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散打武术课程教学现状:探析与创新研究

散打武术课程教学现状:探析与创新研究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武术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课程的内容上,明确指出要弘扬民族的传统体育,体现中国特色和民族性。武术散打教学内容繁多,教学手段多样化,要在武术散打教学中真正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散打武术课程教学现状:探析与创新研究

一、高校开设散打武术教学课程的价值分析

散打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增强大学生的身体力量,改善学大生身体的灵活性及柔韧性,培养大学生坚定意志。因此散打普遍的运用在各高校体育教育活动中。高校在进行散打的初级阶段,几乎都是从俱乐部的形式开始的,面向的大学生很多都有一定得基础,或者对散打的运动有很大的兴趣,这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通常较好,对训练内容和运动强度的适应比较快。同时俱乐部里的教练,训练时间宽松,训练内容及进度灵活,所以俱乐部形式教学很成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武术更是博大精深。中华武术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源于中国,更是整个世界财富。武术起源于人们的军事斗争以及生产斗争,他的核心部分是竞技;散打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是一种对抗形式,作为武术最高的表现成为武术之精华。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散打已趋于成熟,并且正在向世界范围扩散。本文主要探讨散打走进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的可行性。

(一)可行性

1.政策支持

教育部在教育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总结国内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在2002年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新的《纲要》是教育部,对广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最基本的要求,作为新的时期,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大纲,是体育课程评价及建设的依据。新的《纲要》非常重视国际的经验本土化。课程的内容上,明确指出要弘扬民族的传统体育,体现中国特色和民族性。而民族传统得体育项目散打,就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散打教学不仅仅是对高校课程设置的补充,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继承。

2.竞技散打的可改造性

散打本身有很强的可改造性,这个性质为散打走进高校奠定了基础。不管哪种竞技的项目,技术都是具体动作要素构成的,我们可以依照不同的需要对他的技术进行改造和整合。散打技法很丰富,种类也很多,但是同样能够依照技术的运用、动作的特征等的人体的规律对散打技术进行简化、提炼、改造,得出具有代表性又适合学生来学习的内容。同样能够在通过大量的调研,依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并结合项目自身规律,构造适合高校的散打规则。

3.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1)武术散打教学改善学生情绪状况

大学生在通常的情况下由于从事紧张繁多的学习,并且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经常出现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而武术教学与武术健身锻炼会产生积极的洗礼效应。武术散打的教学内容丰富,许多大学生都有通过练习运动量大,难度高的武术散打动作来缓解心中郁闷情绪的经验。学生在情绪不佳时,练习可心静体松,呼吸自然,不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减轻或消除心理的困扰,控制情绪,而且在练习武术散打过程中能体会许多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哲理

同时,在观看武术散打表演时,从运动员的精湛技术优美的姿态中得到力与美的享受,也能体会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激发出大学生们强烈的爱国主义与民族凝聚力。

(2)武术散打教学确立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学生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武术散打中的运动锻炼对大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勇敢果断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等进行锻炼。大学生要掌握的武术散打动作技术较多,在不断品尝克服困难的艰辛,反复体验挫折、失败,感悟战胜困难的快乐,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验到进步,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客观评价自我的习惯,增强自尊和自信心,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3)通过武术散打教学健全人格

人格的形成及发展与人的行为活动密不可分。武术散打教学中的师生,学生之间交往极为密切,在教学中教师师范讲解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更快地掌握武术散打动作,教师还需要手把手教授。武术散打教学过程不仅有教师的言传身教,还有师生间的信息交换,随时向教师反馈学习的信息等。可见武术散打教学是真正实现交往式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情绪感染,表象练习,心理诱导等的益处,学会培养自信心,意志力锻炼,社会交往的能力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4)帮助学生树立真实的自信心

自信心来源于对自己的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并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条件、并克服各种困难,通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必定会有所成就的信念。这种建立在正确评价自己基础上的自信心能够消除大学生的自卑和自负心理,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和主动。

学习武术散打是困难的,学习过程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难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这些困难障碍时,不仅能够锻炼大学生的吃苦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补偿来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即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以某一方面的优势或成就来补偿自身的缺陷,变自己的劣势为优势,使自信心逐渐培养起来,从而建立战胜学习,生活困难的自信心。

(5)学习武术散打对大学生的身体影响

大学生身体各机能都已发育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大大提高,他们通过武术散打的联系和比赛,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掌握技术,提高自身的防卫能力,还可以培养敢于拼搏,勇于竞争的优良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武术散打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制,培养意志品质,增强自卫能力及全身的协调能力,通过武术散打的学习和比赛,可以增强人体各个部位肌肉的抗击打能力,使人的生理和心理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6)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武术散打的教学内容丰富,武术散打能够满足各种类型大学生的健身需求。在武术散打教学中教师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武术散打的积极性和求欲望,注意发挥学生学武术散打的主动意识,武术散打教学集育体,育心,育能,育德与一体,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方法,手段来丰富教学内容,使讲解,听课,训练,交往,欣赏,观察等各种教学方法都能产生积极的效应。武术散打教学内容繁多,教学手段多样化,要在武术散打教学中真正做到关心每一个学生,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必要性

散打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性,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大学生学习散打运动能够锻炼意志、强身健体,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培养顽强、勇敢、坚毅、勇猛向上和拼搏的精神;培养武德、陶冶情操,养成团结互助、尊师爱友、见义勇为、遵守纪律、守信立义的精神;锻炼心理承受的能力,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竞争。

1.散打运动是学生喜爱和有着浓厚兴趣的项目

(1)由于散打运动是学生喜爱和感兴趣的项目,很愿意投入到该项目的练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所以,在课堂教学和练习中必然会有较高的个人主观能动性,表现出学习和练习的自觉性、积极性。高校大学生对散打运动兴趣浓厚,足可以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最终形成终身体育观。

(2)散打运动的技术特点有利于其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开展

散打是身体直接对抗的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拳、腿、摔等方法相互之间进行搏击,斗智斗勇,是身体素质、运动技巧、心理品质和智能等全方位的综合较量。散打运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使学生的体质提高寓于其喜爱的运动项目的学习之中。散打与传统武术相比,其主要的基本技术动作较少,相对易于掌握。学程短、见效快,没有传统套路复杂的演练程式。高校现有的每学期18周的体育课教学,基本可以完成对教打基本技术的了解和粗略的掌握,高校学生如能完成l学年36学时的教打学习和训练,便可具备一定程度的技击能力。在短短的l学年中基本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符合21世纪高校学生追求快节奏的心理要求。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

(3)散打运动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

纵观散打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很容易发现它不仅从技术上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实用技法,还吸收了中外众多搏击技术,如拳击、泰拳、跆拳道、空手道、截拳道等技法之所长。从理念上摆脱了传统武术各门派自我封闭的思想,传承了中华武术的果敢、顽强、尚武崇德的精神。散打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承载着先进的武术搏击技术和优秀的思想文化内涵,走进高校的体育课堂,必将对高校学生的体质发展、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国家对散打的重视程度是高校开设的动力所在

近年来,散打的商业化运作如火如茶,“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中国功夫vs泰国职业泰拳争霸赛一、武林风”等商业赛事的举办,加之众多媒体的大力宣传,已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散打运动的热潮。特别是2003年的。世界散打王争霸赛”可谓举世瞩目。此次比赛由著名的美国电子商务公司、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国武公司强强联手共同主办,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商业性。涌现出如柳海龙、宝力高、那顺格日勒等大批优秀的散打运动员,他们同刘翔、杨晨、姚明、郭晶晶、张怡宁、马林、张志明等一样成为广大青年学生耳熟能详的偶像。这些品牌赛事和散打名人作为一种社会时尚,感染和吸引着高校学生,使共构建起对了解散打、学习散打的心理趋势。

(5)提高高校教师散打运动的教学与裁判水平

散打运动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不仅建立起较为科学的技术和理论结构,而且由于其竞技化和商业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教练员和裁判员,这支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各高校的体育教师。这为散打运动在高校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教师资源。同时由于近年来各体育学院、师范院校体育系陆续开设了武术散打专业,这将使武术散打的教师资源得到不断的补充现在高校的体育设施基本趋于完善,为开展散打项目提供了平台,使其便于发展便于完善。

大学开展散打课程,能够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培养竞争的意识、锻炼自己的意志,同时可以防身自卫、强身健体。学生喜欢散打,学校有这个条件来开散打课程,散打走进高校的公共体育课,是可行的。在学校开散打课程,是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是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散打要想真正的得到发展和普及,并且走向世界,一定要从学校的普及开始,这也为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提出了新的可能,也解决了大量运动员退役之后就业的问题。

二、高校武术散打课程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

武术散打教师是散打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是武术散打技术、技能的传授者,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离开教师的活动,武术散打教学过程就不存在。

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这是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工作的基础,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一心扑在教学上,一个对自己工作缺乏认识的人,工作就失去动力,就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不可能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教师的一切言行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在仪表、作风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这样才能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教育学生,才能更好的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此外,作为武术散打教师,还要具备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这是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条件。教师要熟练的掌握武术散打教材的内容,不断学习新理论和技术,示范动作要正确熟练,教授武术散打基本技术、攻防技术不仅示范动作准确,而且能讲清道理,其生理解剖和生物力学的根据是什么,大学生就会从心底里佩服、尊重你、主导作用就能更好的得以发挥。

武术散打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一个武术散打教师如果教学能力很差,就不可能发挥其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更谈不上发挥主导作用。教学能力包括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示范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力等。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生的主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是一个能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掌握都得靠自己的努力,学生主观上是否刻苦奋进坚持不懈,是学习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因素,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如何的标志。

培养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是获得知识、促进学习的推动力。武术散打是对抗性很强的竞技项目,在大学生中很受欢迎,报名选项的学生都对武术散打有一定的兴趣,因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主动在课外练习时要求教师辅导,有的还要通过有关书籍和录像光盘加深对该项目的认识,当然他们在课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更高了。

生动活泼富有启发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如教师生动的讲解、熟练优美的示范动作,可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情绪;又如经常采用游戏和竞赛法,可以提高学生竞争力,学生可以津津有味,乐不知疲的进行练习;让实力相当的学生配对竞技,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因材施教。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的体育基础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要照顾学生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是在散打选项课教学中也应注意因材施教,个别对待,注意好两头,应对他们技术要求和运动量区别对待。

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当代教育理论已从知识传授为中心转移到能力培养为中心,特别是大学生教育更是如此,散打教学也不例外,要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自我保健的能力、自我身体锻炼评价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终身受益的效果。

(三)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因素

在武术散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标准,体育教材要符合科学性,教材科学性是教学过程科学性的前提,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材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是否符合青少年身体全面协调发展为准则,应包括各种素质内容的教材,通过不同素质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使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www.daowen.com)

教材需讲系统性,教材要进行科学的分类,按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安排,要结合教材本身特点和身体素质最佳时期的要求。注意教材的纵横承接和各年级教材的衔接,正确处理教材的先后顺序和主次关系,教材的比重上照顾一般教材,教材的数量应与规定的教学时数相适应。

教材应具有实效性。教材的选配要讲究实效,无论是基本教材还是选用教材,都应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认识事物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对锻炼效果好,又便于教学的教材,应重点选用,反复排列,逐步提高要求。对有一定难度而又必须安排的教材应力求精炼,突出重点。教材还应与《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使之互相促进,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

(四)教具教学设备是教学的条件因素

这些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保证。欲利其事,先利其器,没场地设备、器材器具的保证,完成体育教学就是一句空话。学校应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学校体育器材配备目录的规定配齐配好,保证场地器材的完备率和完好率。体育教研室(部)应按教学大纲项目内容的要求,配备好教具器材(如拳套、脚靶等),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体育现代化,首先应是体育器材设备的现代化,以更好的吸引学生参加武术散打运动,高校更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喜爱,安排场地设备器材,如沙袋、地毯、拳套、脚靶等。那种总喊“因陋就简”进行散打教学和开展课外活动的观点是片面的,这也是造成大学生不愿来参加武术散打活动的原因之一。

教师、学生、教材、教具设备是教学过程中的四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要提高武术散打教学的质量,必须研究并完善此四方面或四大要素各自的功能及作用。四大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共同组成武术散打教学过程。每个基本要素都在与其他三个要素协调一致,才能发挥自己作用。因此,要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需要充分发挥各个基本要素的作用,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武术散打课程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全面的课程规划

课程目标的定位,一方面要结合武术散打项目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由于在武术散打教学中,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课程目标分级执行不明确,没有认识到学生在年龄、性别、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学习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与此同时,当下各高校对于武术散打的教学交流太少,使得教学的效果不能直观的展现。教师在制定教学技术的时候通常都是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安排,缺乏对课程内容和目标设定的科学规划。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凡是上体育课和运动训练,首先要进行一些热身运动,如慢跑步、徒手操等。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叫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也叫热身,其目的是预先动员人体的机能部分,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为运动中发挥出最大工作效率做好机能准备。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有较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每一项体育项目都要做准备活动,但是不同项目的准备活动不一样,不同的教师所采取的方法可能也不一样。散打运动是中华武术的主要运动形式和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击方法制胜对方的、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现在好多学校都开设了武术散打课,散打课也是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其中基本部分是散打课的主要内容,其运动量和动作幅度大,持续时间长,由于散打运动是两人直接对抗项目,很容易造成各种损伤,轻伤可能使运动员无法参加正常训练和比赛,重伤可能结束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据一项针对散打运动员损伤原因统计研究显示:215名散打运动员中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运动损伤的有48人,占到总人数的22.3%,位居损伤原因的第二位。重视并且科学合理地做好准备活动,才能有效降低学生在教学训练中不必要的运动损伤。为保证基本部分教学任务的实施和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提高散打教学质量,改善散打运动员运动水平和比赛成绩,散打教学过程中的准备活动尤为重要。

1.散打教学过程中准备活动设置不合理的原因

(1)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

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只重视基本部分学习,对准备活动,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2)准备活动的内容单调乏味

中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仍停留在慢跑、踢腿、行进间操等。很难引起学生兴趣,进入正常运动状态缓慢。教师只顾用力喊,学生越做越懒。因此为了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准备活动内容也必须求新、求变。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3)准备活动的组织、编排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准备活动在组织和编排上往往俗套、呆板。一个队形、一个位置、一种形式、一套徒手操,长期下去,学生兴趣索然。要提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要有集体形式,同时也适当采用分组进行。基本操有徒手、有器械,活动有定位,也要有行进间的。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运用。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干再全身。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在准备活动中,整理或放松活动不宜安排。在组织指导上应根据目的、任务、场地、气候和学生年龄特点及水平有选择地合理安排。

(4)对准备活动的质量重视不够

准备活动具有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价值,对培养学生正确姿态,增强体质,发展较差肌肉群,特别是对小肌肉群和关节韧带的发展以及掌握基本技术动作都有积极作用,有些老师对此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掌握其难度、强度、时间、次数与学生年龄特点、水平、气候及与基本教材的关系。例如:天气太冷,应选择运动量大些的动作,重复次数多些的连续操等形式活动。

2.准备活动对武术散打教学训练的重要意义

一切体育活动过程中,直接使身体产生运动的器官是肌肉,它是受运动神经支配的;兴奋从大脑皮质直接传至脊髓前角细胞发出神经纤维支配骨骼肌。而内脏器官(如心脏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兴奋由大脑皮质传出后,需要经过皮质下中枢,最后才传送到所支配的内脏器官。再加上自主神经系统传递兴奋的速度比运动神经慢,这就决定了在需要迅速提高其功能时,内脏器官表现出更大的惰性。在进行剧烈的运动时,运动器官能很快地从安静状态过渡到剧烈的运动状态。这时,人体能量需要量也骤然增加,代谢产生的废物也需要及时排除,要求心脏、肺脏等内脏器官工作来满足运动时的需要。但是,由于内脏功能惰性较大,运动一开始,运动功能和内脏功能之间就出现了矛盾,不相适应。只有内脏功能的惰性逐渐得到克服以后,人体运动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适宜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肌肉的温度和物质代谢水平,同时肌肉温度的提高还可使其毛细血管扩张,减小肌肉活动的外周阻力,增加肌肉中血液供应,提高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增强关节内滑液的分泌,使关节更加灵活,运动幅度加大,防止运动时不必要的损伤和事故。

(二)相应的武术散打硬件设施不完善

部分学校在武术散打教学硬件设施方面的设置和投入量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武术散打中有很多技战术的练习容易因场地设施受到限制,在训练场所没有护具和垫子等防护措施,加之场地等的限制很有可能造成学生的运动损伤,导致在内容设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难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武术散打教学环境。

(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课堂上,由于部分学生怕吃苦,学习存在盲目性,缺乏主动性,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训练效果也不能明显。加之教学内容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的显现象较为普遍,导致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出现老师教的和学生上课经常练习的内容并不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尤其是长此以往,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员流失。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几个:

1.从学的层面分析影响学生训练积极性的因素

(1)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不足。

现在社会及学校终身体育的观念宣传还达不到国家的要求水平,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国家对广场及社会体育项目等有关社会体育设施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现在社会上的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越来越强烈,有目的、有计划、有周期性的开展体育运动,充分体会到了体育运动的关键所在,强健的身体是工作、享受幸福生活的第一要素,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最大程度的愉悦了身心。在现在大学生课程当中,体育课对于一部分的同学特别是女生从心理上都是比较排斥的。从自身的心理认识上非常不足。特别是各高校每天的晨练,如果没有相关的班主任及指导老师的出现,那么积极主动参与晨练的同学是非常的少。虽然在学校的一些竞赛当中,不论是参赛队员,还是拉拉队都非常的多,但这也只是一种团队精神的表现形式,对于体育课的热情程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2)对散打课程训练的艰苦性、长期性认识不足。

运动技能的逐渐成性是技能形成的客观规律。尤其是技能的形成要求较长时间较高强度的散打训练,绝不是短时间的突击训练就能有效提高技术、技能水平的。而有一部分学生总是期望一蹴而就,幻想通过短时间的训练或者走捷径就达到较高的层次,对散打技术的艰苦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于是,在训练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有些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就开始打退堂鼓,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刻苦训练,训练的积极性大受影响。

(3)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学生的训练是受一定的动机和兴趣影响的。训练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散打课程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学生从事训练的主管动因。学生训练的动机性质与强烈程度,影响着训练积极性和成效。训练兴趣是指学生力求某种学习对象或参与某种学习活动的倾向。学生有无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决定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学生一旦有了正确的训练动机,产生了浓厚的训练兴趣,就会刻苦地进行学习和训练。相反,如果学生参训动机不纯正,参训兴趣就不能持久,势必影响训练的积极性。

2.从教的层面分析教师影响学生训练积极性的因素

(1)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的业务水平是能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散打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专项知识、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运动医学等诸多方面。业务素质高的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会令学生信服、敬佩、乐于接受;业务素质差的教师则会引起学生的不满、不屑及反感。这些情况说明,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即使是一名自身业务素质很高的教师,也存在一个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合理化安排、取舍、运用的问题。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否缺乏新意,每次训练的难度、进度、运动强度、密度等安排是否合理,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的威信。

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作风、为人处事、理论造诣、运动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共同构筑起教师的个人魅力,成就了教师的威信。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激发学生训练兴趣的诱因。威信高的教师,能使学生产生认可、尊重、敬佩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活跃状态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四)高校武术散打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高校武术散打后备人才资源的现状分析

散打是国标武术运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表现形式主要有踢、打、摔、拿等四大技法。散打也叫散手,古时称之为相搏、手搏、技击等。简单而言就是两人徒手面对面地打斗。另外,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逐步发展成为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中国武术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是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国武协为了使武术能够与现代体育运动相适应所整理而成。自1979年,武术散打运动进入真正意义的现代体育领域,通过近三十多年的发展,具有完善的技术体系、战术体系及完善的赛事规则的特征。

体育后备人才资源是体育项目的基础,影响到该体育项目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在1978年,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处成立了武术散打调研组,同年写出了《关于开展武术散手运动的报告》,为武术散打运动开展奠定了基础。1978年3月,国家体委决定先在浙江体委、北京体育大学和武汉体院三个单位进行对开行项目的试点训练。以云南省为例,目前,全国有57所高校招收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云南师范大学自2010年开始招生。到2016年九月共招收散打运动员一百多名,曾在云南省第十三届省运会武术散打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云南省第十四届省运会散打比赛大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

2.影响武术散打后备人才数量的主要因素

(1)招生制度对散打后备人才资源的影响

在近两年,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全国体育单招考试条件作出相应的调整,武校、俱乐部、省体工队的运动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运动等级证书才可以参加全国体育单招考试。体育单招是部分体育专业单独招生的简称,是指经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部分院校可以对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行单独招生。随着竞技体育水平不断地提高,获得运动员等级证书日益艰难,运动员不能够满足全国高校招生计划,再加上高校招生采取择优录取方式,达到报考条件并不代表能够被高校录取。云南师范大学2010年首次面向全国进行武术专业体育单招,报名人数达到76人,录取42人;次年报考49人,录取32人;截至2016年报考和录取人数呈递减状态。从招生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客观因素直接影响散打后备人才培养基数。

(2)就业去向对散打后备人才资源的影响

很多人觉得学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将来毕业后只能当运动员,找一些吃青春饭的工作。运动员在在高等院校学习,以弥补自己在运动生涯中缺失的文化课程,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学历教育、体教结合、还是继续教育,均存在较大的局限,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根本提高,也未获得谋生的职业技能,以致其难以从根本上扭转运动员就业困难的局面。

(3)影响武术散打后备人才动机的主要因素

高校的散打运动员大都来自于各省的武术学校、俱乐部和体工队,练好武术非一日之功,成为一名优秀的散打运动员是非常艰辛的,要有刻苦训练、不怕艰难的精神,还要经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训练过程。他们都接受过封闭性严格性的训练,而大学生是人生最美丽的彩页,是最精彩的一幕,也是最灿烂的风景。没有制约与严格的管理,运动员就没有专业训练动机,环境的改变会使运动员失去动机。

(4)武术散打专项课程对后备人才培养的制约

竞技体育是一种超出人体极限的运动,运动员想要战胜对手取得优异成绩,除了比赛时全力以赴,更重要的是长时间不间断的专业训练。量的积累才能促成质的飞跃,正规的专业散打队每天训练量最少两练,有时甚至达到三练。然而高校散打专业班每周仅开课两次,每次专业训练之间间隔时间过长,使得运动员身体机能无法保持在平稳状态,突然的训练不仅不会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还有可能让运动员身体无法适应训练强度而受伤,直接影响散打竞技人才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