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生的思政教育研究结果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生的思政教育研究结果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环境的影响,直面社会开放和文化(价值)多元的现实,在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中,帮助高职生正视道德冲突,解决思想困惑,学会分辨是非,学会判断选择,有针对性地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涵,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区别于、优越于其他荣辱观的显著标志。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于是,“以见利忘义为耻”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之一。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生的思政教育研究结果

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高度重视环境的影响,直面社会开放和文化(价值)多元的现实,在多样化的教育环境中,帮助高职生正视道德冲突,解决思想困惑,学会分辨是非,学会判断选择,有针对性地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从一般意义上讲,“荣”即光荣或荣誉,“辱”即耻辱。荣或辱不仅是指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而且是指社会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或贬斥。荣辱观是人们关于荣辱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受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或地区,荣辱观的内涵不尽相同,人们对荣辱的看法不尽一致。恩格期曾经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1]。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都把个人私利摆在社会利益之上,而不是把为社会履行义务当作荣誉的主要内容,个人特权的大小、等级的高低、财富的多寡成为他们衡量荣誉与耻辱的标准。荣辱观作为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在中华文明的优良道德传统中,始终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奉献。正是这种把群体价值视为道德核心的民族文化,形成了我们民族特有的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批判地吸收了人类社会荣辱观念的积极因素,是建立在对人民、对集体、对祖国、对人类尽义务的基础上的,是同社会主义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它应当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共识,也应当成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

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是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内涵的准确概括。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爱祖国是人们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这种深爱之情在道德方面表现得极为强烈,其社会意识形态就是爱国主义。对祖国的态度如何,历来成为衡量人们道德水平高低的最根本的标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爱国传统的民族。从古至今,无数伟大的爱国者构成我们祖国漫长历史银河的灿烂群星,他们历来被人们公认为民族的英雄,万世的楷模。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是以往爱国主义事业的继续和发展。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自觉地热爱祖国,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涵,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区别于、优越于其他荣辱观的显著标志。在社会主义祖国,每个公民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能够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经过长期的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己在公民中拥有深厚根基。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荣誉观,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人类社会步入了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此,必须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科学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同时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古人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爱劳动,作为一种值得肯定的劳动态度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劳动态度包括劳动目的和内容、劳动对社会的作用和对人生的作用等观念。劳动态度是公民对社会、对其他生产参加者履行各种劳动义务的基础。劳动态度历史地发生着变化,当一种社会经济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社会经济结构时,它就取得新的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为新型劳动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能不能以新的劳动态度参加各项建设,不仅是关系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成败的关键之一,而且是衡量公民道德品质的重要价值尺度。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就是力量,互助产生和谐;损人利己则伤害他人,破坏社会安定。我们在社会中生活,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多为他人着想;要关心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人士,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他人遇到困难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它作为一种优秀品德,显著特点就是讲真话、做真事,不为私利而欺骗别人。在我国历史上,“诚信”一直被尊为美德。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孔子强调做人要“敬事而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提倡“言必信,行必果”。实践表明,一个人如果缺乏诚信,就会被人们所不齿;而诚实守信的人,则会受到人们的尊敬。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不规范的经营、不规范的交易、不规范的生产、不规范的竞争时有发生。一些人在私利的驱动下,坑蒙拐骗、偷工减料、假冒伪劣、不讲信誉、不履行合同。这种见利忘义的行为受到社会的唾弃。于是,“以见利忘义为耻”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之一。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遵纪守法就是增强法制意识,学法、知法、用法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执行法令、法规和各项行政规章。公民自觉地遵纪守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起码条件。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具有法制意识,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认真执行各项法令、法规和规章制度。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培养公民的法制意识,使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地维护法律的尊严,这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重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氛围。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一古训当今尤须发扬光大。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必须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就是要求真务实;就是要敢于面对困难,知难不难、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就是要有创新精神。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我们的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不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同时,必须将“以骄奢淫逸为耻”落到实处。在这方面,其普遍性要求是要十分珍惜社会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的每个部分都有特殊的要求,具有直接的针对性。但每个部分之间又有内在和紧密的联系。祖国,是每个中华儿女立足成长的基点,热爱祖国就应该是最基本的感情和规范,也是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共产党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所以,社会的一切都应该以服务人民为依归。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祖国要前进,人民要发展,都要充分依靠科技的力量,因此必须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劳动,是创造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最基本源泉,尊重劳动,反映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变革。团结,是中华民族之所以有力量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团结互助,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义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倡导诚实守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法律和其他纪律,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和规范,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严格的法纪观念,自觉地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当代中国,依然需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八荣八耻”,把这些丰富的内容结合在了一起,贯穿着历史演进的脉络,蕴涵着内在逻辑的力量,透射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它们归总起来,构成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规范体系。

二、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战略意义

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寓意深远,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继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而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科学发展观是人们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真理性认知,而这种正确的认知,必须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支撑。我们所说的科学发展,必须是以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为最高目标的发展;必须是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发展;必须是依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友爱、诚实守信获得的发展;必须是体现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符合社会主义法治要求和道德要求的发展。没有正确的荣辱观,就不可能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不仅丰富和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更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坚实的道德基础和基本的行为准则。(www.daowen.com)

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思想基础,需要全体人民有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有一个共同的道德遵循。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社会关系的和谐主要表现为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法律以及人与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等关系的和谐。显然,要实现这种和谐就要求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建立起具有共同价值认知的荣辱界限,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的思想前提。没有对法律、纪律的高度尊崇和对违法乱纪行为的鄙薄,就不会有民主法制的健全和公民的法律自觉,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混乱和无序;没有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负责和热爱,没有对劳动和艰苦奋斗的尊重以及对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的坚决抵制和批判,就难以建立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没有人民间的团结互助和诚实守信,损人利己和见利忘义的丑行就会泛滥,也就根本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没有科学的底蕴和追求真理的热情,就难以破除愚昧无知的偏见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就不会有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也就不可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匡正当前从政道德、社会道德、社会风气,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和发展的迫切要求。日本学者西田几多郎说:“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的心情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的星斗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内心里的道德规范。”[2]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这些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无疑会产生深刻影响。尽管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主流是好的,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尊重劳动、诚实守信等等依然具有广泛的认同度,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社会上也确实有一些人是非不清、荣辱不明、善恶不辨、美丑不分,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者有之,投机取巧、好逸恶劳者有之,不讲诚信、见利忘义者有之,崇尚浮华、骄奢淫逸者有之,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人做了离经叛道的事情之后,毫无羞耻之心、惭愧之意、悔改之思,而是心安理得、我行我素,他们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种情况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严重背离,与现代社会的文明风尚极不协调。这说明荣辱界限在很多人的思想深处悄悄地变得模糊起来。难怪有学者惊呼,当代中国社会最严重的价值危机是耻感意识的淡化和底线伦理的崩溃。对于当前社会风气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十分强烈,迫切希望社会风气尽快得到好转。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之所以能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引发自觉学习践行的热潮,根本原因就在于“八荣八耻”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愿望,反映了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时代要求。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还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强弱。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德之大端”,是良好社会风气之“大端”,也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现在,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光看其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软实力因素。毫无疑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的境界,进一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战斗力。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四有”公民有着重要意义。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世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世不知耻,为国家大耻。”[3]是否知荣辱,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和人格,而且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衰。我们要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程,从教职员工带头做起,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和引导高职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把高职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同样具有重大意义。一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行为准则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要完成之一艰巨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绝对不能混淆是非、善恶的界限,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在课堂上,教师要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学生才可能明确。二是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胡锦涛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具有丰富鲜活的思想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融会到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或作为指导思想加以运用,或作为具体内容加以论证。正确的荣辱观是使人遵守道德的巨大力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把“八荣八耻”传授给高职生,使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更加有效,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作为高职生的人生准则,以期达到提高高职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根本目标。

三、高校应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示范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整个大的国际思潮的影响,我们的社会道德的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今天的校园不再是一片净土。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个人主义、浮华享乐作风、价值观淡泊、对社会冷漠、社会公德观念淡化等现象在高职生群体中一定程度的存在着,他们或表现出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支离破碎的生存方式和文化追求,或表现出浮躁、偏激等倾向,客观上严重消解了社会主流文化的积极作用。胡总书记关于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为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确立了鲜明的规范。“古今兴盛皆在于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和实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示范区,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高职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纳入高职生素质教育的全过程,纳入高职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纳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注重三个结合,确保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和长期性。

首先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要根据高职生的特点,科学地设计与安排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既突出主旋律,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全面确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念。通过积极举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报告会,通过征文、晚会、演讲、辩论赛、主题班会、党团组织活动等,在高职生中广泛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环境氛围,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通过校园网、校园电台、校园电视台自办节目、校报、系报、社团刊物、橱窗、板报、横幅等传媒手段,在高职生中广泛地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发挥校园传媒的育人功能。

第二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有计划地从各个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贯穿和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成为高职生行为准则和习惯,将知荣辨耻、扬荣抑耻、近荣远耻的价值观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使高职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政治理论课直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使他们确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念,通过文学课、思想道德修养课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使他们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价值,培养当代高职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通过形势与政策课、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课进行中国国情教育、国际形势和民族忧患意识教育,使他们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奉献的光荣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培养当代高职生的科学素质,通过法律基础课程学习,培养当代高职生的法律素质和法律观念。

第三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与师德建设紧密结合。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等都对学生发挥着深刻的、直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把提高师德水平作为开展荣辱观教育的前提,在师德建设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使广大教师严谨治学、以德施教,以精湛的学问教育学生、团结学生、鼓舞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感召学生、凝聚学生,积极帮助高职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他们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同时,对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和任用要严格把关,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和培训,使其成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

对高职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发挥功能齐全、渗透作用强、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学校要发挥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高职生个人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共同营造对高职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良好氛围。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2.251

[2] 田建国.社会环境变化:青少年教育的新课题.中国教育报,2007-5-8

[3] 郭芙蓉.学校要凸显荣辱观教育.光明日报,2006 -2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