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道路布局类似,在城镇绿地系统中,各种规模、性质的绿地被有关规范定义为不同的层次[192]。在本节的讨论中,分析对象的选择将以公园或绿地对城镇结构具有形态意义为原则,可能涉及到城镇中心与街区等不同的公园、绿地层次。“公园同广场、集市、步行街和其他类型的公共空间一样,必须被视为是同一连续体的一个组成部分”[193]。虽然它们表现在公共性方面有程度上的差异,但却在城镇结构的构成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可以通过它们将不同形式的公共空间联系在一起 (表3.4.1)。
实例的中心公园对城镇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成为城镇景观系统中的要素。通过表3.4.1的分析,可将10个城镇实例公园布局的主要特点与类型归纳如下:
(1) 以公园等大型景观设施为中心:第一种类型是以公园为核心。在10个城镇中,直接将湖面与公园作为城镇核心的典型实例如临港新城和陈家镇,放射、圈层结构的圆心是以大型水面为主构建的公园。这种类型的城镇结构是具有显著焦点的集中形式,公园使这个焦点变成了一个具有景观意义主体。在形态上如同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图形,并与“田园城市”的图解形式相类似。
第二种类型是将公园作为不同区域的媒体。如朱家角镇,水面公园位于古镇区北端,新镇区绕其布局,公园成为新、古镇区的连接体;同样,奉城镇的中心公园也是介于古镇区和“西班牙特色风貌区”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两种不同时期、历史、文化形态的区域形成直接大面积拼贴的影响;这种布局方式也体现于罗店新镇中心区中,公园被布置于商业区、行政区之间,成为两种不同功能区域的媒体;枫泾的轴线式绿带公园建立了主、次中心的联系;高桥的带形河道中心公园不仅为本片区服务,在镇区结构中成为四个片区之间的联系纽带。这种布局类型一方面以公园连接了不同的区域,在区域之间建立了缝合线式的边界;另一方面,不同区域的共享界面也为公园提供了公共活动的支持。
表3.4.1 “一城九镇”公园与绿地布局位置及其与主要公共空间、结构元素的关系分析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注: 1. 陈家镇公园与广场间的空间关系因资料空缺暂不进行分析;2.“ 泰晤士小镇”中心公园因东北侧用地不明确,暂以水面公园西侧为主分析;3. 中心公园以围绕水面的公园与绿地共同界定;4. 表中公园或绿地的布局均根据各城镇不同深度的规划设计推断,随着设计、建设的深入发展可能会被更改;5. 表中插图均为作者绘制。
第三种类型是公园形成了对城镇整体形态的解构。公园在自身形成中心的同时,使整体的城镇形态被分解。安亭新镇的带形中心公园便是这种类型,在圈层结构的统治下,城镇结构形成了一个紧凑的整体,公园的介入使这个整体形态产生了裂变。虽然这不同于河流等自然物形成的结构变异,但它起到了类似的强化空间流通的作用。“这意味着破坏,又意味着建设”[194],公园一方面形成了对整体形态的解构,另一方面则以积极姿态参与了公共空间的构成。这种对整体形成解构的形式在其他具有带形公园的实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www.daowen.com)
第四种类型为公园以介入形式参与中心构成。在“泰晤士小镇”,中心公园与中心广场直接连接,共同形成了中心区的公共空间界面;浦江镇在中心区建立了不同形式、小型规模的公园,大体量的建筑与公园相互交织,多样的建筑功能为公园提供了直接的活动支持。“高桥新城”的带形公园虽然没有直接介入广场,但与广场、步行街等空间建立了互为渗透的关系。安亭中心广场的教堂建筑向带形公园突出,同时也将公园空间引入广场;类似的形式在罗店新镇公园与广场的空间关系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其西侧的水面公园既是中心区的边界,又作为中心区的组成部分,介入了中心商业区空间。
虽然公园不能完全替代广场等其他公共空间,但适当的“软化”形式使这些不是以大量集会型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广场增加了休闲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活动多样性。重要的是,公园建立了公共空间的紧密的链接,形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支持局面(图3.4—1)。
(2) 以公园、绿地建立区域边界:在城镇结构边界元素的讨论中,我们曾就边界的宏观特点进行过分析。其中,利用自然元素或组合的线形元素成为各个城镇边界构成的主要部分,各种形式的绿地则是较为普遍的边界元素。在表3.4.1的分析中,以公园、绿地为城镇或片区建立边界的方式几乎在10个实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图3.4—1 公园参与城镇中心构成的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为带形绿地,呈闭合或与其他元素连接闭合形态,并具有规则与不规则两种形式。其中,规则的形态多为单边边界,如“泰晤士小镇”、朱家角、罗店、浦江、奉城等城镇的部分边界,其形式有单纯的绿带,也有与河道的组合形式。这种边界形式通常在城市道路与区域之间建立了屏障式的间隔,公共活动性不强。不规则的形式如安亭、“泰晤士小镇”、朱家角镇南侧、奉城的东侧农用绿带等,由于形态的不规则,使绿地部分地“侵入”区域,在与外界形成屏障的同时,也为布置一定的公共活动内容创造了条件。带形绿地也是在镇区内为片区和组团建立边界的通常形式,绿带不仅形成了边界,同时也具有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缝合线作用。
第二种类型为并列式的片状公园绿地。公园与镇区或片区并列布局,为区域建立了单侧边界。实例中如枫泾和罗店两个城镇,规划以与镇区并列形式设置了大型公园。枫泾的“门户”公园与复合性交通干线并行,在公园与镇区交界处设交通枢纽以及大型公建设施,公园还成为新、古镇区之间的共享空间,使其公共性得以加强;罗店的大型公园以高尔夫球场及其会员俱乐部、宾馆设施等作为主要内容,还在边缘布置了部分低密度住宅,这实际上使与镇区用地相当的公园成为半私密性空间。以上两个实例同为并列式的大型公园,但公共性却有所不同。这种在城镇边界上建立大型公园的类型并不是普遍的形式,雅可布斯在谈到城市与公园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一定量的绿地并不会比同样大小面积的街道更能为城市增加更多的空气……要抛弃那种虚假的自我安慰的想法,即公园是房产的安慰剂,或社区的福地。”[195]只有贴近人们生活的公园才能以多样化的形式发挥功能,这不是以大规模能够实现的。当然,供远足使用的大型郊区公园和主题公园形式则是另一个话题。
第三种类型是楔形绿地边界。临港新城主城区的边界公园绿地为典型的实例,楔形绿地成为放射组织的负结构,同时也为组团形成了边界;奉城镇区的带形结构形态以楔形的绿带形成分段,并以此形成片区的边界。楔形绿地形式的特点是绿地能够与中心区建立直接联系,临港新城的“V”形楔形绿带与圆圈带形中心公园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尽管周边是主次道路,但边界分别将中心区、四个片区联系起来,并且在每块楔形绿地中,布局了部分设立式的公共用途地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圈层结构的清晰性,但为公园提供了活动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公园的公共性。
第四种类型是镇区或片区成为绿地的设立体。这种形式出现在陈家镇的绿地结构布局中,三个主要片区与公园绿地等开放空间形成了较大的面积对比,成为绿地负结构中的设立体,反之,绿地也为片区建立了强大的边界。根据陈家镇规划描述,这些绿地为森林、农田与湿地,东侧边缘为湿地公园。与地形环境与特点结合,片区以集中形式在公园绿地中分散布局,绿地与公园也成为展现生态自然环境的区域(图3.4—2)。
图3.4—2 实例中公园与绿地建立区域边界的四种类型
(3) 与水系的密切结合:在城镇结构的讨论中,道路与水系的线网组织在实例中以组合方式出现,强化了结构中的线性结构。同样,公园中绿地与水系在景观系统布局中也形成了密切的组合方式。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实例城镇规划均将水面或河道作为中心公园景观设施的主要元素,绿地以及其他不同性质的用地区域围绕水面布局,形成了以水面为核心,较大规模的公园景观设施区。其中,临港新城、枫泾、朱家角、高桥、陈家镇等城镇的中心公园以水系作为公园的主体景观,罗店新镇也在西侧设置了类似形式的水面公园,“泰晤士小镇”中心公园实际上也是临水面的布局形式。
以水面为中心,一方面表现了上海郊区的江南地景特征,另一方面,也使公园的滨水景观特点得到展现,公园的边缘也为亲水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次,河道与绿地的组合成为带形绿地的主要形式,体现于所有实例城镇中,用于形成城镇、区域的边界、轴线等线性结构,这些元素的形态特征也得到了强化(图3.4—3)。
图3.4—3 实例公园、绿带与水系结合的两个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