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术套路教学的步骤方法及要求
武术套路的教学与球类、田径相比较有自己独特之处。武术套路是以技击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变化规律为依据而编成的整套练习。动作空间、动作时间和动作机构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影响着武术套路教学训练过程的难易程度,也直接决定武术本身的审美价值和难易程度。因此有计划、有意识地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突出武术套路的教学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武术套路的阶段教学步骤
武术套路是由数十个动作组成,包括动作的方向路线、结构架势、劲力特点、停歇顿挫、心志意向等要点。要使学生学会套路动作,就要通过一系列教学步骤让学生掌握完整的动作。
1.武术套路学习初级阶段的教学方法
(1)示范讲解教学法
示范法是教师以准确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结构、路线和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准确到位,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表象,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能让学生看清每个动作的路线方向变换,教师在示范动作时应注意示范面的运用和示范位置的选择。
(2)完整与分解教学法
完整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结构简单、难度不大的动作从动作开始到动作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教授某动作的方法。采用完整教学法时应该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把动作要点、路线讲清楚。
分解教学法是指把结构复杂、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合理的分成几个部分逐个进行教授,学生掌握各个部分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采用分解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动作细节,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技术动作。
(3)正误对比法
对于武术专业术语以及武术动作,学生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在初学动作时,由于不清楚动作的要领和细节,容易忽视动作之间的差异出现错误动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反复运用正误对比法进行讲解示范,讲清动作的要领和细节,达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目的。
2.武术套路学习中级阶段的教学方法
(1)分动教学与分段教学
在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由于武术动作复杂多样,而且套路动作数量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学生在演练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忘记动作而放弃完整套路的演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动作复杂、难度较大、学生难以掌握的动作分解出来进行分动教学。
分段教学是指在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以整段套路动作为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的方法。教师运用分动教学使学生掌握单个动作后应将单个动作按顺序串连起来进行分段教学,以免破坏套路动作的连贯性,这样学生就能更轻松的学会全套动作技术。
(2)围绕重点动作分节教学
每一个武术套路都有一定的重点动作,在学生基本掌握套路动作后,教师应该把重点动作分解出来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提高动作质量,待学生掌握重点动作后,围绕重点动作分节教学。
3.武术套路学习高级阶段的教学方法
(1)表演法
在整套武术动作教学完成之后,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将同学分成单人表演或多人一起表演,并在必要时给予学生指导,使学生能尽量完成所学套路动作。在表演的学生演练套路时,可以让没有表演的学生观看表演的学生演练套路,并让他们找出表演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优缺点,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2)多媒体教学法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是利用电视、电影、幻灯片、投影、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向学生展示武术动作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套路结构分析及节奏、风格的掌握
在一个套路学习的最后阶段教师应给学生分析套路结构,使其了解套路的编排、路线的设计以及场地的占用,领会武术套路动作的特点。武术套路的演练节奏,是通过动静、快慢、刚柔、虚实、起伏相互之间的变化来表现的,是武术动作自身运动变化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武术套路教学的高级阶段,教师应该向学生分析讲解动作的性质、劲力、节奏和风格,指导学生掌握好套路的演练节奏和风格,并逐步使形体动作和心志意向结合起来,进一步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境界。
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不仅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武术套路的教学要求
1.重视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教学
重视对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传授和练习,不仅能使学生能使身体各部位做到较全面的锻炼,还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为掌握和提高套路技术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根据拳术套路内容确定教学基本功的重点,例如:“腾空飞脚”为教学重点,可选择前踢脚、单拍脚、提膝跳、交替摆跳作为辅助练习动作。
2.难度动作和复杂动作放在前面,分解施教
学生在精力充沛的时候,精力集中,接受比较快。根据这一生理特点,我们将复杂的动作放在前面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加强难杂动作与整个套路的融会,使整个套路连贯顺畅,而且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对于杂难动作,我们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分节施教,运用反复练习法强化训练。分节教学就是把一套动作划分为若干小节或将套路中某些顺势连贯组合动作抽取出来进行示范和反复练习。这样既可以在集中时间内强化杂难动作,每节动作难易相当,做到巩固后再进行下一小节,节节之间各有特点,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
3.突出机械基本技法
器械运动的特点就是肢体对器械的支配和身法相配合,体现攻防意识,表现出动作的技击性和艺术性。因此,对不同器械的套路教学,应突出器械的技击特色和艺术欣赏力,教师应对学生介绍器械名称、规格以及持械方法、历史演化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例如,初学者在学剑法时,握把太紧太死,不会使腕力,体现不出剑法,因此在组学习套路之前,先介绍几个主要剑法,如剪腕花、刺、点,体会用力顺序和力点,初步掌握基本动作技术与要求后再学习套路。
(三)高校武术套路“攻防技击”教学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发展而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其独特的文化意韵和鲜明的文化特征享誉世界。武术作为体育项目之一,在武术教学中起着传承和发扬的作用。当前武术教学内容以套路为主,武术套路本身包含了武术攻防对抗的内容,但武术套路的“操”化,使得在教学过程中攻防含义的模糊和简化。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如何提高武术套路教学效果的切入点,对于提高武术套路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武术教学过程中围绕攻防含义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等,使武术在学校领域内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1.攻防含义的教学分析
攻防技击性是武术教学的核心。套路是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从武术的概念可以看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演练和搏斗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这一概念而言,证明武术的内涵所反映的客观本质是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武术无论是在古代的军事战争中还是在现代体育运动中的散打,其都是以搏斗的形式出现。事实上武术的每个动作都具有其攻防含义,可以说,没有技击动作就没有武术的真正含义。武术起源于生产斗争的劳动实践中,千百年来武术在军事防身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随着社会的进步,武术套路攻防在军事和实际搏斗中用途不是很大,但在强身健体方面的作用却越来越明显,从武术套路形式来看,花样虽是变化多样,但都环绕着它的中心——技击。现代武术套路攻防表现在动作结构,套路中绝大部分动作是体现攻防技术意识的动作。但是由于套路中的攻防动作长期没有得到实践和体现,长期的演练和改造,已改变了原始武术应有的实践技术。因此在武术教学中运用动作的攻防含义发挥其技击性的优势,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攻防含义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1)培养武术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建立更好的学习心态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武术教学以“溜溜腿、跳一跳、打打拳”为教学模式,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武术学习周期长,见效慢,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要领、规格的同时,应结合动作的特点讲解其攻防含义,使学生不仅获得技能,也明白其攻防意义,知其所以然,建立起对武术运动的兴趣。教学中由于武术套路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多的特点,经常出现教师不停的讲解和示范领做,但是学生上课还是无法掌握其动作要领。如果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攻防意识的讲解和训练,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武术运动的求知欲望,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重视武术技击,强化动作记忆
技击,即“击刺之术”,《辞源》也称技击为“搏击敌人的武艺”。技击是实用性、实战性的技术。而武术教学注重套路的学习,忽视攻防技击的讲解,随着一代一代武术人的传承,现在的武术教学更加偏重于套路化。在教学中通过讲解和演练动作攻防技巧,降低了学生学习后的遗忘程度。通过对动作攻防含义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对于武术中动作的来龙去脉有了清楚的认识。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一个套路往往包含几十个动作在内,而且每个动作的方向、路线都不一样,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在教学中通过讲解和演练动作攻防技巧,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后对动作的掌握,强化武术动作攻防,加深对武术动作的记忆。
(3)深化武德教育,重视全面发展
武德是中国武术伦理观的核心。武德规范武术行为与方法使道德观念成为武技之准则。“武德”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说:“武有七德”,即“禁暴、敢兵、保大、功定、民安、和众、丰财”。虽然这是讲的对诸侯用兵道德要求,但与武林的“武德”有很大的渊源关系。武德的理论很丰富,其萌芽、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武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其基本内容却长期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各个历史时期的武术界所共同遵守。
武术历来重视武德教育,强调习武先习德的教育观念。我们提倡武德教育,但是,不能不摈弃那些体现封建等级和宗法观念的糟粕,继承、发展传统武德中的精华,把习武与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统一,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学生作为未来武术的继承者和传承者,武德教育是习武之人的必修课,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的灌输和强调。在武术教育中还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既能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完成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能力。攻防含义教学改变了过去技术课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动力。课中运用合作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教师教学热情和教学能力,启发了学生积极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新课程理念研究运用攻防技击教学的可行性
(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www.daowen.com)
所有的教学都是围绕着学生开展的,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紧紧抓住学生这一主体。要让学生参与到武术的学习中来,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武术攻防是武术的本质特点,武术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特点展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武术学习中来。我国各级学校较早地增设了武术课程,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接受学习,采用的是一种“灌输式”的学习方式,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学习——复习——学习是其教学的精髓,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但如果在教学中注重讲解动作的攻防技击,则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运动参与的目的。
(2)更新教育观念,强化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学习的主动目的性导向与规范基础上,以机体自身初始状态水平为基础,以训练负荷为信息输入载体,以能级(强度)与时间矢量值为参照系,导致神经网络各级水平发生相应的自组织变化,最终以人体自身机能与结构的协同适应效应,使整个泛脑网络产生的新的有序模式”。运动技能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通常把运动技能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动作的认知阶段;动作的联系阶段;动作的完善阶段。攻防技击在这三个阶段的运用效果有所不同,在动作的认知阶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接下来学习动作的动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动作的联系阶段运用于有利于学生通过思维分析,概括动作的本质特征,逐步完善地意识到整个动作。在动作的完善阶段运用攻防含义能够巩固学习的成果,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其内涵。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只有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运动技能,才能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利用这一技能健身,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3)促进课外指导,加强心理辅导
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社会的发展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而武术运动的特点则迎合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身体形态、机能代谢功能等正处在日趋完善,但也有其心理发展不稳定、不成熟和不平衡的特征。许多调查显示,学生在校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学业的压力,家庭贫富差距产生的心理焦虑、愤怒的心理等问题严重。攻防含义在教学中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防身意识,应变能力,武术的运动过程是包含了攻和防的相互转化及其变化。长期的武术运动能够使学生的心境向积极方向转变,有助于调节他们的精神面貌,提升他们的心理品质,并且随着锻炼的进行,这种效应能够继续保持或提高。
(4)传承武术技能,引导适应社会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类适应外界环境从而赖以生存的能力,也就是说个体对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作出的反应调整和适应能力”。人是社会的人,人必须与社会自然人等进行交流和协作,在教学中运用攻防含义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攻防的学习中,不是靠个人的能力就能完成,它需要同伴的合作,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时在攻防演练中包含了竞争和对抗,要求学生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这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两人一组演练套路动作的攻防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学生掌握了动作的攻防意义,体会到了动作要领和劲力感觉,形成了正确的肌肉用力顺序。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点到为止,起到了直观示范效应;同时,要求学生目随势注,收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如此一来,学生既掌握了单个动作的规格和攻防含义,又达到了培养学生武术意识的功效。
武术教学正处在一种迫切需要改革的状态,武术套路种类繁多,动作复杂,对于没有武术基础的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再者,武术的核心是攻防技击,如何在有限的套路教学期间,突出技击攻防含义动作的讲解、示范和实用的方法,引导学生们通过实践经验达到学习和认识武术的本质和特点,不仅促进武术课的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使学习武术者一方面得以强身健体,另一方面对我国的武术继承与发展也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
二、高校武术套路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武术套路的发展现状
1.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差异过大
几千年传统历史文化深深的影响着传统武术套路,传统武术套路是以农业社会为基础,以个人的宗教信仰为背景,传统的儒学观念为核心的一种结合了文化与体育的运动形式。它本质上并不是将增强体魄,与保持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是为了证明人类自身的身体机能、顽强意志、个人或集体的荣誉感、勇往直前的意志的一种过程。因此大部分西方人都对传统武术套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仅仅认为观赏性强大。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从其他方面讲,就是因为有这种文化上的不同更为武术套路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因此不同文化上的差异刺激了中西方体育之间的交流。
2.传播武术套路的人才匮乏
就国内而言。武术套路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应当改变现存的传承制度,将现有的师徒或家族传承改变,一定要走进学校教育,教育决定武术套路的发展程度。就国外而言,要让武术套路在国际上广泛传播,语言是传播的障碍,这样就要求武术套路的传播人具备相当高水平的武术专业外语能力和高水平的武术套路教育知识与徒手示范能力。在国外的教学时要注意中西文化的差别,尊重外国文化并传播的传统文化。由此,武术套路在传播过程中人才的缺乏让武术套路在国际上的推广带来一定难度。
3.对武术套路的理论研究较为落后
由于举国体制与应试教育的影响,武术套路的理论研究处于落后的水平,由此还制约了武术套路在国际上的发展。古往今来,武术套路都是以佛家、道家、儒家的思想观念作为指导思想,重视仁义精神,重视武德培养等,属于文化主导的运动。在武术套路中的实践绝对是领先的,但是武术套路的理论相对于实践来说却很落后。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广大传统武术套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传统武术套路理论研究发展较快。与有着完整科学体系的现代竞技体育相比,传统武术套路的理论研究体系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4.武术套路的思考
当今武术套路为了去迎合评判标准以及取悦大众化的喜好,将讲究技击忽视功法、套路的格斗运动和以艺术表现性为主的竞技套路运动摆在了首要的位置。现代竞技武术在培养教育、人才的储备、比赛体制和理论题的究等各个方面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在我们努力的将我们的传统武术展现给世界并被世界所接受的过程中,它将不断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融合,导致其自身形式与功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正是这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的冲击与融合,使武术套路价值及其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与定位。而如今的武术价值体系更加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
(二)武术套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学生学习武术套路,几乎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的,自然而然就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是体力的问题,体育课上,很多同学在热身环节就开始犯难,尤其是刚开学的前几次课,常见的跑步运动就会使部分学生出现恶心、眩晕等身体不适应的现象;其次,在柔韧环节更是“哭天喊地,喊爹叫娘”,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不曾有过专门的柔韧训练,这点在各个高校电话采访中已经确认;再次,技术环节方面,受到体力、柔韧协调性等方面的影响,再加上从未进行过类似的体育活动,学习起来自然非常的困难,往往一学期下来,武术的基本“韵味”都没有练出来。最后,在发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而进行的力量训练环节中,学生更是表现出了“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态度,甚至有些同学会认为老师怎么那么严肃,偶尔也会产生抵触情绪。
这些问题都是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学生当中自然也有武术套路天赋比较好的学生,学习认真,锻炼刻苦,在柔韧、力量、技术、速度等方面相对于其他同学略胜一筹,但毕竟这样的学生是少数。对于高校来说,培养的人才针对的是全体学生,要让全部的学生得到锻炼,才基本上算是完成了高校的武术套路课程教学任务。高校的武术套路课程和其它各个项目的课程一样,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才能让同学们在我们的武术套路课中真正得到锻炼,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呢?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1.武术课程时间的安排问题
一般的武术套路课安排大致分为三种模式,第一,选课模式,选课制,如全校开设的体育课有羽毛球,排球,足球,拉丁舞,街舞,武术套路,跆拳道等,在每学期期末的时候或者在入学后选课,选择自己想上的课程,如淮阴工学院;第二,必修模式,如四川川北医学院大一新生的课,规定了大一学生的学习项目;第三,俱乐部模式,湖南工业大学,学生虽然是选择学习项目,但是可以俱乐部的方式自费附加上课的内容。但这些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就是时间问题,平时说的“功夫”不单单是指武术造诣,而是每个项目由时间积累的经验和能力的代名词。一般的高校学生的武术套路课都是以学期为单位的,一般一学期的课时是16节课,32个学时,去掉2节理论课,由此可见,实际上,最大限度努力上课也只是14节课,而每节课的时间是90分钟,这就几乎等同于高校之外的兴趣班培训,按照通俗的话来说,只能学个皮毛;虽然下学期也可以选择提高班,但是也只是多加了14次课,只是水平相对提高,要想学好武术套路,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说,我们要想做好一件事情,首先事情并不一定简单,其次,没有时间做保证,一切都是空谈。
2.学生的基础问题
学生考入大学前的高考冲刺阶段,有些地方是不考体育的,有些地方是抽考。也有些地方是必考。如江苏。有的地方不考体育,有些地方抽考;河南部分高中必考,如河南省商丘市。即使参加高考,也只是在高三高考冲刺阶段,由体育老师带着进行一些素质的练习,一般练习的内容为田径,像武术套路等类项目的练习几乎没有,更不要说不考体育的高中了,最多,体育练习也就局限于平时的体育课。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高三基本上不上体育课,即使有体育课也会经常被语文、数学之类的课程“借走”。这样一来,进人大学,体育的问题就会出现很多而且很普遍。
(1)身体素质差
一般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通过电话采访得知,从总体上看:大一的学生身体素质差,大二稍微好点,但是大二的学生会有“偷懒”的表现,部分高校设有大三体育课,大三的学生身体素质会很快下降到接近大一水平,给出的原因却是:假期的放松,课上的耍滑行为。
和很多老师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就会聊到学生身体素质的问题。一般的体育课,课上跑步热身是很平常的上课方式,有些学生一跑步就气喘,更甚者上气不接下气,眩晕、呕吐也时有发生,虽然这是个别现象,但也是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
柔韧练习,是武术课学生最“痛恨”的一件事,据学生反映,从小就没拉过柔韧,突然间拉柔韧,这要比“登天还难”,如果柔韧强度稍微大一点,那感觉就像要了学生的“命”一样。柔韧只算是武术套路基本功的一部分,马步、仆步这些,学生的反应是,又回到了从前上小学时候,被上课老师罚了一样,很累很难受的感觉,甚至有点小疼。
力量练习,一方面能够更好的健身,强健体魄,另一方面有助于练好武术套路。可是,在力量练习的时候,总会有学生偷懒,在做的时候,也总会有学生吵着累死了,累死了。30个俯卧撑,在偷懒的情况下,很容易也很快就会被学生偷懒过去,这样压根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同时,大家都知道,在身体素质不强的情况下,练习力量确实难受,但是为了学生的身体,还是要练。
课后,按照国家规定,每个学生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不低于1个小时,对各个高校学校一线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采访(一线教师对学生的了解还是比较深的,也有的老师也做过这方面的调查),对各个高校的执行情况归总为:每天课外活动1小时,往往只是一个口号,真正能做到的学生非常少。由此得知,学生的身体素质差有待多思。
(2)协调能力差
武术套路讲究的是精气神,据学生反映:刚上武术课感觉新奇,精神好,也希望接触,毕竟武打电影看得多,武术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有威慑力的,可在接触之后才发现,原来练习武术是这么苦,这么难,每次练习完后,就剩下有气无力的感觉了,这除了和学生身体素质差以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整体协调能力差。在做动作的时候,总是衔接不到位,有时候手做对了,脚错了;脚对了,摆头又错了,致使每学一个动作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协调能力差表现得淋漓尽致。
3.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心理是有变化的,通过在各个高校一线武术套路教师的采访,对于选择武术套路上课的部分学生的调查,整理后发现:各校的情况基本相似,刚开始的时候,出于对武术的好奇,很想去体验武术课,也有些学生是被动分到武术班上的(规定武术套路课程学生和未及时选择被分到武术套路课上的学生),上课后发现累、苦,最终武术套路课变成应付课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激励,耐心引导,学生就会渐渐适应,体现在身体上的适应,进而能够对武术套路接受;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进度,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导致兴趣全无,得不偿失。
(三)高校武术套路教学改革措施
1.注重武术基本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充分利用室内课和课余时间向学生讲解武术的基本知识,并有计划地把我国历代武术家“抗击外侮,保家卫国,行侠仗义,锄暴安良,劫富济贫”等传奇故事讲给学生听,这样做的目的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武术的神奇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武术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学生观看我国优秀武术运动员表演的徒手、器械和对练套路。以及武术散打比赛,让学生了解武术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而且有着广泛的实战意义和锻炼价值。更何况武术又不受场地、器材、年龄、性别等条件的限制,每个人都能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武术项目进行锻炼,并向终身体育方向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2.加强武术基本功的训练,为学好徒手和器械套路打下基础。
“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武术同其他竞技体育项目一样尤其要注重基本功训练。在体育课上,教师应加强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训练,有侧重点的选择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基本手型、手法、腿法和简单组合动作,并结合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加强训练。我把长拳中的五种步法结合手型、手法编成一套武术操,并配上“中国功夫”的音标,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既陶冶了身心,又练好了武术基本功,这为今后的套路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演”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后,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教会学生如何识图,如何把图和文字说明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自学武术套路打下基础。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带着课本走上操场,自己按照图示和文字说明进行练习,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在“自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组织学生与他人一起共同练习,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共同解决套路中的疑难问题,学生无法解决时,教师适当地进行语言提示和难度动作的示范,并与学生一起积极探讨套路动作的攻防含义。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积极探讨、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生完整掌握好套路以后,我要求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创编一个套路,并作为该项成绩记入档案。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利用课余时间借阅相关武术书籍,并积极向教师请教,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4.采用竞赛法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竞赛法,每堂课都进行组合动作和难度较大的单个动作的比赛,让学生共同参与,亲身体会,每位学生既是裁判又是演员,每次对学生的表演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保持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竞争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和精神。
5.提供舞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学以致用”这是对学生最大兴趣的培养,教师应努力创造让学生在校内、校外有表演自己才能的机会,努力营造“人人争学武术、爱好武术、为国争光”的良好氛围。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各种节目中的表演,我都组织武术表演队参加表演,这既是对学生的检阅,也是提供给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他们在一次次的掌声中,既尝到了演出成功的喜悦,又为自己学会了武术而感自豪和骄傲。
武术是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我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推广普及武术运动对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体质,振奋民族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信在我们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使武术在体育教学中灿烂辉煌,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