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校武术的发展历史及教学创新研究

高校武术的发展历史及教学创新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多年来,学校武术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和西方体育的强势,学校武术教育也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学校武术教育走向正轨,国家将武术立为学校体育事业的一部分。学校武术教育被提到了应有的、与实际相符合的地位,这一举措给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带来了青春和活力。

新中国成立多年来,学校武术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和西方体育的强势,学校武术教育也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当下,对建国60多年来学校武术教育进行回顾,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

一、学校武术教育地位的确立与缓慢发展(1949-1966)

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家政权刚刚稳定,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教育事业也处于荒废阶段,国家领导人为确保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为了使学校武术教育能够顺利进展,将武术列为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和体育院校(系)的专、选课。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各军统占地为王,社会秩序混乱,教育事业的发展得不到保障,虽然学校体育教育中设有武术教学内容,但那时的武术课是根据学校聘任师资状况确定的,并没有保证。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学校武术教育走向正轨,国家将武术立为学校体育事业的一部分。

建国初期,学校武术教育发展虽然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保证,但是由于国家的各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体系等都是初设部分,没有一定的借鉴内容,所以,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处在缓慢发展时期。

二、学校武术教育的复苏与初步发展(1976-1982)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各项事业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学校武术教育发展也在这一时期复苏。学校武术教育被提到了应有的、与实际相符合的地位,这一举措给学校武术教育发展带来了青春和活力。1978年3月国家颁布试行了全国统一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重新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确立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978年3月教育部颁布《十年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十年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大纲中明确提出:“在注意科学性和增强体质的同时,要保留武术本身的风格和特点”,并简化了套路技术内容,还首次规定从高一开始,除了学习少年拳外,增加单人或双人攻防动作。这套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与1961年的大纲相比,简化了套路技术内容,体现了武术的风格特点,对学生体质和健康是有着积极作用,但是这套大纲对武术教育多方面功能,如心理和社会适应功能缺少开拓,学校武术教育在不断总结中前进。

三、学校武术教育的蓬勃发展(1982-至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工作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1982年和1992年召开的第一次武术工作会议,和第二次武术工作会议,对新中国学校武术教育发展方向起到导向作用。会议认为现行学校武术在体育课程中占得比重过少,要求教育部门加强武术师资培训,提高武术教学水平。并且对受过中等教育的人提出了要求:大部分人都能对武术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并学会一套拳术和一种器械套路。另外,为了加强学校武术教育的实效性,国家在1987年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大纲指出:“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传统形式和健身方法,是三至六年级的基本教材之一。”1988年修订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武术内容除教授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套路和攻防动作之外,又增加了“五禽戏”和“八段锦”的教学内容,2000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大纲》,设有自编自套路、短棍和其他器械套路,自此,学校武术教育发展步入了蓬勃发展时期。

(一)中小学武术教育的蓬勃发展(www.daowen.com)

2001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为中小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时期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有关武术内容。2001年体育教学大纲只提出了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评价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仅规划了一个大体范围,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方法和习惯的培养,这一规定为广大的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出了更为广阔的选择和发挥的空间,同时也给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此后,为了落实2001年体育大纲的内容,很多地区也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地方特色,不拘一格的进行学校武术建设。在苏州市相城区的几所中小学中,学校根据自身特点,聘请苏州武术协会的老拳师教授传统武术项目,发动全校师生学习传统武术,建设特色体育项目学校。例如,黄埭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学习太极拳;黄桥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学习形意拳、形意棍等。这两所学校根据学生年龄从低到高的特点,还特别规划出不同的学习内容。在黄埭中心小学,1-3年级了解太极文化,讲解太极故事;4-5年级练初级太极,学太极文化哲理;6年级钻研太极内涵,刻苦练习太极,进行太极比赛;教师要负责组织、指导学生练习太极并书写太极心得,指导学生领悟太极内涵;在苏州市相城区珍珠湖小学,学校精选武术拳种中的南拳作为学校武术教学的特色,根据武术学习理论“内外兼修”的特点,从内外(这里的内是指学校武术发展的软件条件如:师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这里的外是指学校武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外界大环境及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两个方面加强学校的武术发展。

这一时期,武术教育价值以及培育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在中小学校得以凸显,并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同学们的认可,从整体上看,武术在中小学蓬勃发展。

(二)高校武术教育的蓬勃发展

为了武术运动发展的连续性、广泛性和深度,1985年3月,经国家劳动人事部批准,国家筹建武术研究院,作为武术高级学术研究机构,把资料整理和理论研究工作开展起来。1986年9月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武术系。此后,上海、武汉、成都、西安、沈阳等几所体育学院也相继成立了武术系,从而确定了武术在体育院校专业中的重要位置。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在传统体育学类专业中设置武术专业。随后,六所部属体院单独招收武术专业本科生。1993年7月,国家教育委员会(现为教育部)重新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武术(代码040306)被列为适当控制设点专业与其它7个专业共同构成教育学科体育学门类(代码0403)全部专业。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上海体育学院为首家武术博士学位授予点。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体育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下设5个专业,原有的武术专业拓展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校武术学科建设上的完善,为武术在高校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另外,为了提高高校武术教学效果,很多教师都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例如“一、二、三”节拍教学法。此教学法主要是针对初学武术套路的学生,他们学习的最大难点是动作复杂,数量繁多,学习中往往是记前忘后,顾手顾不了脚,不易协调。节拍教学法是将每个完整动作分成三部分,并用简短的语言或口诀的形式按一、二、三的动作节拍予以表述,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地用节拍去提示学生,强化他们正确动作的概念。如青年长拳的提膝亮掌,分解为“一举、二穿、三亮掌”,勾手侧踹“一搭、二勾、三侧踹”,马步格勾“一退、二格、三勾架”等。在这一时期,由于受到国家体育方针的影响,高校武术教育在竞技武术的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武术馆校的蓬勃发展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中国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的电影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在媒体的帮助下,中国武术由李小龙搬上荧幕,开创电影界的奇葩“功夫片”。正是由于李小龙的巨大影响和当时国家的大力号召,一时间,兴起了“武术热”。武术馆校如雨后春笋,纷纷设立,报名习武人群数以万计。随后,国家在1982年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发出关于“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各种武术社、辅导站、业余体校、训练班等”的通知,在该通知精神的指导下,各省市区相继组建了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武术馆校。1992年在全国第2届武术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力争到1997年使全国1/3的县有武馆、2/3的大中城市有常设性武术馆校和训练基地”的目标,各地根据这一目标,使得武术馆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在1995年《关于开展全国名武术馆校评选的通知》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民办武术学校的快速发展,使得民办武术教育办学机构增加,规模扩大,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时期,武术馆校虽然在规模和数量上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由于武术馆校建立之初,国家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武术馆校的以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回顾新中国60多年来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政策一直左右着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而且国家政策在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各个时期都不近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国家政策是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而制定的,并逐渐促进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学校武术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国家政策和国家经济是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坚强后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