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学合作的机理研究:激发我国高校教师参与的实践成果

产学合作的机理研究:激发我国高校教师参与的实践成果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产学研合作正式产生于1992年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和中科院共同组织实施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因此,在全球大学创业转型及教师角色转型悄然进行并存在争议的背景下,在我国产学合作实践进展缓慢的情形下,跳出传统的研究视角,从教师视角来挖掘和分析产学合作,探索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机理,从而从更微观层面构建产学合作理论,并切实推进产学合作,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产学合作的机理研究:激发我国高校教师参与的实践成果

我国产学研合作正式产生于1992年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和中科院共同组织实施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此后,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产学研合作开展。比如,199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2002年发布的《关于国家科研技术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以及2013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等。国家层面上,“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计划、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立项建设;省级层面上,如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项目、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的实施,都极大地促进了产学研合作,二十多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大学视角来看,大学参与产学合作的规模不断提升,形式不断丰富。以大学“企事业单位委托当年拨入经费”和“技术转让当年收入”两个表征大学参与产学合作的指标为例(见表1-2),从2007年到2012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每年都实现了较快增长。从形式上来看,四技合同得到了广泛使用,并且不断引进或创新了产学合作方式,例如技术入股、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联盟、工程研究中心、创办企业等,本研究经过文献阅读和调研得出了21种目前中国教师使用的产学合作方式。

表1-2 教育部直属高校产学合作指标数据统计

(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历年(2007—2012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与此同时,我国的产学合作仍然存在很多发展困境,例如高校成果转化率低,企业主导性弱(周训胜2012),企业进行产学合作的动力不足(马宁、王立2005),产学合作长效机制缺乏(陈宝明2009)等。我国学者也针对这些发展中的问题积极寻找归因,包括①企业方面的因素,如企业二次创新意识与能力较弱(马宁、王立2005),缺乏信誉和合作精神(顾伟忠、刘兰2006),技术和市场风险(连燕华、马晓光2001),吸收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弱(叶飞、周蓉和张红2009),缺乏有效投入机制(朱桂龙2012);②学校方面的因素,如产学合作的技术供给问题(连燕华、马晓光2001);③政府方面的因素,如缺乏产学合作的政策、法律、法规(刘和东2008),政府缺乏组织协调(刘力2004),知识产权制度困境(顾伟忠、刘兰2006),政府部门的态度、政策的优惠程度(连燕华、马晓光2001);④产学之间的因素,如信息不对称(江海、马强2004),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人为切割(江海、马强2004),产学合作转化过程出现真空环节(顾伟忠、刘兰2006),产学合作存在过高的交易成本(苏敬勤1999),校企间产学合作收益分配(刘松年2012),影响知识粘滞的战略意图、组织能力、伙伴选择、信任等因素(王毅、吴贵生2001),价值取向差异(周训胜2012);⑤中介因素,如科技中介机构,风险投资问题(李梅芳、赵永翔和唐振鹏2012)。

从实际效果看,产学合作相关研究成果在促成国家或地方政府产学合作政策的进一步形成和改进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成效仍然有限。本研究认为这与研究的偏失有关,从已有研究中可以发现,这些研究多数是基于企业视角、产学互动视角的研究,而且通常将企业获得产学合作效益作为产学合作的绩效。但是产学合作的主体除了企业外,学校和科研机构也是主体,不过目前对以学校、科研机构为对象来进行产学合作的研究较少,针对教师个体的研究更少,其实很多产学合作效益的产生与教师紧密相关(Boardman&Ponomariov 2009)。

因此,在全球大学创业转型及教师角色转型悄然进行并存在争议的背景下,在我国产学合作实践进展缓慢的情形下,跳出传统的研究视角,从教师视角来挖掘和分析产学合作,探索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机理,从而从更微观层面构建产学合作理论,并切实推进产学合作,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