水资源问题的研究探索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李长兴,1998;钟登华、李文颖,2001;车伍、李俊奇,2006;汪慧贞,2007),但尚未涉及实时水资源评价等问题,与城市水管理的实践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
在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北方城市,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城市缺水与城市洪涝灾害并存。因此,面对城市暴雨,为达到既能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损失,又能高效利用雨洪资源的目标,开展降雨产流测报与实时水资源评价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即:当一场降雨刚刚发生之时,便根据实时降雨及蒸发等水情监测系统,对本场次降雨的产流量、蒸发量、入渗补给土壤水量与地下水量以及出入境水量等做出快速的预报、预测或评估,及时支撑水资源调度和雨洪利用方面的决策。例如,北京市1999年以来遭遇连续干旱年,但突发性暴雨也经常发生。2004年7月10日,一场强降雨侵袭北京,造成了十几亿元的经济损失和许多社会问题。王岐山同志(当时任北京市市长)在“7·10”暴雨后特别指出,“北京人天天盼水,水来了又怕水。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府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气象、交通、市政、洪水管理、雨污分流、协调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深刻反思,从而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发自然灾害”,并要求北京市水务局实时掌握每次降雨形成的雨洪资源情况,达到既能预防洪涝灾害,又能高效利用雨洪资源的目标。(www.daowen.com)
目前,国内外在以河道控制断面为关注点的洪水预报与径流预报、长时间系列的水资源评价等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围绕流域水资源调度和雨洪利用的降雨产流测报与实时水资源评价方面还缺少研究,急需开展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