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校园为主要环境,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文化。校园文化有着特殊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气氛。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武术进入校园,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和浓郁的文化底蕴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武术文化。因此,校园武术文化应纳入校园文化中,享有着特定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为校园武术文化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校园武术文化的基本内容
校园武术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武术精神和校园精神。在武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传授学生关于武术文化方面的知识,例如:武术礼仪、武德教育、爱国主义精神等。当然还需要在技术动作上进行武技的传授,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根据文化角度的划分,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武术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武术文化也可分为校园武术物质文化、校园武术制度文化、校园武术精神文化。校园武术物质文化是指为实现校园武术等教育目标而提供的一切物质资源。武术文化在大学校园中以三种形态体现,即武术技术课、武术协会、武术社团等;校园武术制度文化是学校各项武术运动项目规章制度的综合,是学校培养目标的标准;校园武术精神文化是指学校所具有的办学理念、思想信念、价值倾向、精神产品、道德水平等精神财富。其内容包括武术文化传递爱国主义的精神、武术文化传递自强进取的品德、武术文化传递吃苦耐劳的作风、武术文化传递传统礼仪的精髓。其中武术社团或武术协会在大学校园中逐渐盛行。以这种类型的武术社团为载体的校园文化被我们定为校园武术文化。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中国文化心理结构为指导,以攻防格斗的个人动作为核心的人体文化。武术文化是以武术为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形成了众多拳种流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极具中国传统哲学坚实思想基础的和科学性的独立完整的武术文化体系。而校园武术文化是以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校园环境为主要环境,以育人为主要目的,同时在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三个层面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完整系统。因此,校园武术文化是以武术物质文化为基础,武术制度文化为表现,以武术精神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生活,从不同方面反映了高校师生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精神风貌。
二、校园武术文化的特征
(一)校园武术文化的规范性与时代性
校园武术文化的规范性是由武术文化的内涵所决定的。武术注重外在动作的规范,讲求“坐如钟、站如松”,切磋技艺时讲求“点到为止”,品行的修炼“立身正直”,追求胸怀坦荡、正气凛然、君子的理想人格。正是由于中国武术讲求外在的动作规范和内在的修炼与准则,以及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规范制度,使学生在校园武术的各类活动中领悟人生真谛,提高个人修养,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www.daowen.com)
校园武术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所处时代的特征和价值取向。其内容和形式必然受到时代及社会的影响,并与学校教育理念、管理体制、人文氛围和学生风貌有着密切关系。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学生渴望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而校园武术文化的诸多功能能满足学生对武术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如“抱拳礼”是学生互动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体现出彼此的尊重、和睦和诚信。在技能上“点到为止,赢得心灵”等无不透露出进取、谦让、宽容和社会所倡导的和谐。同时武术文化所蕴含和折射出的尊重、谦恭、仁爱等至今为不同习武群体所认可并共同遵循,具有浓厚的时代特性。弃其传统武德中封建、神秘和保守的一面,倡导“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蕴含在武术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塑造出学生良好的品德。
(二)校园武术文化的独特性与融合性
校园武术文化具有校园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征。独特性表现为学生在参与武术文化活动中,通过肢体动作的感性形象对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实施影响,它既是技艺学习过程和“练悟”的结合,又是实践教化的过程。这种实践性的教化不仅能提高学生技艺,领悟中国武术的意境与神韵,同时对学生的武德修养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校园武术文化是师生在校园特定的环境中,通过积极参与并在武术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追求个体内在的修炼,在接受传统武术文化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还能领略到中国武术文化的先进性。武术文化早已融入到世界体育文化之中,世界性的武术竞赛活动是中西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有效途径。如今校园武术活动日新月异,校园武术文化更是呈现出缤纷的内容,学生在参与中可吸收武术文化中的精粹,并与本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机融合在一起,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校园武术文化自然引入了西方体育文化的精粹,既“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和巨大魅力是激励学生勇往直前的动力,显现出学生“个体”的进取心。在习练中能体悟到武术文化的整体观,更主要的是对学生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洗礼,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三)校园武术文化的教育性与传承性
校园武术文化的教育性表现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健全学生的人格。它所创造出的和谐氛围,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里,内外兼修,促进全面发展,实现道德完善和人格的塑造;从武术技理中领略“天人合一”的东方哲理与“以和为贵”的思想,建立和培养学生间的友爱与团队协作精神;“尚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校园武术文化的教育性有别于其它教育文化,能使学生德艺兼修,“是习武者为把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而建立的自我约束与精神自律体系”,对自我修养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校园武术文化是武术文化在校园的延续和发展。“习武先习德”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准则,教师的德才兼备和敬业精神,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以尊师为美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体现等级教化和武德中的尊师观念。切磋技艺时讲求“点到为止”,体现了谦和仁爱的精神。而“抱拳礼”作为校园武术活动中的重要礼仪,是“仁”“礼”道德规范在校园的延续和传承。“抱拳礼”看似一个肢体动作,它却是潜移默化过程,包涵着德艺双修的内涵与要求,是“内外兼修”的具体显现,渗透于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模式中。把追求道德完善作为根本是中国武术界世代相传的一个德行思想特征。因此,校园武术文化在校园内广泛的传播,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天人合一”、“内外兼修,形神合一”的人文精神。校园武术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运动项目,具有其它运动项目所共有的特性,又具有传承性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