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理论与策略研究:使用思维导图教学课件培养学生和教师需

教育理论与策略研究:使用思维导图教学课件培养学生和教师需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且,一直以来,世界各国研究者对思维导图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教师需充分理解、熟悉教学材料,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逻辑框架,然后开始制作思维导图教学课件。在之前对同学们“思维导图阅读习惯”中了解到了同学们在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阶段对思维导图教学课件的阅读方式有所区别,因此在课件的制作步骤中,会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

教育理论与策略研究:使用思维导图教学课件培养学生和教师需

(一)选择制作工具

本研究中所选用的思维导图制作工具是Inspiration(9.0版本)。这款思维导图工具是由美国的Inspiration公司开发的,在这一版本中开始增加了演示文稿管理器。因此,在使用中可以直接将内容转化为演示幻灯片。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它如今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社会研究等任何的思维构建的过程中。Inspiration软件的使用群体范围广泛,小到低年级、大到成人的学习。inspiration拥有易用、界面直观的优点,这些优点令其能够非常形象地表达出抽象的思维关系。在教育教学中,除了可以用Inspiration制作思维导图,还可以用它组织和管理知识;可以用它制作概念、计划任务和进行大纲和图表的制作。Inspiration提供两种工作环境:图表形式和大纲形式。图标的形式可以用来整理不同要点之间的各种关系。而大纲的形式可以用于书写和组织文件的要点。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相继出现,包括Mind Manager,Inspiration,Mind Map等常用的思维导图工具软件。而且,一直以来,世界各国研究者对思维导图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例如,瑞典研究者AvgoustosA.TSI(阿夫古斯塔斯)等人从软件的使用者、使用领域和功能描述几个方面,对Free Mind,iMind Map,Open Mind,XMind等各种思维导图制作软件进行了对比研究。但是,相对于瑞典学者的研究,大家较为常用的软件是前三种,因为Ispiration软件是一款使用的制作软件,它拥有界面灵活、操作方便的特点,还可以满足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制作者的需要。况且,此款软件也从最初的Inspiration 6发展到Inspiration 9,而且它的功能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用户的使用也变得更加便捷。软件制图可以附加文件或图片,也可以设置超链接。此外,用软件绘图修改容易、便于想象和联想,结果美观、整洁,使绘图者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畅快。

运用Inspiration可以快熟记录观点,灵活添加符号、显示知识点的转移、进行知识点之间的转换和联结,并导入图形图片等。经过这些基本的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之间的关系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甚至产生创新型的知识。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绘图软件的开发,进而促进了思维导图及其在教育领域的研究。Inspiration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在这款软件中,每一个节点都可以以超链接的方式跳转到任意多媒体的形式或者网络资源上。

第二,从视觉上来说它的界面直观、容易理解。与在纸上绘制思维导图很相似,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在软件中修改、添加、删减操作方便。

第三,可以为每一个节点增加注释(note),注释的内容可以是文字或图片,也可以是其他各种媒体形式。

第四,在制作的思维导图中,除中央主题以外的分支节点,每一个节点的注释都是可以隐藏的。

第五,利用工Inspiration制作的思维导图,一般保存为*.isf格式。如果有需要,还可以保存为多种其他格式。可以输出GIF、BMP、JPG、WMF等图像文件格式。

(二)进行教学设计

本研究中,一共进行了13次的课件制作与课堂教学实践。在每次课件制作之前,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后,收集分析教学材料,完成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教师需充分理解、熟悉教学材料,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逻辑框架,然后开始制作思维导图教学课件。为了更适应同学们的学习习惯,本研究中笔者对教学对象进行了思维导图课件阅读习惯调查,之后的课件制作中将遵循同学们的阅读习惯。

制作思维导图教学课件,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课件之前必须完全理解并“消化掉”教学内容,而且必须已经形成了清晰的逻辑结构,如果没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制作思维导图就无从开始,也无法顺利进行,这样就提高了对教师的自身要求,也避免了教师半知半解的照搬教材、罗列知识点的情况。而且,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疑问,会随时可能产生一些“火花”,教师可以随时将这些火花记录在思维导图中,为了达到顺利进行,教师必须能够熟练运用思维导图软件。

(三)课件的开发流程

根据已经确定的教学内容思维导图教学课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考虑到,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课件和同学们复习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课件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两者的使用环境不同,使用需求也不同。笔者在之前所论述的研究过程中,不仅考虑了教师利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需求,也考虑了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利用课件进行复习的需求。在之前对同学们“思维导图阅读习惯”中了解到了同学们在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阶段对思维导图教学课件的阅读方式有所区别,因此在课件的制作步骤中,会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笔者在之后分别称之为“T版”和“S版”。在每一个步骤的介绍中,笔者将先介绍T版的制作,然后在T版的基础上介绍S版的制作。

1.确定一个主题及主要分支

T版: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中,一个思维导图应该有一个主题,这个位于思维导图中央位置的主题是由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的。在确定管理主题后还要确定主题的主要分支,一般使有2—4个,根据相关问卷调查中的结果,相较于逆时针,同学们更习惯于顺时针阅读方式,因此,将几个分支按照顺时针顺序分布与主题四周。

例如,《教育技术学导论》中第三章的内容为“教学资源”,此章的主题是“教学资源”,此章有四个小节,因此将这四个小节的主题:教学资源概述、媒体资源、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作为教学资源主题的四个子主题,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如图8-2所示。

图8-2 确定主体及其主要分支

四个分支的颜色在最初会有一个初始值,但是制作者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

在这一步骤中,T版和S版情况相同。

2.文字内容制作

T版:按照逻辑顺序,添加每个子主题的具体内容。知识点呈现的顺序应该符合学习习惯,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个别到一般,尽量使知识点之间存在逻辑上的联系,分别给出实例。

例如,在《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三章“教学资源”部分中,第一节是“教学资源概述”。本节的内容有教学资源的含义、教学资源的类型两部分,因此将其作为概述子主题部分的两个分支,如图8-3所示。

图8-3 确定子主题下级分支

考虑到资源是比教学资源范围更广、同学们更为熟悉的名词,我们决定将资源与教学资源放在同一维度并先于教学资源介绍。另外,学习资源是一个与教学资源相关又不相同的概念,因此决定将学习资源也与教学资源放在同一维度介绍,与资源、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进行对比学习,再增加了资源与学习资源之后概述部分的分支有四个,如图8-4所示。

图8-4 增加分支内容

添加资源概念含义,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地理解资源的含义,为资源增加实例。按照相关问卷的调查结果,在涉及名词的定义、解释(或实例)内容时,采取定义与解释(或实例)并列摆放的方式,如图8-5所示。

图8-5 名词的定义与解释并列摆放

因此,添加过定义与实例之后的资源部分的思维导图如图8-6所示。

图8-6 添加定义与实例内容

同理,可设计出学习资源与教学资源的部分如图8-7所示。(www.daowen.com)

图8-7 添加完整文字内容

由图8-7中可看到,教学资源的实例部分又分为了两个分支。这是因为第一个实例分支与第二个实例分支存在包含关系,第一个实例分支是第二个实例分支的总括,第二个实例分支中的内容包含于第一个实例分支中。

依此增加教学资源的类型部分的文字内容,在此部分中,教学资源的类型依据表现形态或本质属性有两种不同的分类,为了区别两种分类依据,将“表现形态”和“本质属性”用不同颜色的字体表示。在依据表现形态分类中,为了对比介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将“硬件”和“软件”用不同颜色的字体表示。

在这一步骤中,T版和S版情况相同。

3.添加注释

巧妙利用注释,点击任意内容右击鼠标,可添加注释,在注释中可添加辅助的隐性知识。这里所说的“辅助的隐性知识”是指,这些知识不是课程明确包含的重要部分,它们的存在是为了更清楚的讲解所服务的知识点。

T版:在T版的课件制作中,由于课堂教学的需要,会同时涉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例如,在对定义中某个词语的解释,词语解释是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定义的含义,但是词语的解释不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内容。

例如,如图8-8所示,注释中对“总称”一词的解释是为了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资源的定义,而不是为了学习“总称”一词。

图8-8 添加注释

图8-8中,注释中的内容在授课的时候同学们不能直接看到,教师可以根据授课时候的具体需要情况选择是否打开。

S版:在这一步骤中,T版不同于S版。这些同学们已经了解的内容没有通过注释方式隐性存在的必要。因此,对于适合于同学们复习阶段使用的T版课件,知识应该都是显性的存在。

4.添加图片和链接

T版:在文字内容的基础上,如果有图片更能清晰地表达与理解。图片的添加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添加,在课件中直接显示出图片;二是添加图片的链接,在课件中以链接的形式存在。

第一,添加的图片在教学课件中直接显示。如果图片中的知识只是为了配合文字,是依附于文字而存在的,则选择直接显示的方式。

第二,以链接的形式存在于教学课件中。如果图片中的知识内容需要单独讲解或者重点讲解,则采用链接的方式添加图片。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内容需要。如图8-9所示,在超文本的讲解中,超文本的实例利用链接添加,正是超文本一种体验。

图8-9 图片以链接形式出现

直接复制到要添加的位置或者添加图片的链接,笔者认为依据这样的原则有利于学生较好地传递教师希望同学们接收的信息。而这种同学们对信息的接受情况可以由课堂笔记内容、笔记中最后两个问题的回答情况,或者作业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等方面判断。

在这一步骤中,T版和S版情况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添加的图片不在思维导图的任何分支上,会导致图片独立于思维导图存在,无法将图片与对应分支连接。

5.内容检查与修改

T版:文字和图片内容全部添加完成后,检查课件,主要检查以下四点:其一,检查内容是否完整,补充遗漏内容;其二,检查每个分支深度,深度是否超过四层,如果超过四层,调整分支布局,控制分支深度不多于四层;其三,检查图片是否能够正常显示、图片链接是否能够正常打开;其四,检查是否有错别字。

在这一步骤中,T版和S版情况相同。

6.调整格式

T版:为了使得思维导图教学课件在课堂使用过程中顺利进行,在确定好内容以后,要对其进行字体、内容位置等格式调整以确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常使用。

S版:在这一步骤中,S版与T版情况不同。相较于T版的考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S版则要求比较少,在前五个步骤完成的情况下,由于学生是自己在个人电脑上使用,所以只需要做到内容显示整齐舒服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思维导图中,为了表示对比或强调,会将一些词语用特殊颜色表示,但是,这可能会误导同学们,令其认为这是重点,而减少对其他内容的关注程度,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更改字体颜色。(在一般教室,使用多媒体投影仪进行教学的情况下,在默认字体情况下,将视图比例放大到200%,可以保证一般教室内学生能够看清楚。如果一行字数过多会导致一个静态屏幕下不能完全显示,每行调整到不多于32个字的情况下一行能够在幕布上完全显示。在一次静态屏幕中,如果全部铺满内容,最下方2—3行会有部分同学无法看到,因此每次的屏幕显示中最后一行字与屏幕底部最好保持两行字体以上高度)

7.将制作调整好的思维导图从分支最末端开始层层收起

T版:由相关的思维导图课件阅读习惯的调查情况可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希望在开始学习之前课件内容处于隐藏状态,在学习的过程中层层打开,因此要将制作好的思维导图从末支到根部层层收起,直到最后只剩下本次授课主题。

例如,《教育技术学导论》中第三章“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制作完成后,作为课前待使用的状态如图8-10所示。

图8-10 制作完成课前收起状态

S版:由相关的思维导图课件阅读习惯的调查情况可知,学生在课下复习过程中对课件内容是否是收起状态并无要求,因此S版的制作没有这一步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