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层面因素对高校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影响

企业层面因素对高校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影响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企业研发实力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推动产学合作的重要出发点,但与此同时也成为了产学合作无法深入开展的阻碍因素。很多教师提到中国目前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很多都是家族企业,规模小,只要能拿到比就业较高的收入就会安于现状,不会冒风险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或者改进技术设备。

企业层面因素对高校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影响

1)企业研发规划

(1)普遍看重眼前利益得失。参与过产学合作的教师普遍认为合作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看的眼前利益更多一些,希望投的钱马上产生效益”(访谈22),“希望投的技术能快速赚到钱”(访谈14),“也没有耐心去等待高校研发”(访谈7),所以会“比较短视,主要以模仿为主”(访谈2),而且,“从成本考虑,企业愿意给的项目的总费用是比较低的,除了联合申报政府的项目”(访谈7),从另一个视角来看,中国的企业并不关注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提升,也“并不关心自己能否研发,而是在整合相关的学术资源为己所用,以这种暂时‘廉价而快速’的方式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访谈7)。所以,老师们有时也不得不做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访谈7)。

(2)企业不愿投资前期的技术研发。“一般,教师从产生一个想法到获得研究成果,再到产品市场化,可能需要3~5年的时间,而且还不一定都成功”(访谈22),所以,虽然这些想法和技术处于前沿,一旦成功就可能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为其带来更多的利益,但是目前的企业大多不愿意去投资风险大、时间长的项目,“在前段的预研经费的投入上不大,都喜欢拿现成的,项目还没影子的时候,让企业投就很难”(访谈11),所以“现在做的基本都是技术转让,它虽然也有技术开发,但是要求的时间很短,1年,或者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求你的技术已经完成70%或80%了”(访谈19),“如果完全没有基础的话,企业是肯定不会投入的”(访谈29)。

2)企业研发实力

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推动产学合作的重要出发点,但与此同时也成为了产学合作无法深入开展的阻碍因素。具体体现在:

(1)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从目前与高校合作的企业来讲,普遍缺乏一种企业能够深度参与的相互推动的合作,这与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有关,缺乏有很好科研背景的企业”(访谈7)。因而,在产学合作方式中,很少有企业可以与高校进行联合研究、联合技术开发,更多的是高校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或成熟技术转让(访谈21)。

(2)企业与高校技术差距大,难以对接。企业研发能力不足也导致企业对高技术的需求不大,“瞄准的技术相对落后,工程上的水平也不太高,很多都不是高校应该去做的事情,或者说高水平的教师应该去做的事情”(访谈7),而且“如果企业消化能力弱,跟不上这些技术的话,我们也会感到压力,跟他们讲都讲不清楚的”(访谈7)。因而,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技术落差会导致企业对技术的吸收困难,难以实现高校与企业间的技术对接。

(3)缺少研发队伍。企业缺少研发投入的直接表现就是研发队伍缺乏,“像中国,大部分企业是没有研发队伍的,缺乏自己的研发力量”(访谈19),除了“大型国有企业可能有能力养一帮人搞技术研发,但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一般没有这个实力和精力去养一批人搞技术开发和技术储备,然而一个良性发展的企业一般都是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这是一个长期滚动发展的趋势”(访谈22)。缺少研发队伍使得企业在吸收消化高校技术,提升自主创新方面显得有心无力。

3)企业诚信(www.daowen.com)

从一定程度来说,产学合作是一种市场行为,而市场经济信用经济,但是多位老师谈到在产学合作中都遭遇过企业诚信问题,这对双方的进一步合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甚至降低了教师与其他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企业的诚信问题一方面体现在不遵守合同内容上。一是不遵守合同期限,有的企业在合同期到之前获得技术后会随意终止合同。有老师提到:“我跟企业签订了3年的合同研发一项技术,但是到第二年的时候,企业认为我提交给他们的技术已经够用了,他们就把我踢开了,后面的经费就不再给我了。因为他们会想离开了你还可以活得好好的,就绝对不会要你。所以我后来发现,一定要有杀手锏在你手上,企业才不会离开你,不然签了合同也没用”(访谈23);二是很难拿到合同项目尾款。有老师在合同期限内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完成了项目合同,但是没能从企业获得项目的尾款,“签的协议你可能认为是一个保障,但是到最后,企业做好就不理你了”(访谈11)。

另一方面体现在不遵守口头承诺上。在签订产学合同之前,通常会有一些预研究,此时达成的意向一般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之上,没有法律或其他手段的保障。因为较社会而言,高校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环境,学校内的许多事情的办理本身就基于相互信任,但是这种处事方式在产学合作上却遭遇危机。譬如,有的企业会基于教师的信任窃取他们的成果。有位老师就谈到:

“我有两项技术,也是企业说要合作,我诚心诚意地真想跟他们合作,一起开发,然后拓展到市场上去,结果我把东西给企业以后,企业就原封不动地去申请专利了,我的名字也没挂上去。我也就没法再去申请了。那里所有的技术都是我提供的,3万字左右的东西,最后也没说清楚,因为我给他也是出于信任,没留下什么凭证,律师也说打官司要大量精力和时间,这样教授就不敢走出去了,宁愿把东西锁在柜子里”(访谈15)。

4)企业转型主动性

(1)安于现状。很多教师提到中国目前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很多都是家族企业,规模小,只要能拿到比就业较高的收入就会安于现状,不会冒风险调整企业发展方向,或者改进技术设备。“企业的第一个问题是生存,如果有50万的纯收入,就没有什么动力了,如果东西卖不出去,入不敷出了,这个时候就想做不了了,会想到学校来看看,有什么好技术,可以搞搞,企业在能生存的情况下是根本不会来找学校的。”(访谈14)

(2)产品技术水平过低导致转型难。企业缺乏主动转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技术水平过低,不论是设备还是人员都无法承接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但是内地的企业来讲是小打小闹,赚个几十万就知足了。现在就是政府急,讲转型,但是企业目前来讲,它的劳动者只有那个水平,设备只有那样子,再加上自己的资产不大,一下子让它去搞高科技,哪行呐。”(访谈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