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与策略

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与策略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如此背景下,高等教育需要确立新的理念,以迎接新的挑战。高等教育必须保持向完成中等教育者开放,不受其年龄限制。职业界的新情况对高等教育的教学和培训的目的有直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应通过发挥传统的作用和帮助确定各地有助于人类持续发展的新需要,对未来劳动市场的形成做出贡献。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和教育界十分关注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问题。

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与策略

人类迈入21世纪的门槛后,整个世界犹如快速旋转的螺旋,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更加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日益显现,综合国力竞争激烈。促使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人类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动水平的迅速提高。随着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日益走进社会的中心,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日渐上升为一种国家发展战略。在如此背景下,高等教育需要确立新的理念,以迎接新的挑战。

(一)高等教育发展的针对性

1.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1)高等教育的使命

第一,提供接受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开放场所,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流动,进行全面的国民教育,培养全球观念,鼓励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第二,通过教学和研究更新和传播知识,在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服务于社会,促进科技方面的研究;第三,通过高层次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职业资格和能力培训,采用不断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培养高层次合格的毕业生;第四,帮助保护、提高和传播国家和地区文化,吸收每一代人的传统,为国家的稳定和团结,为加强地区间的合作、国际理解和和平文化的建设服务;第五,通过强调道德和伦理建设,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探讨战略选择和人性主义的新进展,以帮助保护和提高社会价值观;第六,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与进步,包括教育体系自身的发展。

(2)以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革新教育方式

在一个迅速变革的世界中,高等教育需要有新的观念和模式。这就要求人们根据与社区和社会各界的新型联系与伙伴关系,彻底革新有关入学机会、教育内容、方法、实践、教学手段的政策。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知识和强烈上进心的公民,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寻找社会问题解决方案并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这些目标,课程需要改革以超越对学科知识的简单认知性掌握。课程必须包含获得在多元文化条件下批判性和创造性分析的技能以及独立思考、集体工作的技能。

(3)教育机会均等

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取决于申请人的品德、能力、努力和决心。应在对先前获得技能适当鉴定的基础上不拘年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应从深刻调整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衔接入手。后者不仅必须服务于为高等教育培养合格的生源,而且应加强广泛的职业培训,促使人们积极参与生活等方面的功能。高等教育必须保持向完成中等教育者开放,不受其年龄限制。因此,对高等教育广泛、快速增长的需求,要求实现从以身份为基础向以能力为基础的途径转换,所有有关接受高等教育的改革都应坚持此原则。

2.高等教育与职业界的关系

两种并行的趋势决定着高等教育与职业界的关系。首先,由于现代经济越来越知识密集,因而更需要依靠高等教育毕业生这些“脑力劳动者”,所以高等教育正在向大规模招生发展。其次,毕业生必须适应不断变化工作、更新知识和学习新的技术的需要。现代社会正在朝“全民终身学习”的模式发展,这种模式正在逐步取代目前这种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有选择地集中学习的模式。高等教育只有在入学机会和办学方式方面采用多样化和灵活的做法,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劳动市场提出的挑战。职业界的新情况对高等教育的教学和培训的目的有直接的影响。仅仅增加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是可行的解决办法。因此,最好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能审慎地对付技术、经济和文化变化与多样性的问题,具有主动性、进取心和适应能力等品质,在现代工作环境中更有信心发挥作用的课程。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应通过发挥传统的作用和帮助确定各地有助于人类持续发展的新需要,对未来劳动市场的形成做出贡献。另外,在“学位=工作”这一公式已不再适用的时代,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造者。

3.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关系

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考虑其与其他各级教育密切的相互依赖的关系。教育系统这种必要的密切联系是由于高等教育既要依赖前面各级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又要负责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此外,科研与创新,包括新的教育方法和教材与学习资料的编制,通常要由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设计、拟订和进行试验,然后才在全系统实施。高等教育需要在整个教育系统的革新中起主要作用。(www.daowen.com)

(二)高等教育的质量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系统的组织结构、法定的任务或特定学科的条件和标准。质量问题涉及高等教育所有的主要职能及活动,包括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的质量,即其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课程的质量以及作为教学和科研之必然结果的学习的质量。

1.教学科研人员和课程的质量

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享有良好的声誉。这种地位的确立主要取决于这些机构以前和现有教师与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这是学术机构具有知识和精神权威以及维护和宣传机构文化与学术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学术人员的质量分析主要涉及以下问题:一是合理分配资金和任务,包括学术人员的工作量,即教学、辅导、科研、参与机构的管理和行政工作及社区服务;二是对上述活动给予适当的财政和非金融方式的认可;三是招聘工作和人才开发的政策、战略和实践;四是学术人员的雇用合同安排问题,其中包括职务、授予职务的手续、晋级、退休和名誉教授的地位等。

2.学生的质量

高等教育学生的质量首先取决于那些即将结束中等教育并希望继续接受更高一级教育的人们所具有的能力与动机。设立正式的毕业生、研究生和工作人员课程并开设专业发展研究课程的做法已经成为提高一个学校学生的总体质量的一种办法。衡量学生质量的标准是学生不仅能够在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中找到合适的职位,而且能够创造新的行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

3.基础设施和学术环境的质量

影响教学与科研质量提高的其中一个障碍是高等教育机构“物质方面的学术环境”,其中包括学校的道路交通、计算机联网和数据处理设施。应该把用于更新和改善高等教育基础设施的基建投资看作“公共工程”,它是为实现与经济相关的基础设施现代化而开展的全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教育提出了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核心概念,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其中之一。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和教育界十分关注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问题。所谓“高等教育国际化”指的是跨国、跨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意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和输送相结合。不能将高等教育国际化仅仅看作一个简单的输入或输出的过程,而应当将跨越文化与国界的理念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在学习国外先进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制度、模式之后,要将所学到的内容与本国本地区的高等教育教学传统结合起来,并尽量做到融会贯通,从而在本国建立更先进、高效、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模式。

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国际教育市场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国际间一直进行着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教育元素的流动在国家之间逐渐加快。有关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教育都相互影响、依存的程度不断加强。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在确立人才培养目标、选择教育内容以及采用教育策略和方法等方面不再只需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教育培养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要适应国际间的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的新形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