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上海一城九镇空间结构背景探究

上海一城九镇空间结构背景探究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论题的内容既反映了对实例城镇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调研,又包含了对新建城镇城市设计方法的探讨。

上海一城九镇空间结构背景探究

几乎在城市产生的同时就有了郊区,从18世纪郊区化概念在英国伦敦形成[1]之后,郊区成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摆脱拥挤、混乱和瘟疫的选择。随着小汽车和高速公路的发展,郊区化形成了放任式的增长,并起到反城市的作用[2]。同时,作为其另一面的城镇化也得到迅速发展。在西欧、美国、日本等市场经济国家,城镇化水平基本上已超过70%,其中,在最早进行城镇化的英国,城镇化水平在18世纪中叶就达到了约25%,19世纪末达到了72.05%,20世纪90年代初达到89.1%;美国的城镇化则经历了四个阶段,水平也从19世纪初的7.3%增长到20世纪70~90年代的约72%[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城镇化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90年代后,年均城镇化率超过1%,目前城镇化水平已超过40%,并预计在2020年末达到66.1%,按照联合国的统计,在人均收入超过1 000美元、城镇化水平达30%时,城镇化将加速发展,因此,“未来的二十年正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4](图1.1)。

图1.1 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1980—2002)

图片来源:仇保兴.和谐与创新—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危机与对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

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郊区城镇发展模式以及规划与设计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然而,面对增长迅速的城镇化水平,单一与简单化的城镇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同时,环境能源的危机以及技术革命对城镇空间带来的影响等因素,使城镇建设体现出复杂、多元、多样化的特征。在这种形势下,现代城市形态也面临危机:空间结构与尺度的丧失[5]。不仅如此,在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城镇形态的危机与问题还表现在理论研究滞后、规划过程简单、设计方法粗糙,以及文化失语等方面[6]。城市形态的形成过程,是“具有积累性的,不论是好或者坏,都会留给下一代和未来的居民”[7]。危机与问题的存在,将对城镇化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www.daowen.com)

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也使城镇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领域面临机遇与挑战。21世纪初,上海市编制了以实现“十五”计划为目标的城市总体规划,其中,在城镇体系规划中明确了郊区城镇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以10个中心镇作为建设试点。这个被称为“一城九镇”的试点规划,涉及上海郊区的10个区县,因规模庞大、建设同步、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设计背景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上海城市发展史中也无先例。从2001年至今,“一城九镇”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建设,其中个别城镇已部分建成。

从1898年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提出“田园城市”(The Garden City)理论开始,英国建设了莱奇沃思(Letchworth)和韦尔温(Welwyn)等第一代卫星城,20世纪40至70年代,沿承“田园城市”的思想,又开展了“新城运动”(New Town Movement),相继建设了哈罗(Harlow)、伦肯(Runcon)以及米而顿·凯恩斯(Milton Keynes)等新城,在郊区城镇建设上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在美国,早期的实践有“雷德朋(Radburn)”、“绿带城(Greenbelt)”“绿谷城(Greenhill)”等;在经历过度、无序蔓延的城镇化阶段之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新城市主义”(The New Urbanism)[8]思潮,建设了如佛罗里达州“海滨镇(Seaside)”等小城镇。欧洲其他西方国家也各自进行了郊区城镇的实践,如法国、荷兰建设了大量的卫星城镇,德国发展了小城镇群,20世纪90年代德国统一后,在柏林郊区建设了如凯西施戴克费尔德(Kirchsteigfeld)、法肯霍埃(Falkenhöhe)等小城镇[9]。这些实践活动都成为郊区城镇规划、城市设计理论的研究实例,并指导了大量的建设实践,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一城九镇”试点将会对上海郊区城镇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新城镇城市设计提供了不同类型的实例研究对象,本书的研究也由此缘起。

“城市设计的主角是广场、街道以及构成我们城镇及城市公共空间界面的建筑物……”[10]虽然参与试点的10个城镇建设进度与周期不尽相同,且多数还处于建设过程中,但以城市设计的视角,从它们形成的设计中观察、探讨并研究这些新城镇的空间结构、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的形成及其设计创作规律,对于“一城九镇”本身以及今后新建城镇的城市设计与建设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论题的内容既反映了对实例城镇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调研,又包含了对新建城镇城市设计方法的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