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武术散打的理论教学
高校开设武术散打课程,相比于专业的武术院校,其在教学目标上要有所侧重,应放大武术散打运动的文化内涵及价值追求,弱化武术散打运动的竞技性,使学生能够从武术散打课程中既获得身体素质的提升,又对其个体意志品质有所增益。在武术散打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上,普通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教学特色,吸收借鉴本区域的文化元素,对武术散打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使武术散打教学更具灵活性和变通性。而针对学生对武术散打课程内涵理解较为模糊的问题,教师可借助体育文化及武术道德的讲解及串联,让学生深刻体会武术散打的文化内涵,端正其学习态度。
(二)提高武术散打课程硬件设施的配置水平,推广实施武术段位制
首先,作为普通高校教学管理者而言,其在设置武术散打课程时,不能盲目跟风,要对武术散打课程加以全面认识,使其明白武术散打课程硬件设施资源基于武术散打课程教学效率及教学安全性的作用,然后在明确武术散打课程的教学条件及要求后,通过划拨教学资金及专项经费,对本校武术散打课程的硬件设施进行补充完善,提高武术散打教学的实效性和安全性。其次,高校武术散打教学在内容上涉及众多环节,繁多的教学内容极易增大教学难度,高校可探索实施武术段位制,针对性地进行拳法、摔法、散打、防身术、腿法等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各部分内容的逐级贯穿中,使学生能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完成武术散打教学内容的学习。
(三)完善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模式,跟进高校武术散打教师队伍建设
在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模式上,原有的过于单一化的注重竞技格斗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普通高校对武术散打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及完善,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开展个性化教学。在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模式的构建上,普通高校应本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及性格个性培养的原则和目标,合理分配武术散打课程的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比重,并对武术散打的训练及竞技规则加以改进及变化,以保障学生参与竞技训练的安全性。而在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上,要着眼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武术散打理论素养及实践技能,通过教学比武及后续培训的方式,使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师能够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为高校武术散打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做好保障。
(四)武术散打针对性实施教学方法
武术散打是指两人相互使用踢、打、摔等武术技击方法,遵循一定的规则,按照规定的场地、时间、条件进行的功防对抗性竞技运动。中学开展武术散打运动,能提升学生的柔韧、灵敏、快速、协调和准确等身体素质,增强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以及各关节的活动幅度和灵活性,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呼吸等内脏器官的机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更能为高等体育院校输送高水平散打运动员。
散打运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只有掌握学生的个性并针对其进行训练,才能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并且有效地应用,否则就不能正确组织学生训练与教育。人的个性特征通常可分为四种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抑制型。最佳散打运动员的心理模式是个性外向情绪平衡型,而四种个性类型既各有优点又各有缺点,在训练中应有意识地对四种不同类型的个性特征运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1.兴奋型
一种好斗善战型。富有热情,具有强烈情感,动作思维很敏捷,性情急躁,情绪易动。赛前受各种刺激,易引起升高心理紧张激情,情绪产生失控。缺点是性情急躁,情绪易被激动。在训练上就该克服其缺点,发扬其长处。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具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强烈愿望,有一种为实现理想付出代价作出牺牲的精神。
(2)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如有同伴练习的训练法,与不同的对手进行训练,适应不同的对手和战术,与每个对手训练都要拿出耐心和信心,设想对方就是敌人,努力做到战胜对方,培养顽强的品质。
(3)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猎取情报,收集信息,积累临场经验,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因素,调节情绪状态。
(4)在训练中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约束控制,把握好兴奋点,在练习次数和强度上努力完成,在技战术训练上认真做好每一个动作,力求技术规范化,战术多样化。
(5)提高学生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在训练中应多安排紧张、困难和复杂的条件。如条件实战中让不同级别的学生实战,提高要求。
2.活泼型
情绪易于爆发和外露,当训练比赛有兴趣时,精力充沛,斗志旺盛,效率高;反之厌倦怠情,心境情绪变换转折较快,产生大起大落的情绪反应。所以,此种个性特征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任何事情都凭自己一时的兴趣去做,在训练中应针对这一点进行训练。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在训练中要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使其在个人意志方面加强训练,提高对自己的约束力,如在练习一个技术动作时,达不到要求,就不许休息,在与对手的教学比赛中,必须要求达到多少次有效击打等。
(2)针对学生不同的动机,教师要指导他们摆正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的关系。要使学生保持客观、适宜的情绪状态,对主客观条件、因素详细分析实事求是地制定奋斗目标。在具体训练中,如模拟训练法,有针对性地使人模仿可能遇到的优秀运动员动作、特征而进行的实战训练,让此种个性的学生去对抗,尽量使对手水平高的上场,对其具有一定的压力,以此锻炼其意志,调节其情绪稳定。
(3)要帮助学生有意地改变注意指向性,把注意力转移到具有积极作用的刺激上来,建立新的兴奋中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用专门练习和语言对心理施加压力,集中思维内容,调节稳定情绪。在训练中可采用低声发令法、视觉追踪法、意守法等。
3.安静型
表现为情绪稳定,具有内抑制、兴奋与抑制较强,不易被激动,情感发展较慢,一般不外露情感,但灵活性不够强、反应不敏捷。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偏向“安静型”的学生要积极调动意志力量,鼓足信心,排除干扰。在训练中利用意念法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完成学习任务,在不断克制性训练中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另外,在训练中遇到困难,对自己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采用多练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自信心在技战术提高的基础上体现出来。
(2)“安静型”学生应多进行能提高灵活性和敏捷性的练习,如在条件实战中,一方出动作,一方防守,在防守中练习自己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条件性和非条件性的反应练习和游戏、格斗技法表象练习、击活动靶的动觉练习、两人距离跟踪游戏、战术模式练习、位移预测判断练习、缩小场地模拟比赛练习等都是有效的训练方法,对提高灵活性、反应能力有很好的提高作用。
(3)利用心理训练中的集中注意力法进行自我训练,有意识地调节和锻炼自己的脑部思维的灵活性,以达到敏捷性提高的效果。教师对“安静型”学生特别安排较多的灵活性训练内容,在任务和要求上对其施加压力,迫使其灵活性得以改善。
4.抑制型
表现为情感体验较深,兴奋与抑制较弱。情感发生不易外露,不易动情,往往产生赛前紧张、消极悲观、精神萎靡不振等情绪。此类型的学生是不适合于练散打的,但对于其还可以在训练中逐渐改善其个性特点。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1)偏向于“抑制型”的学生要消除训练中的紧张度和克服悲观失望,多做情绪饱满的练习,促进训练中情绪兴奋。在特长方面应多加练习,增长自信心,树立良好的情绪状态,在弱点上下功夫,努力克服、消除悲观情绪。
(2)教师用语言指示法,鼓励其训练,尽量帮助其卸掉包袱和各种思想负担,在训练中以安慰、表扬、鼓励为主,使其得到充分的心理安慰,逐步克服悲观的心理状态。
教师在权衡学生从事散打项目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否与本专项相符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同时在训练中还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个性特征的培养,使其向着最佳散打运动方向发展。
二、高校散打教学中“教学实战”的运用
(一)在散打教学中应用“教学实战”的作用
“教学实战”是指在真实而严格、近似比赛条件的情况下,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由教师主导,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相互间对抗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实战”是散打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教学实战”的形式进行授课,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所学技术在实践中如何运用,通过“实战加练习”方式,加深其对技战术的掌握,以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具体来说,在散打教学中应用“教学实战”主要有如下作用:
1.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散打运动讲究远踢、近打、贴身摔,而最显著的特点是双方激烈的对抗,对抗难免会造成损伤。在课堂中运用实战教学,教师首先应掌握处理散打运动损伤的医务知识;其次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掌握技能情况,以及课程学习进度,相应地设计出简单明了、利于学生掌握的攻防转换反应练习。如进行拳法练习时,可进行闪躲反击、格挡反击练习,以便让学生在实战教学中能运用平常所学技术。这种有针对性的实用对抗技能,既能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学会自我分析、调整,有利于增加学生实战经验。这对教师课堂设计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及授课经验具有提升作用。
2.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实践中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散打教学中单纯传授技能、掌握技术组合的授课方式显露出明显的不足。这种学习技能、考核技能的方式重复枯燥,学生上课极易产生厌倦心理,形成应付式学习,学习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散打作为格斗对抗性体育项目,学生通过自身不断练习,在教学实战中把所学技能运用到实战中(如化解对手攻势、进攻中击到对手),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更加投入到练习当中,无形中提高学习效率。(www.daowen.com)
3.提高身体素质,克服自身恐惧感
由于大学生体育课程较少,加上部分学生掌握技能程度较慢以及身体素质较差,担心受到对手的进攻而受伤(或是进攻将对手击伤),在散打教学实战中,往往会出现呼吸急促、声音颤抖、脸色苍白、毫无章法的胡乱抡打、乱喊乱叫等现象。面对学生表现出的紧张感和恐惧感,教师在平常教学中会注重身体素质练习(如耐力练习、出拳速度练习等),反应练习(如接腿摔练习、步法练习、闪躲练习等),从而提高学生灵活度、进攻能力和抗击打能力。此外,教师会用自己言行和态度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比赛,帮助学生分析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提高学生的自信,营造出一种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消除学生因教学实战产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更加勇敢和顽强。
4.提高武德修养
在教学实战中,双方进行较技对抗时,不仅是技艺的比拼,更能体现武德的修养。如双方进行较技对抗时,首先要行“抱拳礼”,左手掌在先为礼,右手掌在后为兵,也就是通常讲的“先礼后兵”。通过教学实战,学生能够明白习武境界永无止境,场上场下都应表现出个人立身风度,尊重对手及观众,以及容端体正的尚武本色,而非常人理解的打架斗狠。
(二)在高校散打教学中应用“教学实战”的策略
1.开展条件限制实战练习模式,提高学生对“教学实战”的适应能力
所谓条件限制实战练习,是指教师为使学生掌握某些技术技能,在教学实战中对某些技术的使用提出限制,降低教学实战难度,以便提高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技战术的水平,更快地适应教学实战情境。散打教学基本技术,分为拳法、腿法、摔法等动作。进行教学实战前,学生应掌握基本技术。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条件限制性练习模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逐渐适应教学实战的节奏。这种“以赛代练、以练促赛”的学习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在教学实战中的自信心。
(1)条件限制拳击教学实战练习。
高校散打拳法教学,主要以直拳、摆拳、勾拳为主。在学生掌握拳法技术动作后,可先进行两人一组练习,内容为一方进攻(直拳、摆拳、勾拳或组合拳法进攻),一方防守练习(格挡练习、闪躲练习);掌握要领后,再进行一方主动进攻,一方防守反击练习,最终过渡为拳击教学实战练习。教学实战练习时,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运动能力以及掌握技术的熟练程度提出限制性要求(如出拳力度上的要求,击打位置的要求等)。
(2)条件限制腿法教学实战练习。
高校散打腿法教学,主要以鞭腿、正蹬、侧踹为主。在学生掌握腿法技术动作后,两人一组进行腿法攻防实战演练。进行攻防演练时,教师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如进行鞭腿对抗时,禁止击打头部;进行正蹬对抗时,击打位置在腹部和躯干位置(避免因失误击打在对方裆部和头部)。这种出于学生安全角度考虑的限制性练习,能减少学生在教学实战中受到的意外伤害。
(3)条件限制摔法教学实战练习。
高校散打摔法教学,主要以接腿摔为主和缠抱贴身摔为主。在学生掌握摔法技术动作后,安排学生进行两人一组的限制性摔法,可由一方进行踢腿进攻,一方进行接腿摔练习(或缠抱摔法练习),熟悉各种摔法后,双方进行有攻防转换的对抗摔法教学实战练习。
(4)条件限制散打教学实战。
经过条件限制拳击练习、腿法练习和摔法练习后,教学的重点转到散打教学实战。进行散打教学实战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重级别以及学生身体素质情况,两两配对分组,教学实战中要限制部分技术的使用,比如腿法不允许进攻头部,部分易造成对手受伤的摔法不许使用等。
2.完善散打课程教学体系,将“教学实战”纳入课程考核中
目前,高校散打课程教学主要以散打基本组合技术为主,课程考核本身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和检测学生学习成果。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出于修学分的考虑,学习的侧重点放在考核的组合技术上,往往按照教师要考核的动作,重复练习多次应付考试,无从谈起实践运用。高校散打课程教学考核的侧重点,不应仅仅是掌握技术技能,而应更多地从实践运用方面考虑。为提高学生对教学实战环节的重视,首先要把教学实战纳入课程学习和课程考核中,提高其分数比重,依照学生教学实战中的技术运用表现进行评分,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高校散打课程教学融入拳击内容的创新改革
高等教育需要在不断的革新中发展,而教学改革是高校教育革新中的重要环节。散打作为一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得到了很好的开展,是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以创新的视角探析把拳击运动相关内容融入到散打课程体系之中的教学改革方式,为高校散打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一)拳击与散打的异同辨析
拳击与散打都是格斗类体育项目,技术层面来看,以运动训练学中的项群理论进行划分,拳击与散打同属于格斗对抗类项目,二者属于同一个项群。而且拳击技术与散打技术有众多相通之处,比如拳的使用方面,拳击的直拳、勾拳及摆拳是其拳法的核心。而在散打的拳法体系中,直拳、勾拳、摆拳等拳法技术同样占有重要比例。但是二者在技术层面体现出了很大差异。散打是源于中国武术的一种格斗术,技术体系之中包涵了踢、打、摔、拿等多种攻防技击的技术动作。而拳击的格斗方式,除了拳法的使用外,并无腿及摔法等技术内容,而且在拳击体系之中,拳的技术动作也较为单一。散打除了直、勾、摆三种拳法外,更有转身鞭拳等技术内容,所以散打与拳击在技术层面有着较大的差别。而从文化背景来看,散打与拳击之间的差异则更为明显。散打是中华武术一种格斗化的形式,拳、腿、摔技术沿袭了中华武术之中的技击精髓,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是散打核心文化基础,同时,散打也是中华武术技击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而拳击则是源于西方文化的一种现代体育活动,其文化基础是以西方身体价值观及其竞技核心理念而构成的。由此可见,拳击与散打虽然同属于格斗类体育项目,但是从技术体系与文化背景来看,散打与拳击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
(二)高校散打课程教学及拳击发展现状
散打运动作为一项在我国十分普及且受到大众欢迎的传统体育项目,进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之中的时间较早。从现今高校的散打课程设置来看,主要分为专项、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及公共体育教学四大类。前三项主要是针对体育院校、院系之中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及其他体育专业学生所开设的课程,而公共体育则是对于普通大学生开设的散打课程。在这四大类散打课程中,其教学目标、内容及其方法手段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每一类散打课程中,其技术性的学习都不可或缺,因此,散打教学是散打课程之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我国拳击运动开展相对较晚,所以拳击在高校的开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现今我国高校拳击课程总体是以专业体育院校的专业性设置为主,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校园体育文化的逐渐多元与丰富,拳击已经在一些高校之中有序开展,甚至一些高校把拳击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特色来展开相关工作,因而在这些高校中,公共体育课程中,也已经有了拳击运动的身影。
(三)拳击在散打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1.拳击的拳法技术
拳击是以拳为核心进行攻防的格斗运动,拳击在拳的使用中,具有唯一性、专业性、细致性等特征。所以拳击的拳法技术被其他格斗运动所青睐。散打是一门集拳、腿、摔综合的格斗技法,在散打技术体系中,拳法占有了重要的一部分。当前的散打拳法教学,主要以直拳、勾拳、摆拳及其自身特色的转身鞭拳为主要内容,虽然散打有着自己完整的拳法教学体系,但是在拳法教学上,照比拳击拳法的专业性,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散打教学中,可以选取拳击的拳法技术内容,提炼其技术精华内容融入到其教学之中,特别是直拳、勾拳、摆拳三个基础拳法技术的教学应用。把拳击的拳法技术融入散打教学之中,能很好地完善学生对于拳法技术的学习。
2.拳击的步伐技术
拳,是拳击运动进行攻击的重要身体部位,除了拳法之外,拳击的步伐技术在进攻与防守时的作用也至关重要。拳击步伐是拳击运动体系的精髓,进攻与防守的各种快速转换都需要有拳击步伐的配合,如拳王阿里的“蝴蝶步”就很好的把拳击步伐技术精髓进行了展现。散打作为武术的一种技击形式,有着自身的步伐体系。在散打教学中,散打的步伐也是重要环节。但是从拳击与散打的步伐比较来看,拳击的步伐在配合拳的应用时更加具有针对性,所以在散打教学中加入拳击步伐内容,既可以丰富其步伐训练体系,同时又能利用拳击步伐灵活多变的特点提升散打拳法的学习效率,做到了双赢。
3.拳击的身体素质训练
拳击是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的一项格斗运动,力量、协调、耐力、抗击打等等都是拳击运动的核心素质内容,基于此,拳击有着自己完整的身体素质训练体系。拳击的身体素质训练体系更多的是以西方运动人体科学为基础设计的,所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大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通过体育手段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所以在散打教学中,让学生学到防身格斗技能的同时也要对于其身体素质进行提升,作为同一项群的格斗项目,把拳击身体素质训练方法融入到散打教学之中,可以使学生的力量、速度等专项身体素质得以较好的发展,而且还是在格斗类专项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的身体素质锻炼,这有效的促进了项目技术的学习,在散打教学之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拳击精神文化教育
拳击是一项对抗性较为激烈的格斗项目,在比赛中要想取得比赛胜利,除了拥有击倒对手的技术之外,自身要更有永不放弃的精神作为支撑。拳击是培养人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精神的一项最好运动。可以看到,在众多的体育类电影之中,拳击题材占有了重要一部分,因为拳击运动表现出来的精神意识对于人的教育及影响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国散打运动是中华武术的一部分,是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以自身带有重要的教化作用。虽然生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散打与拳击二者都有者十分突出的教育功能。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最为基本的要求,所以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之中,更加强调育人、健德功能的重要性。在散打教学中除了给学生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外,更可以把拳击之中促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内容进行传播,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敢于拼搏、永不退缩的精神。把拳击精神应用到散打教学之中,更是对于散打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功能的一种最好强化。
(四)高校散打课程教学融入拳击内容的价值意义
1.丰富及创新散打教学改革内容
散打是一项进入高校教学体系较早的传统体育项目,因为其本身具有的传统文化魅力及简单实用的格斗技术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现今散打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之中最为常见的体育课教内容。高校的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及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手段,散打教学作为一种在高校十分普及的公共体育与专业课程,更需要进行自身的教学改革。把拳击内容融入到散打教学之中,是对于原有散打内容的一种丰富。同时高校散打课程融入拳击内容也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创新,拳击作为一项西方体育活动,把其融入到我国传统体育的教学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创新性实践,把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体系的格斗项目取其共性进行融合,把能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内容进行整合,利用西方格斗技术的内容体系来辅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这不仅仅是散打项目的创新,更是对于整体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可以为其他如中国式摔跤等其他民族体育项目在高校教学的改革提供重要借鉴。
2.提升武术多元化教学理念
武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武术文化体系之中多元化与包容性是其重要特征。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格斗项目进入我国,如跆拳道、泰拳、空手道、巴西柔术等等,这些格斗项目因为时尚的风格及较强的实用性受到了各类人群的喜爱,特别是学生群体。比如跆拳道,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青少年群体最为喜爱的项目一。巴西柔术因为特殊的地面技术优势已经成为我国格斗爱好者最为推崇的格斗术。随着这些外来的格斗类体育项目在社会中的广泛开展及认知的提升,许多项目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些体育项目来自于其他国家,但是本大多都与中国武术有着重要的联系,或者在文化内容之上有着高度的相近之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以多元性的理念来把这些外来的具有身体攻防技击内容的体育项目融合到武术体系之中。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除了运动技能学习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的传承。在众多外来格斗项目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一部分的时代里,很有必要把武术多元化理念在教学中进行提升,把国外的,特别是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格斗项目进行文化加工,使之融入武术的教化功能之中。拳击是一项最具西方代表性的体育项目,把拳击的技术内容及其精神价值进行合理提炼融入散打教学体系之中,使之成为散打教学的一部分,这样可以很好的在散打教学中,把武术文化之中多元性、包容性等理念进行很好的传播,提升学生对于武术深层次理念的认识,从而通过散打教学培养学生对于武术文化及其他传统文化的深层次认知。
3.传播拳击文化拳击是一项文化内容极为丰富的体育活动
在散打课程教学改革中,虽然是把拳击内容融入其中,整个过程称是以散打为主导,但是在教学改革的实施中,拳击的技术内容及其价值内容则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散打的教学,学习到拳击的技术精髓及其永不放弃的精神内容,进而领略拳击文化内涵。拳击在我国高校的开展现处于起步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高校进行拳击文化的前期传播,以进行拳击进校园文化土壤的培育。把拳击内容融入散打教学之中,是拳击与散打这两个运动项目的双赢,既是对于散打教学体系的创新与丰富,同时,拳击运动通过散打教学这个平台进行了内容的展示,从而使自身的文化在高校之中得到了有效传播。
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散打在高校体育教学之中占有了重要地位。散打教学改革是散打课程在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拳击的技术及精神内涵进行提炼,并融入到散打教学之中,可以丰富散打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改革方式。同时在散打教学之中体现出的拳击内容,是对于拳击文化在高校进行传播的一种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