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理论与策略研究:翻转课堂的理论与操作程序

教育理论与策略研究:翻转课堂的理论与操作程序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移动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产物,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相结合的产物。(一)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1.翻转课堂的内涵目前,翻转课堂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二)翻转课堂的操作程序操作程序的定义侧重强调教学过程各构成环节之间的逻辑步骤。设计过程是教师用“翻转”的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

教育理论与策略研究:翻转课堂的理论与操作程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移动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产物,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和教学理念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翻转课堂被不同学科的教师所推崇,被更多的教师接受。

(一)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

1.翻转课堂的内涵

目前,翻转课堂(亦称为“反转课堂”“颠倒课堂”)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里克·马祖尔于1991年在其教学方法—PI(Peer Instructin)中将学习过程分为两个步骤——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一般教学顺序是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知识,课后进行知识内化。赵兴龙认为,翻转课堂就是将所谓传统教学的“课中环节和课后环节”颠倒为“课前环节和课中环节”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说,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课堂上学生通过做作业、小组协作、教师单独指导等学习活动,完成知识内化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

2.翻转课堂的特征

翻转课堂不只是教学流程的变化,钟晓流等学者从教学流程、师生角色、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的角度将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分析,总结出翻转课堂的特征,如表5-1所示。

表5-1 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主要特征对比

郭文良、和学新等学者认为翻转课堂实质上是一种教学形态的翻转,他们从信息技术应用下教学形态的各种变化上来分析翻转课堂,简言之,就是师生主体动态变化、协商成分增多;学习资源集中全面、共享途径便捷;学习过程灵活可控、自主机会改善;教学载体高效立体、展示形式新颖。田爱丽学者细致描述理想的翻转课堂应具备以下四点特征:其一,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布鲁姆认为,对于特定知识点的学习,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对学习效果有重要影响。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前学习了特定的知识点,完成课前测试,对课堂学习做好了认知准备,可能遇到困惑、提出问题,对第二天将要学习的课堂内容充满积极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其二,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学生基于课前的学习,其掌握程度有所不同,教师根据课前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课堂中大部分时间以课堂答疑、问题解决的形式或面向小组,或面向个人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的讲授形式,教师已经变为学生身边的辅导者。其三,生生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其四,课堂教学多维目标的达成。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向同学、教师寻求帮助,课堂中学生汇报交流、提出问题或回答他人问题,为生生、师生互动提供了很多机会。同时,实现了分层教学,如对于那些自学视频就可以达标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则有更多的机会提升学习水平,从事更具探究性的学习等。

(二)翻转课堂的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的定义侧重强调教学过程各构成环节之间的逻辑步骤。传统模式的操作程序是:课前完成新知识的预习—课上进行新知识的传授—课下进行复习。高等教育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将前两个环节颠倒,即在课前完成新知识的传授—课上进行知识的巩固与应用—课下进行总结与反思,重新定义了各环节的运作顺序与时间安排。具体的操作流程如图5-5所示。

图5-5 高等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图

1.教学准备

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翻转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开始了。这部分被称为教学准备环节。教学准备环节包含了教师准备工作和学生准备工作两方面的内容。

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分析、设计、制作三部分。分析过程主要是教师对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的分析。这部分的要求是: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了解,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熟悉了解。设计过程是教师用“翻转”的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就时间而言,教师要考虑到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时间段的教学安排;就内容而言,教师要对新知识的传授、学习活动、学习成果的评价等环节进行设计,务必使各个环节都包含在内;就情感而言,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最佳的学习动机。制作过程是教师制作导学案、教学资料的过程。导学案要包含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环节。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微视频、教学录音、电子版或纸质版的教学资源等。教学微视频的制作可以是教师自己制作教学视频,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他人制作的视频。对于教育硕士而言,他们已经适应了各种方式的学习,不需要全部以教学微视频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以文字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料。

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相关信息的搜集。在得知新内容的主题后,学生应就该主题进行信息的搜集、筛选和整理。按照深度学习理论的要求,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是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www.daowen.com)

2.知识传授

知识传授包括知识传递和获取两方面。虽然两者的实施主体不同,但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这个环节也是发生在课前。

知识传递过程是将新内容教给学生的过程,实施主体是教师。此过程主要包括发送、解答和分析三个步骤。发送是指教师将教学准备阶段制作好的导学案、教学资料及任务清单,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发送给学生。解答是指在学生自学中,出现不能理解的情况时,寻求教师帮助的过程。学生在接收到教学资料后,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自己不能理解或同伴协作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向教师求助。教师在帮助理解或解答的过程中,完成个别指导工作。分析是指教师对学生反馈的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个体学习情况,为后续的课堂指导提供参考。

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是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前任务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含学生获取教学材料、学习与讨论、完成课前任务、反馈等四个步骤。第一步:获取学习资料。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导学案、教学资料和任务清单。第二步:学习与讨论。学生在了解教师要求后,自行阅读教学材料或观看教学视频。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与同学交流讨论,或在线求助教师。第三步:完成课前任务。这一步要求所有学生在理解了新内容的前提下,完成教师的任务要求。第四步:反馈。将学习成果反馈给教师。

3.知识内化

知识内化环节包括教师的指导内化和学生的自主内化两个过程。学生知识内化过程又包含了自主学习内化与协作学习内化两种形式。这个环节发生在课上时间。该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完成帮助学生自主内化的任务。

(1)学生知识内化

学生知识内化过程是学生个体或小组,针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究,与同伴或教师进行交流,找寻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按照学生参与探究的方式可分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化和学生协作学习内化两种形式。

学生自主学习内化发生在先前已创设的帮助学习环境中。在此基础上,学生按照导学案要求,自主或是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探究,最终实践知识融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完成探究后,通过师生交流,获得最终结果与心得。协作学习内化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协作学习环境中,自行组成探究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协作探究,在共同努力或教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师指导内化

教师指导内化的过程并不是教师重复教学材料的过程,而是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强调和讲解的过程。该过程首先要进行的步骤是营造自主或协作探究的环境。其次,当出现状况时,教师要提供及时的帮助。探究过程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进行不下去都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要及时跟踪并施以援手。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整个研究过程的重点、难点给予讲解,帮助学生完成对整个探究过程的总结,以促进学生内化。教师在该过程中,可以采用情境法、讨论法、对话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而且,教师在指导内化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与自己互动交流,调动其师生互动的主动性。

4.成果展示与评价

成果展示是为了展现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评价环节是为了检验知识传授与内化环节的效果。学生将学习的成果以汇报或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展示,同伴和教师对所展示的成果进行评价。学生成果的展示可以是个人的学习汇报,也可以是小组汇报或情景模拟。相应的,成果的评价就分为了本人自评、小组内成员互评、不同组之间互评及教师评价等多主体的评价。多种评价方式可以组合使用。教育硕士因为其特殊的教学目标,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特别强调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教育硕士是未来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必须要学会处理未来入职时面临的教学难题或管理难题。因此,在成果展示环节,可以模拟课堂情景或真实案例。

5.总结与反思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只是将传统的逻辑顺序进行了变换,环节进行了颠倒,并不是减少了环节。因此,成果展示与评价环节结束后,还要安排总结与反思环节。由于时间的限制,总结与反思环节一般安排在课后。但并不代表这一环节不重要,而是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认真对待。

学生要在课后认真总结课堂所学知识,归纳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教师要在课下对整个学习活动进行分析,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为后续调整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