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超越与回归:德国表现主义建筑美学探究

超越与回归:德国表现主义建筑美学探究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的矛盾性一方面指向现代性的超越,带有自由意志论的时代精神和反叛性,显示了与传统的决裂;而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发问、对传统精神的恋慕和对源头、对人类黄金时代的热忱。表现主义倾向成为一种时代思潮,这一思潮甚至在不同政治信仰、哲学观点的个体身上都存在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要求超越现实的否定精神直接导向了表现主义的超越性。而回归则体现在对起源的寻找。

“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卡尔·马克思

表现主义突出的矛盾性表现在它对超越和回归的矛盾心态中,这种心态折射了当时的德国,同时也超越了当时的德国。它的矛盾性一方面指向现代性的超越,带有自由意志论的时代精神和反叛性,显示了与传统的决裂;而另一方面,它又表现出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发问、对传统精神的恋慕和对源头、对人类黄金时代的热忱。(www.daowen.com)

从词源学上能够考察,现代性的概念产生于基督教中世纪,语言学上兼作为名词和形容词的“Modernis”(现代),是中世纪时期根据“Modo”(最近、刚才)一词创造产生。它首先指向一种瞬时性,代表了波德莱尔所说的偶然、短暂的现代生活核心;而现代性的另一个含义一方面来自人们日常经验的“世界感”,一方面来自于为了应对瞬时性而发展出来的超越性企图。资本主义的工业化生产、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一次次地扩展了人类认识和想象力的极限。同时,资本主义市场的飞速扩张也极大地推进了交通网络的发展,原有的广阔空间仿佛一夜间被压缩,时间与运动成为新的时代主题。传统的人生活在资本主义大都市意味着经历连续不断的震惊(Shock),这种震惊和激动正与崇高所带来的情感类似。在这种情感经历中,使人们形成了对世界的形式直观。因此,现代生活的体验主要体现为一种瞬时性和超越性。表现主义倾向成为一种时代思潮,这一思潮甚至在不同政治信仰、哲学观点的个体身上都存在着。由于人员的驳杂、纲领的缺乏,因此,表现主义运动从来不是一个脉络清晰、统一协调的运动,甚至也很少有始终如一的“彻底而纯粹”的表现主义者。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些流露出表现主义倾向的人群中存有一些共同的思想倾向,即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乌托邦、未来的规划和期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要求超越现实的否定精神直接导向了表现主义的超越性。

而回归则体现在对起源的寻找。起源在传统认识中被当作真理所在的地方,是未受污染的认识。因此,作为一种思考的驱动力,寻求起源意味着对事物本质的回归、对事物发展中杂质的去除,找到事物最纯粹的内核,以及先于发展、超越偶然和外在的事物的不变性。当人们迷失在现代性与发展之流的时候,只有对起源的回溯能够让人类的认识再次启航。此外,对起源的寻找意味着退回,退回到一个先于所有实证知识的绝对点。在现代心理学中有个术语叫作“退行”(Regression)可以类比。退行指的是人在受挫或处于情绪的焦虑或应激状态时,会本能地放弃一些成熟的技巧转而求助于自身在早期生活阶段的行为方式。以退行来类比表现主义盛行时期德国的公众情绪,可以发现,工业社会的冷漠以及人的异化形成了表现主义思考的出发点,特别是“一战”失败后,德国凋敝的经济与社会现实,更增强了对存在过的黄金时代的缅怀。把对现实的不满,转化为对过去的回望,因此,贝恩在1919年的《艺术的回归》中谈道,艺术不能发展(Entwicklen),只能回归(Wiederkehren)。而在这其中,建筑师被推为将各个门类艺术融合,并带领艺术回归的领袖,因为建造活动是人类最基础的艺术活动,它最原始最本真,也承载了最多的诉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