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陈家镇总体规划以“田园城市”的分散化集中为原则,同时借鉴了TOD的发展模式,城市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田园城市”、“新城市主义”、“有机”论等形态原型特征。设计充分尊重了陈家镇极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在规划设计层面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进行了实践。
理查德·瑞杰斯特(Richard Register)在他的著作《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中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生态城市景象,用以体现了他所倡导的多样性、尊重与保护自然、紧凑的开发等原则[250](图2.10—31)。正如陈家镇规划形态所体现的,这个景象是将紧凑的城市置于环境的环抱中,而不是无序蔓延的相反情景。
图2.10—31 理查德·瑞杰斯特的生态城市模式
图片来源: (美) 理查德·瑞杰斯特.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沈清基,沈贻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8
从形态上看来,陈家镇规划运用的多种原型,其中,放射结构涉及到不同时期的城市形态原型,其放射的线性结构除东侧的道路轴线外,其他两条显得较为薄弱,两条似乎只是在景观视觉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作用,而真正起到交通联系作用的是与放射结构叠加的大型网格系统。网格系统成为规划所采用TOD模式的重要元素,与复合性的交通枢纽相连接,但由于新城镇的主要片区与交通枢纽分离,网格道路成为城镇片区与枢纽的主要交通载体,类似于卡尔所普TOD的二级模式,因各个片区规模较大,这种较为间接的交通形式也许会产生较大的交通量。另外,镇区中的“实验社区”组团以世界各国的“生态社区”展示为主要内容,试图成为世界住区博览的 “集大成者”,带有一定程度的主题公园化倾向。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将陈家镇规划在空间形态设计上的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1) 运用分散化集中的“田园城市”形态模式;
(2) 借鉴TOD模式,形成了交通引导的片区发展形态;
(3) 片区与环境空间呈“棋盘”式相间布局,形成大型道路网格;
(4) 以放射性轴线建立片区间的景观性视觉联系;
(5) 形成复合性交通走廊,交通枢纽与片区通过道路间接联系;
(6) 运用“田园城市”、邻里、“有机”形态原型,形成了片区、组团布局的三种类型。
【注释】
[2]转引自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特色志/上海名镇志/旧府新城:松江镇.http: //www.shtong.gov.cn. 2005—10 —18.
[3]黄婧.透视松江新城规划特色与建设创新.理想空间.2005(6):44.
[4]张捷,赵民编著.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44.
[5]王振亮主编.中国新城规划典范,上海松江新城规划设计国际竞赛方案精品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22.
[6]乐晓凤、程蓉.创建繁荣的园林城市—松江新城主城总体规划介绍.理想空间.2005(6):48.
[7]黄婧.透视松江新城规划特色与建设创新.理想空间.2005(6):46.
[8]同上。
[9](英) 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都市.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4.
[10]上海松江新城英式居住区方案设计文本.2001. B— 01,由上海松江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11]上海松江新城英式居住区方案设计文本.2002.B— 01,由上海松江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12]同上。
[13]同上。
[14]同上。
[15](美)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俊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15.
[16]张捷,赵民编著.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4.
[17](德) 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王贵祥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93.
[18](美) 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2.
[19](美) 凯文·林奇.城市形态.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65.
[20]同上。
[21](美) 凯文·林奇.城市形态.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69.
[22]上海松江新城英式居住区方案设计文本.2001. B— 01,由上海松江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23](美) C·亚历山大等.城市设计新理论.陈治业,童丽萍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11.
[24]Sitte, Camillo. Der Städtebau-Nach seinen künsterischen Grundsätzen. 4.Auflage. Braunschweig, Wiesbaden: Vieweg, 1909: 65.
[25]Sitte, Camillo. Der Städtebau-Nach seinen künsterischen Grundsätzen. 4.Auflage. Braunschweig, Wiesbaden: Vieweg, 1909: 79.
[26]《上海市松江新城英式居住区方案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文本,D —10,上海松江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27]Clifford A. Pearson. Theme Sprawl. Architectural Record. 2000 (11):141.
[28](美) 柯林·罗,弗瑞德·科特.拼贴城市.童明译.李德华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5—46.
[29](美) 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87.
[30]同上,2005:240.
[31](美) 彼得·盖兹编著.新都市主义—社区建筑.张振虹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1.
[32](美) 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77.
[33]王志军,李振宇.百年轮回—评柏林新建小城镇的三种模式.时代建筑.2002(04):62—65.
[34](英) 克利夫·芒福汀.街道与广场(第二版).张永刚,陆卫东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81.
[35]同上,2004:192—193.
[36](美) 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3.
[37]转引自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特色志/上海名镇志/上海汽车城:安亭镇.www.shtong.gov.cn. 2005—10—18.
[38]同上。
[39]上海第一批卫星城镇共有7个:闵行、吴泾、嘉定、安亭、金山、松江和吴淞。
[40]转引自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特色志/上海名镇志/上海汽车城:安亭镇/接轨世界的上海国际汽车城.www.shtong.gov.cn. 2005—10—18.
[41]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未来都市方圆,上海市城市规划国际方案征集作品选(1999—2002). 2003:266.
[42]骆悰.嘉定在上海郊区战略中的规划应对.理想空间.2005,(6):26—27.
[43]林昇.上海嘉定新城规划国际方案征集.理想空间.2005(6):56—58.
[44]黄劲松,刘宇,徐峰.上海国际汽车城安亭新镇规划研究.理想空间.2005(6):84.
[45]上海国际汽车城置业有限公司.安亭新镇建筑风格及展示中心方案.2002,由上海国际汽车城置业有限公司提供.
[46]同上。
[47]作者根据参与安亭新镇设计的有关德国设计事务所编制的设计文件整理,资料由上海国际汽车城置业有限公司提供。
[48]穆施勒克.安亭新镇—一个“德国”新镇.见徐洁编.解读安亭新镇.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1—22.
[49]同上。
[50](美)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俊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22.
[51]同上,2005:320—322.
[52]同上,2005:331.
[53]Burke, Gerald. Towns in the making. London: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td., 1971: 53—54.
[54]Benevolo, Leonardo. Die Geschichte der Stadt. Frankfurt/New York: Campus Verlag GmbH, 1983: 352—355.
[55]Sitte, Camillo. Der Städtebau-Nach seinen künsterischen Grundsätzen. 4.Auflage. Braunschweig, Wiesbaden: Vieweg, 1909: 38.
[56]Sitte, Camillo. Der Städtebau-Nach seinen künsterischen Grundsätzen. 4.Auflage. Braunschweig, Wiesbaden: Vieweg, 1909: 41.
[57]安亭新镇广场界面最大开口约为30米,西格诺利亚广场界面最大开口尺寸约为10米。尺寸系作者分别根据安亭新镇规划平面图、Benevolo, Leonardo. Die Geschichte der Stadt. Frankfurt/New York: Campus Verlag GmbH, 1983. 490中插图及比例尺推算而得。
[58](美)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俊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26.
[59](英) 克利夫·芒福汀.街道与广场(第二版).张永刚,陆卫东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82.
[60]尺寸系作者根据安亭新镇规划图平面图及其比例尺推算而得,本节以下同。
[61](美)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俊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2,325.
[62]徐洁编.解读安亭新镇.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56.
[63]Walker, Derek. The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of Milton Keynes, London:The Architectural Press Ltd., New York: Nichols Publishing Company, 1981: 22—23.
[64](美) 查尔斯·詹克斯,卡尔·克罗普夫编著.当代建筑的理论与宣言.周玉鹏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1.
[65]Krier, Rob; Kohl, Christoph. Potsdam Kirchsteigfeld — The Making of a Town. Bensheim: awf-verlag GmbH, 1997: 27.
[66]根据上海市有关住宅设计规范,不同套型住宅的南向(可偏东西35°~45°)房间数量不得少于一间(详见李振宇.城市·住宅·城市—柏林与上海住宅建筑发展比较(1949—2002).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25)。安亭的周边式布局产生的东西向住宅数量已超过规范要求,为了保持新镇形态的完整性,这种布局方式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特许。
[67]Krier, Rob; Kohl, Christoph. Potsdam Kirchsteigfeld — The Making of a Town. Bensheim: awf-verlag GmbH, 1997: 198.
[68]见附录。
[69]引自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政府.走进南汇/地理位置.http: //www.nanhui.gov.cn. 2006—8—2.
[70]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区县志/县志/南汇县志.转引自http: //www.shtong.gov.cn.2005—10—18.
[71]引自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政府.走进南汇/地理位置.http: //www.nanhui.gov.cn. 2006—8—2.
[72]上海市南汇区芦潮港人民政府.http: //www.luchaogang.gov.cn.2005—10—18.
[73]上海市南汇区泥城镇政府.http: //nc.nanhui.gov.cn.2005—10—18.
[74]上海市南汇区万祥镇政府.http: //wx.nanhui.gov.cn.2005—10—18.
[75]张捷,赵民编著.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88.
[76]鲁哲.一串串数字,让你读懂洋山.新民晚报.2005/12/11(A2).
[77]2003年5—7月上海市规划局组织了临港新城的规划设计条件研究,并确定使用“临港新城”的名称,之前的名称有“海港新城”和“芦潮港新城”等。
[78]其中GMP与HPC为联合设计,详见附录A。
[79]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未来都市方圆—上海市城市规划国际方案征集作品选(1999—2002). 2003:74.
[80]同上:76.
[81]骆悰.临港新城战略背景与规划实践.理想空间.2005(6):36.
[82]同上:38.
[83]详见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关于《临港新城中心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含通则图则导则)》的批复【沪规划(2004)1392号】.http: //www.shghj.gov.cn/信息公开/郊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12—31.
[84]同上。
[85](美) 凯文·林奇.城市形态.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华夏出版社,2001:257.
[86]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高履泰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21.
[87](美) 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86.
[88](英) 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都市.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2.
[89]( 英) 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都市.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4—15.
[90]同上。
[91]( 美) 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04.
[92]同上:195—196.
[93](英) 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都市.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6.
[94]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未来都市方圆—上海市城市规划国际方案征集作品选(1999—2002). 2003:76.
[95]Burke, Gerald. Towns in the making. London:Edward Arnold(Publishers)Ltd., 1971:75.
[96](德) 康拉德·沙尔霍恩、汉斯·施马沙伊特著.城市设计基本原理:空间·建筑·城市.陈丽江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34.
[97]根据“花园城市”中央公园(145英亩)与中心花园(5.5英亩)相加所得150.5英亩推算。详见(英) 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都市.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4—15.
[98]根据《临港新城中心区一期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及其比例尺推算,本节以下同。
[99]引用斯皮罗·科斯托夫所著《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第四章标题。见(美) 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09.
[100](美) 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89.
[101]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将B3轴线定义为功能、景观、标志性主轴线。详见骆悰.临港新城战略背景与规划实践.理想空间.2005(6):38—39.
[102](美)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俊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85.
[103]蔡永洁.城市广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5.
[104](美) 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63.
[105]转引自(法) 茨维坦·托多罗夫.象征理论.王国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5.
[106]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特色志/上海名镇志/上海西南门户:枫泾镇.http: //www.shtong.gov.cn. 2005—11—7.
[107]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特色志/上海名镇志/上海西南门户:枫泾镇.http: //www.shtong.gov.cn. 2005—11—7.
[108]同上。
[109]朱全弟,沈永昌.三步一座桥,一望十条巷.新民晚报.2005—3—5(A10).
[110]金山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枫泾镇总体规划.2002:11.
[111]同上。
[112]7类用地分别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用地、林业、城镇、工矿、村庄以及其他用地。
[113]金山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枫泾镇总体规划.2002:2.
[114]详见(美) 新都市主义协会编.新都市主义宪章.杨北帆等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9.
[115](美)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俊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13.
[116](美) 新都市主义协会编.新都市主义宪章.杨北帆等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2.
[117]同上:77—79.
[118]邻里的概念曾经在北美与城市的管理和社会生活产生矛盾,批评者认为,大型的、标准规模的邻里社区与社会情况不符,建造更小规模、界限分明、同样的住宅群也许更有利于社会实际,社区建设应强调社会融合与平衡。本书不作详细展开。有关内容详见(美) 凯文·林奇.城市形态.林庆怡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177; (英) Matthew Carmona等编著.城市设计的维度:公共场所—城市空间.冯江等译.南京:百通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0 —114.(www.daowen.com)
[119](美) 彼得·盖兹编著.新都市主义—社区建筑.张振虹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
[120](美) 彼得·盖兹编著.新都市主义—社区建筑.张振虹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
[121](美) 彼得·盖兹编著.新都市主义—社区建筑.张振虹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
[122]尺寸系作者根据《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总平面图及其比例尺推算而得,本节以下同。
[123](美) 彼得·盖兹编著.新都市主义—社区建筑.张振虹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
[124]有些学者不支持建立明确的邻里边界,认为边界不利于社会交融等,详见(英) Matthew Carmona等编著.城市设计的维度—公共场所—城市空间.冯江等译.南京:百通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2.
[125]Basten, Ludger. Postmoderner Urbanismus: Gestaltung in der städtischen Peripherie. Münster: LIT Verlag, 2005: 205.
[126]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特色志/上海名镇志/江南古镇:朱家角.http: //www.shtong.gov.cn. 2005—10—12.
[127]同上。
[128]详见附录。
[129]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未来都市方圆,上海市城市规划国际方案征集作品选(1999—2002). 2003:278.
[130]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未来都市方圆,上海市城市规划国际方案征集作品选(1999—2002). 2003:280.
[131]上海市青浦区规划管理局.城市规划的先导作用—青浦的探索.时代建筑.2005(5):62.
[132]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
[133]详见朱家角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由上海朱家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134]同上。
[135]转引自韩根荣.小桥·流水·人家.见鲁千林主编.我心中的江南水乡.上海朱家角投资开发有限公司:80.
[136]陆志钢编著.江南水乡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5.
[137]详见朱家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由上海朱家角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138](美) 阿摩斯·拉普卜特.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常青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3.
[139](美) 阿摩斯·拉普卜特.文化特性与建筑设计.常青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73.
[140]陆志钢编著.江南水乡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8—10.
[141](意) 翁贝尔·托埃科.符号学与语言哲学.王天清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61.
[142]数据源自朱家角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说明,由上海朱家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本节以下同。
[143](美)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俊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22.
[144]朱家角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由上海朱家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145]朱家角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由上海朱家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146](美) C.亚历山大等.城市设计新理论.陈治业,童丽萍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
[147]C.亚历山大的试验遵循了7个细则,分别为: (1) 渐进发展,包括建筑项目不可过大、合理的大小混合比、合理的功能分配等原则; (2) 较大整体性的发展,指每个项目须有助于形成至少一种更大的整体结构; (3) 构想,用以确定项目的内容与特点; (4) 正向城市空间的基本法则,指建筑与外部公共空间的建立; (5) 大型建筑物的布局; (6) 施工,指建筑结构与细部的整体性; (7) 中心的形成。详见(美) C.亚历山大等.城市设计新理论.陈治业,童丽萍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6.
[148]孙继伟.边缘处追索—上海青浦地域化城镇建设的探索.时代建筑,2005(5):55.
[149]2004年5月30日~9月30日,由上海市规划局、青浦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朱家角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承办了“新江南水乡国际公开竞赛”。竞赛于同年10月24~26日进行初评,11月20 —22日终评。报名参加者共455人,竞赛由矶崎新(Arata Isozaki)、郑时龄等组成评委会,共有5个设计获奖。11月22日举办了第一届“新江南水乡”国际论坛,2005年10月22日举办了第二届论坛。
[150]作者根据赵美编.目光投向“新江南水乡”.新民晚报,2004—8—2(38); 每个人心中的另一座城市—新江南水乡.设计新潮/建筑,2005,121(12):46— 61汇编.
[151]五个设计单位为:非常建筑、大舍建筑、马达思班、大样环境、Map arquitectos。
[152]Jen Lin-Liu. A Conversation with Jiwei Sun. Architectural Record, 2005(6):66.
[153]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特色志/上海名镇志/宝山首镇:罗店镇.http: //www.shtong.gov.cn. 2005—5—2.
[154]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特色志/上海名镇志/宝山首镇:罗店镇.http: //www.shtong.gov.cn. 2005—5—2.
[155]同上。
[156]宝山新城由东西向带形发展的西区、中区和东区组成。详见周建军等.打造现代化滨江新城—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简介.理想空间,2006,9(6):22.
[157]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沪府【2002】117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原则同意宝山区罗店中心镇总体规划的批复.2002年12月27日.
[158]上海罗店新镇镇区总体规划及核心地块概念性城市设计文本,由开发建设单位提供。
[159]上海罗店新镇镇区总体规划及核心地块概念性城市设计文本,由开发建设单位提供。
[160]所列数字源自《上海罗店新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罗店中心镇生态园区详细规划》 《罗店中心镇修建性详细规划》文本,由开发建设单位提供。本节以下同。
[161]鲁赛.罗店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理想空间,2004,1(1):58.
[162]“生态园区”即总体规划确定的片林区,作者注。
[163](美) 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40 —141.
[164](美) 彼得·盖兹编著.新都市主义社区建筑.张振虹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4.
[165](美) 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5.
[166]在总体规划中,公园被称为“科技公园”,在详细规划中更改为“诺贝尔公园”。作者注。
[167]瑞典SWECO公司.罗店新镇中心区景观设计.理想空间,2005(6):76.
[168]Krier, Rob. Composition of Urban Space. In Krier, Rob. Town Spaces. Basel/Berlin/Boston:Birkhaeuser, 2003: 11.
[169]柏林斯普瑞柏根政府中心规划为竞赛项目,合作者有Léon Krier、Marc和Nada Breitman。
[170](德) 阿德里安·考夫卡,温迪.科恩编.柏林建筑—MRY Building in Berlin.张建华,扬丽杰译.沈阳/北京: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5.
[171]瑞典SWECO公司.罗店新镇中心区景观设计.理想空间,2005(6):74.
[172]援引郑时龄先生对“欧陆风格”的批评用语。详见郑时龄.建筑批评学.北京: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2001:190.
[173]鲁赛.罗店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理想空间,2004,1(1):59.
[174](美) 新都市主义协会编.新都市主义宪章.杨北帆等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7—79.
[175]鲁赛.罗店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理想空间,2004,1(1):60.
[176](美) 彼得·盖兹编著.新都市主义社区建筑.张振虹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1.
[177]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闵行/闵行概览/历史沿革.http: //www.shmh.gov.cn. 2006—5—2.
[178]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区县志/县志/上海县志/第一篇建置/(五)乡、镇/节/杜行乡、陈行乡、鲁汇乡. http: //www.shtong.gov.cn. 2006—5—2.
[179]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未来都市方圆,上海市城市规划国际方案征集作品选(1999—2002). 2003:326.
[180]同上:328.
[181]同上。
[182]同上:330.
[183]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未来都市方圆,上海市城市规划国际方案征集作品选(1999—2002). 2003:330 —336.
[184]董鉴泓主编.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5.
[185](美)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 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楠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206.
[186]格雷戈蒂事务所.上海市/浦江镇/城镇风貌/规划设计.设计新潮/建筑,2003,104(2):24.
[187](美) 斯皮罗·科斯托夫.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单皓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1.
[188]格雷戈蒂事务所.上海市/浦江镇/城镇风貌/规划设计.设计新潮/建筑,2003,104(2):20.
[189]根据浦江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描述,浦江镇的主要河道水面设计标高为2.8米,桥面标高约5.5米。
[190]根据浦江镇镇区2.6平方公里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图及其比例尺度量,本节以下同。
[191]浦江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由上海天祥华侨城投资有限公司提供。
[192]Walker, Derek. The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of Milton Keynes. London: The Architectural Press Ltd., New York: Nichols Publishing Company, 1981: 58—59.
[193]同上:59.
[194](法) 弗朗索瓦·多斯.从结构到结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上卷).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4.
[195]郑时龄.建筑批评学.北京: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2001:20.
[196]赵燕等.新上海人的新生活:浦江镇的空间与设计.设计新潮/建筑,2004,114(10):35.
[197]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特色志/上海名镇志/江东名镇:高桥镇.http: //www.shtong.gov.cn. 2006—5—2.
[198]根据上海浦东新区城镇体系规划,三个重点建设区域包括机场镇、三林镇和高桥镇。
[199]至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高桥镇“特色风貌区”名称为“荷兰新城”,之后改为“高桥新城”。
[200]详见附录。
[201]包小枫,程大鸣.谈“荷兰新城”的几次规划变奏.理想空间,2005(6):80.
[202]包小枫,程大鸣.谈“荷兰新城”的几次规划变奏.理想空间,2005(6):83.
[203]Benevolo, Leonardo. Die Geschichte der Stadt. Frankfurt/New York: Campus Verlag GmbH, 1983: 756.
[204]( 美)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俊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57.
[205]按照C.亚历山大的理论,“亚文化区边界(Subculture Boundary)”是指不同文化生活区域之间的边缘地带,通常是天然的边界以及促使社区接触的集会场所等。详见(美) C.亚历山大等.建筑模式语言—城镇·建筑·构造(上册).王听度,周序鸿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212—217.
[206]同上:365—371.
[207]Krier, Rob. Town Spaces. Basel/Berlin/Boston:Birkhaeuser, 2003: 80.
[208]详见Sitte, Camillo. Der Städtebau-Nach seinen künsterischen Grundsätzen. 4.Auflage. Braunschweig, Wiesbaden: Vieweg, 1909: 71.
[209]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特色志/上海名镇志/南上海古镇:奉城镇.http: //www.shtong.gov.cn. 2006—2—6.
[210]同上。
[211]这条轴线道路在规划设计阶段被命名为“兰布拉大街”,名称是西班牙巴塞罗那La Rambla的中文译文,在实施阶段被改为“兰博路”,本书使用兰博路称谓。
[212]详见奉贤区规划局.上海奉贤规划/规划聚焦/新市镇总体规划/《上海市奉城中心镇总体规划(2004— 2020)》简介.http//: www.fxgh.gov.cn. 2006—2—20.
[213]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奉贤区奉城中心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文件,沪规划【2004】851号,2004年8月16日)详见http: //www.shghj.gov.cn/ghj_web/News_Show.aspx?id=3896. 2004—8—30.
[214]董鉴泓主编.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29.
[215]引自上海市奉城镇老城区保护性更新改造规划文本,由开发建设单位提供。
[216]转引自张捷,赵民编著.新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田园城市思想的世纪演绎.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3.
[217]Burke, Gerald. Towns in the making, London: Edward Arnold(Publishers)Ltd., 1971: 151.
[218](美)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楠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192.
[219]Benevolo, Leonardo. Die Geschichte der Stadt. Frankfurt/New York: Campus Verlag GmbH, 1983.910.
[220]作者根据奉城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平面图及其比例尺推算,本节以下同。
[221]Burke, Gerald. Towns in the making, London:Edward Arnold(Publishers)Ltd., 1971: 151.
[222](美) 凯文·林奇.城市形态.林庆怡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5.
[223](英) 克利夫·芒福汀.绿色尺度.陈贞,高文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8— 99.
[224]Curdes, Gerhard. Stadtstruktur und Stadtgestaltung: 2. Auflage. Stuttgart, Berlin, Köln: Kohlhammer GmbH, 1997: 125.
[225]根据赵燕等.新上海人的新生活:浦江镇的空间与设计.设计新潮/建筑,2004(114):64插图标注尺寸计算,本节以下同。
[226]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区县志/县志/崇明县志.http: //www.shtong.gov.cn. 2005—6—6.
[227]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未来都市方圆,上海市城市规划国际方案征集作品选(1999—2002). 2003:224.
[228]上海长江隧桥(沪崇苏通道)是交通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中上海至西安的重要组成部分。隧桥起自浦东五号沟,与郊区环线(A30)相接,经长兴岛,止于崇明陈家镇,全长约25.5公里。其中,以隧道方式穿越长江南港水域,长约8.9公里;以桥梁方式跨越长江北港水域,长约10.3公里;长兴岛和崇明岛接线道路共长约6.3公里。
[229]SOM公司的获奖方案获得2005年美国新都市主义协会“新都市主义宪章奖(New Urbanism Charter Award)”以及美国建筑学会(AIA)2005年“杰出区域与城市设计荣誉奖(Honor Award for Outstanding Regional and Urban Design)”。详见SOM公司.http: //www.som.com/projects/planning/Chongming Island. 2005—12—20.
[230]作者根据美国SOM建筑设计公司芝加哥办事处总监Phillips Enkuist在2004年10月10日北京首都剧场举办的“规划的有限与无限”论坛上的讲演记录整理。
[231]AIA 2005 Honor Awards: Urban Design, Architectural Record, 2005(5): 149.
[232]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未来都市方圆,上海市城市规划国际方案征集作品选(1999—2002). 2003:244.
[233]同上:248.
[234]同上。
[235]2004年陈家镇被建设部等六部委共同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城镇。
[236]崇明县人民政府.海岛花园镇—上海崇明陈家镇城镇总体规划介绍资料.2004:4.
[237]同上。
[238]崇明县人民政府.海岛花园镇—上海崇明陈家镇城镇总体规划介绍资料.2004:10.
[239](英) 迈克尔布雷赫尼.集中派、分散派和折衷派:对未来城市形态的不同观点.详见(英) 迈克·詹克斯等编著.紧缩城市— 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周玉鹏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3.
[240]同上。
[241](英) 路易斯·托马斯,韦尔·卡曾斯.新的紧缩城市形态:实践中的概念.详见(英) 迈克·詹克斯等编著.紧缩城市— 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周玉鹏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43.
[242](英) 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都市.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11—113.
[243]作者根据陈家镇总体规划平面图及比例尺推算,本节以下同。
[244](英) 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都市.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15.
[245](美)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俊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31.
[246]崇明县人民政府.海岛花园镇—上海崇明陈家镇城镇总体规划介绍资料.2004:8,14.
[247](英) 路易斯·托马斯,韦尔·卡曾斯.新的紧缩城市形态:实践中的概念.详见(英) 迈克·詹克斯等编著.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周玉鹏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342.
[248](美) 新都市主义协会编.新都市主义宪章.杨北帆等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5.
[249]作者根据陈家镇总体规划平面图及比例尺推算,本节以下同。
[250](美) 理查德·瑞杰斯特.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沈清基,沈贻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