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武术课程探析与教学创新研究成果

武术课程探析与教学创新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段锦的是以动作进行引导的功法,其有着自身特有的要求与意念。在进行八段锦的练习时应对运动的过程进行意想,包括动作的要点、规格、呼吸以及重点部位。在进行分解教学时,八段锦练习的运

武术课程探析与教学创新研究成果

一、八段锦武术课程教学的创新

(一)结合中医,掌握八段锦的养生作用

导引养生课——八段锦的功法符合中医的相关理论,配合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中医脏腑,使人中枢系统得到有效地调整。同时八段锦也使大脑皮层更为有序,最终使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处在稳定平衡的状态。长期对该功法进行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调整习练者的心理状态,有存神养气、气血调整、经络疏通、协调脏腑、活血化瘀的功效。

(二)结合八段锦的特点,掌握技术与动作的要领

1.注重基础身型与动作要领

在八段锦的初期学习时,要抓好基本功与基本身型的联系。古语有云“行不正气不顺、心不宁、气散乱”,足见练习基本身型的必要性。当对八段锦功法有了基本的掌握后,应加强动作规则性的练习,力求实现动作大方、姿势优美、要领得法、动作准确。这是由于会做并不代表能将功法动作做规范、做好,该运动项目的学习一掌握是一个不断练习提升的过程。经过规范严格的功法练习,八段锦的动作才能变得优美、流畅、大方,进而更好地掌握八段锦。在达到这个阶段水平后,应研究怎样突出八段锦的特点与风格,做到神形相和、动静相兼、松紧结合、圆活连贯以及柔和缓慢。

2.注重呼吸的方式,调整呼吸的幅度

吐纳呼吸指的是将肺内的浊气吐出,将清新空气吸入体内。该功法的呼吸方式采用了提肛呼吸与腹式呼吸的方式。其具体做法是吸气时膈肌上升、收腹、提肛,呼气时松肛、松腹、膈肌下降;在功法练习时,蓄吸发呼、开吸合呼、起吸落呼,在动作练习动静以及松紧变化时,应进行闭气。

由于不同人间呼吸频率、肺活量的不同,功法练习的动作在幅度上也有着长短、大小的区别,应灵活采用呼吸的方式,不应生硬模仿。比如呼吸不通畅时应改变调整呼吸的方式。练习八段锦的过程中总体掌握呼吸吐纳应是:在习练初期应采用自然呼吸的方式,等到对功法有较好的掌握后可逐渐调整呼吸的方式,呼吸应均匀柔和,在这个过程中应加强自然呼吸的练习,因为自然呼吸有着相当重要的调整功能。

3.达到三调合一,实现意与气合,形神兼备

三调指的是调心、调息、调身,是进行身心调整的全部内容,其在日常中是常行常见的。生命的本源是气,其有着内在的原则与运行规律,运动的方式可变现为往复循环、升降出入,通过奇经八脉、十二正经等系统的周身运行,如环无端。

黄帝内经曾叙述“人以气升、四时法城,天地气合,可名为人”。八段锦所包含的八个动作,从始至终,都有着天地之气与人体相通的深意的体现。比如在八段锦的一个招式中,需要两个肩膀向上撑圆,两只脚稳健地立在地上,犹如顶天立地,使气血可以贯通上下,同天地之气进行交合冲融。八段锦的是以动作进行引导的功法,其有着自身特有的要求与意念。自然松静是练习该功法的方向与门槛。在进行八段锦的功法练习时,应将一种悠然之意蕴含于内,身心愉悦恬静、放松自然,功法动作应圆柔随顺,持续不断。练习的关键是形以自正,抱神而静,在身心空松虚静时,身体变得舒适柔和。

因此,在进行八段锦的功法练习时,其动作应圆润饱满、外直中通,习练的过程应气遍周身、行云流水,达到气血畅流、骨正筋柔的效果。在进行八段锦的功法练习时,应将三调合二为一,达到意气相和、形神兼备的良好状态,实现功法练习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

4.合理的运动强度与运动量

从运动强度的角度看,八段锦是强度偏中下的有氧运动。而该功法习练的运动量指的是功法习练时长、习练频率、用力强度以及练习姿势的难度高低的总和。一般,一个星期的时间内应进行至少五次的功法练习,每次功法练习的时间应在四十分钟左右,每次练习两遍左右,练习间隙休息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左右,加上准备动作与完成时的整理动作,单次练习最好控制在五十分钟左右。

因为学生在身体条件、年龄、性别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学生应结合自身实际的状况灵活地对功法练习进行掌握。应根据自身身体的状况决定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其中较为有效且简单的衡量方法是在功法练习完成后若睡眠与食欲良好、血压正常、脉搏稳定、精神愉悦,这就说明该运动量是得当的。但在功法练习完成后睡眠不佳、食欲不振、长时间脉搏不能恢复正常、身体明显感到疲劳,则说明该运动量较大,应适当降低。

(三)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积极的参与

现代体育应该是快乐体育,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进行运动同时可以对教学的内容有较好地掌握。教师快乐,学生开心,形成良好欢快的氛围环境,让教学可以更顺利有效地进行。在八段锦的教学过程中若学生没有积极性与兴趣是很难对该功法有较好地掌握的。因此,教授八段锦的老师应让课堂充满欢快氛围,以趣味性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们教授知识。让学生们与快乐的心情在愉悦的氛围下进行八段锦的学习,其学习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

1.暗示教学法

人类有着巨大的心理潜能与生理潜能,只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学生们是能够比较容易掌握该功法的运动技能的。教师在优美、准确地完成示范动作后,应时刻鼓励学生,只要认真地进行练习都可以对八段锦有较好地掌握。

比如在摇头摆尾祛心火的教授教学时,让学生把一只手放于尾骨上,另一只手放在头上,分开的两只手暗示着尾和头。通过两只手的位置,使神经系统感知的功能得到强化,为尾与头的运动做好基础。借助手的强化暗示作用,可以使学生清楚的掌握头尾的所指方向与运动轨迹。将不用手的暗示与辅助练习相结合,逐渐掌握尾与头的运动,进而掌握其练习的要领。

2.心理调解法

心里调解法指的是习练者可以对思维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控,是意念怎样运用的方法。在进行八段锦的练习时应对运动的过程进行意想,包括动作的要点、规格、呼吸以及重点部位。在习练初期,动作的学习阶段,意念主要针对动作的要点与规格。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功法掌握程度不断地熟练,呼吸趋于自调,动作也更为自动化,这个时候意念就变得愈加恬淡,最终实现意念、呼吸与动作的协调一致。

3.完整教学与分解教学相结合

对于八段锦的初学者,首先应让学习者对该功法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印象,教师就要有正确而完整地示范,完整地进行八段锦演示可以让学生对其形成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八段锦的学习是轻松、自然、流畅的,学生形成了良好印象后,继而进行分解教学。在进行分解教学时,八段锦练习的运动方向应清晰明了。

在导引养生课——八段锦的教学实践中,应因材施教,采用个性化的教授方法,让学生真正地明晰运动的轨迹,正确的掌握练习的要领。教师应多想、多练、多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动作,掌握要领,享受八段锦练习的快乐,提高健身的效果,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二、五禽戏武术课程教学的创新

(一)学习理论,了解五禽戏的健身作用

五禽戏是国家体育总局科研课题为推动健身气功在新世纪的新发展,由上海体育学院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任务,组织长期从事气功导引、武术健身、中医养生教学和科研的众多专家,从文化学、社会学运动学、生物学、心理学、现代医学和中医养生学等不同角度出发,按照传统五禽戏的风格、特点、博采各家之长,编创了这套功理科学,内容充实、动作规范、简便易学、安全健康、效果显著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健身功法。

五禽戏功法符合中医基础理论、五禽的秉性特点,配合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以腰为主轴和枢纽,增大脊柱的活动幅度,力求蕴含“五禽”的神韵,形神兼备,意气相随,内外合一,达到活动筋骨、疏通气血、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二)了解五禽戏的特点,掌握其技术要领

1.形

形,即练功时的姿势。开始练功时,头身正直,含胸垂肩,体态自然,使身体各部位放松、舒适,不仅肌肉放松,而且精神上也要放松,呼吸要调匀,逐步进入练功状态。开始习练每戏时,要根据动作的名称含义,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动作造型,动作到位,合乎规范。特别是对动作的起落、高低、轻重、缓急、虚实要分辨清楚,不僵不滞,柔和灵活,以达到“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的功效。

2.神

神,即神态、神韵。养生之道在于“形神合一”。习练健身气功应当做到“惟神是守”。只有“神”守于“中”,而后才能“形”全于“外”。如虎戏要仿效虎的威猛气势,虎视眈眈;鹿戏要仿效鹿的轻捷舒展,自由奔放;熊戏要仿效熊的憨厚刚直,步履沉稳;猿戏要仿效猿的灵活敏捷,轻松活泼;鸟戏要仿效鹤的昂首挺立,轻盈潇洒。

3.意

意,即意念、意境。开始练功时,可以通过想腹部下丹田处,使思想集中,排除杂念,做到心静神凝。习练每戏时,逐步进入“五禽”的意境,模仿不同动物的不同动作。练“虎戏”时,要意想自己是深山中的猛虎,伸展肢体,抓捕食物;练“鹿戏”时,要意想自己是原野上的梅花鹿,众鹿戏抵,伸足迈步;练“熊戏”时,要意想自己是山林中的黑熊,转腰运腹,自由漫行;练“猿戏”时,要意想自己是置于花果山中的灵猴,活泼灵巧,摘桃献果;练“鸟戏”时,要意想自己是江边仙鹤,抻筋拔骨,展翅飞翔。意随形动,气随意行,达到意、气、形合一,以此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

4.气

气,即指练功时对呼吸的锻炼,也称调息。就是习练者有意识地注意呼吸调整,不断去体会、掌握、运用与自己身体状况或与动作变化相适应的呼吸方法。其主要呼吸形式有自然呼吸、腹式呼吸、提肛呼吸等,可根据姿势变化或劲力要求而选用。但是,不管选用何种呼吸形式,都要求松静自然,不能憋气。同时,呼吸的“量”和“劲”都不能太过、太大,以不疾不徐为宜,逐步达到缓慢、细匀、深长的程度,以利身体健康。

五禽戏是模仿“五禽”的动作和姿势,舒展肢体,活络筋骨,同时在功法的起势、收势以及每一戏结束后,配以短暂的静功站桩,诱导习练者进入相对平稳的状态和“五禽”的意境,以此来调整气息、宁心安神,起到“外静内动”的功效。动与静的有机结合,两个阶段相互交替出现,起到练养相兼的互补作用,可进一步提高练功效果。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体育是一种快乐体育,就是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的同时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所以,作为教师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趣味性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在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在学习中品尝快乐。只有这样,学生不但领悟得快,也学得快。

1.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应该给他建立一个完整的印象,那么就要求教师首先有完整而正确的示范,从头到尾的演示就会给学生一个感性上的认识,感觉到学好五禽戏是那样的轻松、流畅与自然,在有良好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解教学。在分解教学中,运动路线方向要清楚明了。(www.daowen.com)

2.录像教学与演示教学相结合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学也应该紧跟步伐,充分地应用现有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进行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看录像,一遍一遍地加深印象,如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慢放或重放,这样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如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摄像机,录下学生的错误动作,然后放给学生看,跟教学片里相比较,自己寻找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更直观,效果更好。

3.互帮互学法

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检验,纠正学生由于概念不清、用力方向不对、动作顺序模糊、不协调等错误,缩短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周期,促进动作技术的巩固与提高。

4.集体示范和个性辅导相结合

对新技术动作主要采用示范法,学生通过观摩技术动作的结构再进行模仿练习,而教师则通过观察学生的模仿练习做进一步的个别指导。

5.民族音乐渗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简练的口令与动作术语提示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整套动作基本学成之后,免不了枯燥乏味,缺少练习兴趣,而在练习中,有目的地选择乐感舒缓,曲调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特色的民族音乐,代替口令与节奏,融于五禽戏的教学与平时的练习之中,其效果很好。在教学与练习中,也培养了学生的乐感素质。同时也能多层次欣赏和吸收民族音乐的精华,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的热情,在身心健康与审美能力方面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因此,初学者必须先掌握动作的姿势变化和运行路线,搞清来龙去脉,跟随他人一起边模仿边练习,尽快融入集体习练中,初步做到“摇筋骨,动肢节”即可。随后,在习练中要注意动作的细节,可采取上、下肢分解练习,再过渡到以腰为轴的完整动作习练。最后进行逐个动作、逐个戏和完整功法的习练,使动作符合规范,并达到熟练的程度。此时,就要注意动作和呼吸、意识、神韵的结合,充分理解动作的内涵和意境,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强身健体的作用。

三、易筋经导引养生功课程教学的创新

从健身气功引入大学体育课程及大学生的心智特点出发,依据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结合易筋经导引养生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易筋经导引养生“三段式”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观察,运用该模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枯燥感,增强练习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及功法掌握的水平,适合大学生群体易筋经导引养生的教学和训练。该模式具有可行性和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在高校教学中积极推广。

(一)易筋经导引养生功法特点

易筋经的“易”字,在上为“日”,于下为“月”。正如古人所说,“易者,乃阴阳之道也”,是运动的意思。“筋”,即人体四肢百骸无处不有,联系于周身的软组织。“经”是标准、典范的意思。易筋经导引养生的功法特点如下:

1.伸筋拔骨、舒展身肢。即通过“拔骨”的运动达到“伸筋”,牵拉人体各部位结缔组织,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代谢过程,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

2.柔和对称、轻缓连绵。由于是变易筋骨的动作导引,故在肢体与躯干之间,其动作都是放松、舒展、柔畅、对称、缓慢、圆柔、轻盈的运动。

3.形神合一、呼吸自然。古人云“神为形之主,形乃神之宅”。即人的心身是不能分开的统一体,故锻炼中要求健身者的身心不宜分离。此外,呼吸要求柔和、流畅、自然,以利于人的身心放松。

4.刚柔相济、动静相间。即导引中要求刚中含柔、柔中有刚,刚(动)与柔(静)之间不断相互转化。

(二)易筋经导引养生学习的心智特点

学生对易筋经导引养生的认识过程趋向是:不知道气功为何物,或联想到非法气功而排斥;受媒体的影响,急于学习,但发现并非想象中的神奇时,兴趣消失。因此,端正学生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就成为气功教学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现力较佳的运动项目。然而易筋经导引养生却是松静缓慢的项目,故学生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疲劳等反应,如目光游离不定等。此外,练习中学生容易将功法体操化或武术化,不能从气功内涵的角度演练功法。因此,大学生的教学有别于老年人群,在心理上要加以诱导等,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要根据学生的技能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逐步达到教学目的。易筋经导引养生“三段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而制定出来的。

(三)易筋经导引养生“三段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1.易筋经导引养生“三段式”教学模式及其界定

易筋经导引养生“三段式”教学,是指教学中根据功法的技术特点与练习要领,将功法教学程序分为三个不同目标要求的连续阶段,即“操练化”、“口令词”、“气功态”。易筋经导引养生“三段式”教学模式见5-1。

图5-1 易筋经导引养生“三段式”教学模式结构

其中“操练化”是指将缓慢、连贯的功法分解为节,各节动作再定格为(1~3)×8拍,使易筋经导引养生变为具有节拍性的徒手体操。教师在教学中以徒手体操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则以徒手体操的简捷方法学习、练习功法动作。“口令词”是指教师以快慢、轻重等不同的口令语音和相应的动作示范诱导,使学生从机械的节拍操练中过渡到缓慢、连贯的完整动作引导中。“气功态”是教学中借助易筋经导引养生音乐和古典的民族传统音乐,对学生进行功法演练诱导,或是帮助学生采用自我暗示的方法练习。

2.易筋经导引养生“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1)阶梯式教学

教学中将教学程序规划成底部大、顶端小的塔型,整个教学过程由了解——学习——掌握——提高,形成下宽上窄的阶梯型。其底部为“操练化”是教学过程的基础,教师在此需向学生介绍动作的方位路线、易犯错误、健身原理,以及相关的历史源流等,教学的知识点多。动作的规范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要求教师以节拍指令学生快速、准确、有效地掌握动作,为后阶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塔型中间的“口令词”是对“操练化”技术动作的刺激——反应后的规范性强化,也是“操练化”教学后的再提高阶段。此外,是将“操练化”的生硬动作,在教师语言、示范的诱导下变得缓慢、轻柔,使学生动作技能上一个台阶。塔的顶端为“气功态”教学,教学任务是利用传统的民族音乐反复地诱导,强化刺激学生于练习中感受到易筋经导引养生的身心放松、动作轻缓、和谐有序的气功状态。

(2)“操练化”学习

因功法连绵柔和、均匀缓慢的特点,使好动的学生因此而产生焦虑、厌倦,注意力下降等。而“操练化”的学习则是去掉调息、调心和缓慢的动作要求,将动作分解成点到点的徒手体操练习,如此动作变得简单明了。因此学生能准确规范地习练、记忆动作,学习兴趣得以维持,注意力得到集中。此外,因功法舒展大方、缓慢柔和、动静相间的特点,使动作导引的时间较长,造成课堂教学时间相对紧张。所以功法在完整练习时,教学的时数不能满足学生功法技能的提高。采用“操练化”、“口令词”教学,可以有效地节省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教师可灵活有效地控制口令指示的节奏、内容,使动作过程变得直接、干脆、清楚、简单,益于学生快速、准确、规范地掌握功法动作。

(3)音乐诱导

“操练化”和“口令词”教学有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和动作技术的掌握,但在技能的提高上容易形成课堂氛围单调。用音乐诱导学生练习,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课堂练习效果,有利于气功状态的掌握。因为,易筋经导引养生音乐可以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平静、松弛。即从相对兴奋的口令词导引状态,转化到相对放松的气功状态。当然,音乐的诱导只是外部环境,是帮助学生放松、入静的工具,但它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内在的心理世界。因此,教学中不能长时间地依靠音乐,最后必须摆脱音乐诱导,进行自我暗示的独立练习,以此进入真正的身心放松气功态。

3.易筋经导引养生“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1)“操练化”阶段

该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以相对较短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快速、准确、规范、熟练地掌握功法动作,了解功法的基本理论。故教学中的准备活动可采用适合功法特点的徒手操活动和基本站桩练习。动作讲解与示范中注重学生的启示教育,即对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要做相应的介绍,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讲解宜简明、扼要,示范要有完整性和多面示范。集体学习中对学生的错误,必须即刻指出纠正,以免错误动作习惯的形成。分组学习时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练习能力,对待错误要求学生相互指正与交流。教师在巡回中指导,帮助学生指出未发现的问题,解决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

(2)“口令词”阶段

该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由机械的动作练习,在教师口令词的诱导下转为缓慢柔和的演练,并要求掌握、熟练功法动作,能独立演练功法动作。在集体练习时可将整个功法分为三至四段,前后分别练习,直至连串成完整练习。教师发口令时应有急、缓、轻、重等语调变化,对错误动作要借助口令词给以提示,或重复示范与口令引导,直至错误得以纠正。分组练习要求教师或学生代表作口令引导,练习中学生应相互发现问题与纠正,练习后要求相互点评。独立练习中要求学生自我口令诱导练习,同时要求学生相互观摩、交流、学习。教师在巡回中指导学生。

(3)气功态阶段

该阶段的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动作技能,借助音乐诱导过渡到自我诱导的练习。提示音乐的诱导练习,主要是教师领着学生集体练习,帮助学生熟悉提示语。古典音乐的诱导练习,仍以集体练习为主,练习中先以易筋经导引养生演练音乐为主,学生熟练后可用古典音乐练习,以脱离原有音乐诱导,要求在享受中演练。自我诱导练习,要求学生脱离音乐诱导,进行自我诱导练习,练习以各自独立练习为主。教师巡视辅导并要呵护学生练习,避免学生在松静中受到惊吓。此外,必须强调当他人处在气功态时,不准随意开玩笑,如直接或间接的干扰、恐吓等。

(四)易筋经导引养生教学模式的效果及分析

从功法考核的动作错误统计结果看,对照组的错误人次明显高于实验组。说明实验组的学生经过易筋经导引养生“三段式”的动作“操练化”学习后,在动作标准上与非教学模式下的常规教学相比,动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得到了相应的强化,动作意识得到增强。证明了易筋经导引养生“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操练化”阶段教学,可以有效地规范学生的动作规格,提高学生功法动作的标准性,增强学生功法动作的正确意识。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动作遗忘比例为1:9.5。说明易筋经导引养生“三段式”教学模式的“操练化”教学,将肢体动作由一个体位点到另一个体位点的定格学习,节省了教学时间,为学生在“口令词”和“气功态”阶段有了更多的练习时间,能较多地重复练习完整性功法,使学生在功法演练上更加熟练了功法动作。因此,易筋经导引养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与非教学模式下的常规教学相比,更有益于学生熟练地掌握易筋经导引养生功法动作。从功法演练水平的结果看,实验组的熟练与协调程度均强于对照组,演练上实验组的身心和谐,导引速度缓慢均匀,整体的演练水平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在功法动作的力量变化上,肢体常出现相对紧张僵硬,或者是松软漂浮,没有功法动作的刚柔相济、动静相间的特点。在易筋经导引养生的功法演练技巧上,对照组的气功状态较多地表现为神态松懈、呆板,没有易筋经导引养生练习要领意识,或动作导引意识,故动作导引做不到舒展大方、伸筋拔骨的动作特点。之所以如此,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气功状态的诱导性练习,不能有效放松身心,进入心平气和、气定神敛、身心合一的气功态。在易筋经导引养生的功法考核评定中,虽然实验组也有对照组的上述现象,但其在整体上的动作协调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功法熟练性和协调性均较对照组强。在动作的规格和准确性上,实验组的表现明显高于对照组。功法的演练状态,实验组的身心状态相对较和谐,神智较宁静,动作不急不躁,导引速度缓慢均匀,整体的演练水平优于对照组。所有这些,是因为易筋经导引养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突出“操练化”的动作规格、标准练习,强调“气功态”音乐与自我诱导的练习,故其功法演练水平优于非教学模式下的常规教学。

从功法考核成绩统计结果看,实验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标准差为9.25,实验组的的标准差为6.58,对照组的标准差大于实验组,说明对照组的成绩离散程度较实验组的大,而实验组的成绩数据则较集中。证明了实验组学生通过教学模式下的学习,对易筋经导引养生动作规格的掌握,较常规教学下对照组的学生更加规范、准确、熟练、扎实;功法演练时身与心的放松、和谐状态,较常规教学下的对照组水平更高,较好地掌握了易筋经导引养生的动作技术和功法要领。因此,学生在易筋经导引养生教学模式下学习,能有效地掌握易筋经导引养生功法练习,与非教学模式下的常规教学相比,其更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易筋经导引养生功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