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重要支撑

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重要支撑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支撑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支撑。信息化教学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高度契合了高等院校的教学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目前,以自主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国内外语言教育学发展的支柱理念。例如,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上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理论的重要支撑

(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60年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应运而生。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为皮亚杰、布鲁纳和加涅。他们都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对新的学习材料获得新的意义的过程。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认知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他将刺激—反应S-R(美国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行为主义)公式发展成为S-AT-R,并强调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布鲁纳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他认为人的学习是在已有认知结构基础上进行的主动学习,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因此,要考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还要重视学习者的主动性发挥。他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在于学习者自身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而不是通过外在刺激的衍生。20世纪50年代后期,加涅将学习过程定义为学生将外部刺激给予的信息与自我认知整合、加工的一种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当学习者本身以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面对学习材料并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时,学习效果即可达到最佳程度。本书研究的信息化教学正是期望依托信息化教学手段以优质、丰富的学科资源来刺激学习者感官,让学习者能够借助这样的外部刺激与自己对知识的认知结合起来,从而对学习者在信息化学习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二语习得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更为完整的二语习得理论,其中包括五个假说,分别是输入假说、监察模式、习得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其中,可理解的输入假说为我国研究外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撑。克拉申的输入假设认为,能理解的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转化成语言习得除注重语言的输入这一外因外,学习者的态度、动力和情绪也很重要;语言的输入这一重要环节务必紧扣学习者的兴趣和生活;语言的输入一定要有足够的量。学生需对输出的信息进行吸收,并且学会用其他方式正确表达自己的信息输出,旨在形成属于自己的更易于理解的、恰当准确的输出内容,进而不断提升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而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正是以视频、音频、文字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真实材料,学生通过接收信息并对其进行过滤、筛选,进而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吸收、转化,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更好习得。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60年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发展领域的主流学说在其他流派中脱颖而出,它将学习定义为学习者进行主动意义建构的过程,注重学习的情境性和主动性。区别于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建构主义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辅以教师的帮助指导的学习方法,在实际的学习应用中尤为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挖掘、探索知识的潜能,在此基础上倡导学生主动建构自己对所学知识内涵和意义的理解(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与建构式教学模式的对比如图5-2所示)。

图5-2 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与建构式教学模式的对比(www.daowen.com)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契合了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的学习环境,它将学生、教师、教学信息和学习环境作为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四个要素,四个要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相互作用并形成科学、稳定的教学结构(如图5-3所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将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主要凭借自身能动地理解、内化外界学习环境给予的信息,将其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和财富,教师借助媒体技术对学生起到指导、辅助和组织的作用,以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进行协作式探索。

图5-3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图

现代信息技术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反应,结合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内容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真实学习情境下能动地学习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支撑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支撑。信息化教学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高度契合了高等院校的教学发展方向,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基于信息化教学视角来研究教学方式,是高等院校信息化教学有效发展的一剂良方。

(四)自主学习理论

1981年,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确立起来,Holec(霍勒克)将自主学习定义为:“学习者具备能够自己操控自己学习的技能和能力。”而国内学术界的“自主学习”,在本质上与源自西方的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是不同的,国内所指更接近于一种自我指导式学习(self-instructed learning)。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总体教育目标的指引下,依托教师的组织指导,根据自身需求和条件制订并实现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学习者只要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就意味着学习者自身能够掌控自己的学习并确定学习目标及任务、学习方法及手段、学习时间及地点、学习内容与进度,并对学习效果给予反馈与评估。为了有效激发学习者发展其自主性及潜能意识性,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及特征,课堂内外的实际操作活动应采用风格多样的方法促进其自主性的形成。将自主形式根据学习者自主性的形成情况分为完全自主和非完全自主,前者表明学习者完全具备掌控并决定自己学习的实施过程、重难点、任务目标及反馈评估标准的能力,后者即为教师组织指导下的学习自主,旨在阐明教师会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养成。

目前,以自主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撑的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国内外语言教育学发展的支柱理念。例如,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上的应用。本书正是以此理论作为支撑,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依据教学要求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求去掌握并处理信息,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