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实证研究综述分三部分分别综述了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影响因素、合作方式和绩效(利益)的相关研究。虽然专门从教师视角研究产学合作的文献不多,但一些产学合作研究也经常将教师视角作为研究的组成部分,为本研究撰写该部分文献综述提供了主要的文献来源。下面对已有的实证研究作简单的评述。
首先,在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个人层面因素对产学合作的影响的研究已经较为充分,许多研究从“科技人力资源”的视角对教师的研究行为作了深入的实证分析,教师的个人动机、人口统计学特征、人力资本、学术研究的多个因素都对教师参与产学合作产生了显著影响。但是探讨院系、学校层面因素如何影响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实证文献较少,特别是出现了大学层面的研究能力与个人层面的研究能力对教师参与产学合作产生了相反影响等相互矛盾的研究,大学的类别和创业文化对教师的影响也较少有研究,这些都为本研究提供了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的空间。
其次,在教师参与产学合作方式的研究方面。本综述已经列述了较为典型的对产学合作方式的分类研究,可以说这些研究涵盖了目前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所有实践方式。本综述也基于“教师参与产学合作方式商业化程度”的原则对已有的产学合作方式作了四类划分。另外,也综述了学者对学科与产学合作方式之间关系展开的丰富研究,总体来说,学科是影响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重要因素,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细分研究。同时,可发现已有实证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多数研究将“产学合作方式”笼统地视为一个绩效因变量,只探讨了教师个体、院系学科和学校层面的哪些自变量影响了教师参与产学合作(或者通俗地说,只要参加了其中任何一种方式就被认为参与了产学合作),从而忽视了对这个因变量丰富性的考察。本研究需要借鉴这些研究变量和研究方法在中国背景下探讨这些相关性,并进一步对产学合作方式进行划分,并探讨教师选择不同的产学合作方式时受三个层面的哪些具体因素影响。
最后,在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绩效(收益)的研究方面。研究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绩效或所得收益,以及收益与产学合作方式间关系的研究不多,也不成体系。但是,已有的研究表明,经济收益并非教师参与产学合作获得的或所期望获得的最重要的收益,这对一向通过金钱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政府、大学提出了传统认识上的挑战。本研究也希望可以借鉴已有研究在中国背景下具体探讨这一问题。(www.daowen.com)
【注释】
[1]本研究从教师视角探讨产学合作,所以“产学合作绩效”也是从教师角度来衡量的。因此,在本研究中“产学合作绩效”与“教师参与产学合作获得的收益或利益”具有同一外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