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二者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付出过一定代价。当前,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党中央提出了这一重要命题,也是一个目标。那么,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呢?在全面深化改革新形势下,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总目标与其具有一致性,即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依据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中,融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中,融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完善科学规范的教育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就要围绕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指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关于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高等教育制度体系。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要建立“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核心,以推进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内涵:一是从横向上,包含招生考试制度、办学制度、管理体制、科研制度、师资建设制度、创业就业制度、国际合作制度、保障制度等突出重点又囊括全面的制度体系;二是从纵向上,应建立贯彻高等教育科学规划、招生考试、教学组织、毕业就业等全过程各个环节的现代化制度,不能遗漏任何一个重要环节;三是从层次上,应建立外部和内部治理制度体系,外部治理主要是指国家治理高校的制度模式,涉及政府与大学、社会与大学、市场与大学三对关系;内部治理主要是指高等教育的自我管理模式,涉及高等学校的行政与学术、管理与业务(教学与科研)、学校行政机关与业务院系等三对关系。总的来说,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应立足于全面,重点在深化,关键是综合。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不仅要立足于考虑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方方面面,还要把重点放在对原有改革制度的深化基础之上。“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对高等教育改革进行改革”,也就是要对此前所进行的改革进行深刻总结、改进、提升,关注推进改革过程中制度的综合性建设。只有建立符合当前我国发展实际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才能提高高等教育治理能力。
高等教育治理能力是指运用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管理高等教育的能力,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高等教育,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高等教育的效能,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质量,提高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效。提高高等教育治理能力,首先要明确治理能力的主体问题。高等教育治理包含多重主体,既有从国家层面到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下设的高等教育管理部门,还有各高等学校自身也是提高治理能力的关键主体,除此作为评估机构的社会组织也将逐渐成为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因此,让多重主体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担其责是提高治理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提高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不仅要求要适应和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整体之中,还要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树立治理理念,协同政府宏观管理、高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不仅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强化宏观治理,还要激发学校内部原发动力和活力,更要发挥全社会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协同作用,从而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治理能力。(www.daowen.com)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是否有利于国家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公民素质提升,是判断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成功与否的价值尺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