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叔本华:生命意志与身体关联,开辟新理解

叔本华:生命意志与身体关联,开辟新理解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种具有明确动机的意志仅仅是意志最鲜明的一个代表而已,对于意志的概念,叔本华认为应该予以扩大。并且将意志与生命、意志与身体进行了关联。因此,凡身体内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彰显了意志的存在。由于身体的行为以及身体本身到生命的过程,都只是意志表出的现象、意志的客体化。其次,通过将意志与生命联系在一起,叔本华为尼采的生命意志以及权力意志开辟了道路。

通过对贝克莱和康德的借鉴,叔本华世界分成“自在之物”即“意志”的世界,以及“现象”即“表象”的世界。并且他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1818)中指出“世界是我的表象”,所谓世界是表象就是指其背后有个“我”,这个“我”是主体,也即“意志”(Wille)。以此,叔本华展示出他想表述的真正命题——“现象的自在本质便是意志”[73],而且唯有意志是自在之物。

那么什么是意志?叔本华反对仅仅把对意志的理解局限为由认识指导、具有明确动机,在理性的指导下表现出的意志。那种具有明确动机的意志仅仅是意志最鲜明的一个代表而已,对于意志的概念,叔本华认为应该予以扩大。“意志”,这个被叔本华扩大后使用的概念代表着一种深层的本质存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挣扎着的、起作用的力都与意志有着同一性,因此,它是普遍的;同时,它又决定着表象世界,表象世界的一切事物均由意志生发出来。通过这一概念上的扩大和深化,叔本华得以以意志为关键机枢展开了对人、对自身及个人的探讨。并且将意志与生命、意志与身体进行了关联。

首先,在意志与身体的关系上,叔本华将身体作为认识的出发点,他谈道“身体的感受,如已指出的,就是悟性在直观这世界时的出发点。”[74]换言之,个体的身体作为认识的主体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作为表象之一,是被认识的客体,服从客体的规律;同时它还是个体意志体现的方式。在一切客体中,唯独身体同时具备主体与客体、意志与表象的同一性;身体,成为唯一的意志现象和主体,除身体以外,其余一切皆是表象,因此,身体也成为世界的唯一真实。通过这一描述叔本华将对世界的认识的出发点归于人本身。特别是当人同时作为主体以及客体的时候,“我对于自己的意志的认识,虽然是直接的,却是和我对于自己身体的认识分不开的。……而时间又是我的身体这个现象的形式,也是任何客体的形式;因此身体乃是我认识自己意志的条件。准此,没有我的身体,我便不能想象这个意志。”[75]因此,对于人来说,意志也是主体理解自身的钥匙。

人作为一种现象,其身体机能,如消化、血液循环、腺体分泌等,并无认识指导等理性动机的参与。但这些都是意志的现象,是客体化的意志。因此,凡身体内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彰显了意志的存在。由于身体的行为以及身体本身到生命的过程,都只是意志表出的现象、意志的客体化。身体之所以与意志相适应,正如工具与制造者的意志相适应,这种相适应就显现为一种目的性:意志被认为是第一性的,而身体的实存以及机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由此,叔本华将身体定义为客体化的、表象化了的意志。并且,“意志活动和身体的活动不是因果性的韧带联结起来的两个客观地认识到的不同的情况,不在因和果的关系中,却是二而一,是同一事物”。[76]通过这一论断,叔本华得以将实证科学的身体检验与意志的形而上联系在一起,建立其对意志等先验内在本质的桥梁,为之后的认识拓宽了道路。

其次,通过将意志与生命联系在一起,叔本华为尼采的生命意志以及权力意志开辟了道路。在叔本华的描述中,意志是一种非物,一种神秘的生命力,是一种“盲目的、不可遏止的冲动”;从生命的角度来看,意志与生命意志又有种共通性,意志欲求着生命,这种欲求冲动在表象上的体现就是生命意志,生命意志与意志二者为一。

同时,这种意志现象和生命力冲动也是普遍的,不仅存在于无机自然界,也存在于有机自然界。“意志既然是自在之物,是这世界内在的涵蕴和本质的东西;而生命,这可见的世界,现象,又都只是反映意志的镜子;那么现象就会不可分离地伴随意志,如影不离形;并且是哪儿有意志,哪儿就会有生命,有世界。”[77]通过这些描述,叔本华将古典的、形而上的、机械世界观转化为现代的、实证的、力的流动的图景。(www.daowen.com)

在这幅生命至上的以及力的流动的图景上,构成了现代性的体验。表现主义作为现代主义的先驱之一,尽管在美学纲领上呈现出多样性和含混性,但其共同表达出的是一种新的生命感,一种出自活力之源的生命感——那种不断向前的潮流,那些可见的现实的内在力量与联系。在生命纯洁的动机之上,建立起现代个人主义的基础:“生命只能以特殊的形式表现自己,然而,由于它本质上是永不停歇的,所以它永远不停地同自己的产物进行斗争,这一点是不变的,不以它自己为转移的……”[78]

尼采继承了叔本华关于力与意志的概念,并且在对意志的继承上,尼采又有所批判。尼采认为叔本华的根本错误就是将欲求、本能等同于意志,这种等式会推论出意志价值的贬低并导向对意志的否定。相对于叔本华的消极态度,尼采更加从表象和虚幻中张扬出生命的本质——追求“权力意志”(Wille zur Macht)。

对尼采来说,权力意志既是在叔本华原有的意志与力的概念的基础上赋予了内在意义的产物,也是一种要求显示权力的创造性本能。尼采进一步把一切运动、一切“现象”、一切“法则”统统理解为内在的象征,而有机生命的一切欲望和功能都是“权力意志”派生出来的。“生命就是肉体活动,是吃、喝、拉、撒、睡,是人的心理、生理的一切活动总和;并且生命的本质以及最高命令就是追求权力意志”,总而言之,“生命就是权力意志”。[79]

通过对叔本华和尼采等唯意志论的接受,表现主义将物质与意识孰先熟后,以及精神与物质何者具备创造能力的问题上进行了调转。表现主义建筑师认为意志既是实证的,又是超验的;而心灵则是一种行动、一种能动的力量,它以身体的实证感知为基础,经由力的流转,从而达到意志的自在之境。例如斯坦纳就谈到,如果要真正地谈论心灵,并且谈论获得其正当性,只有在我们把心灵作为物质的创造者时才有可能。并且当我们谈论心灵的时候,我们必须意指心灵有直接楔入物质的力量。并且当我们谈论心灵科学的时候,它也必须被作为一门不仅高出于自然之上,同时也相当坚实的自然科学来加以接受。心灵可以使人类团结一致得以壮大,应通过心灵的纽带组织人类社会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