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米勒-柯倍-杜米哀:西洋近代美术史上的现实主义巨匠

米勒-柯倍-杜米哀:西洋近代美术史上的现实主义巨匠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八六七年,巴黎举行大展览会,卢梭为评判部主任,米勒的《拾穗》《晚钟》等,都获得了一等奖,他在美术界的地位,忽被高举。所以柯倍所走的路,与巴比仲派的人们,全然相异,然也不外乎是米勒的现实主义的更彻底的人。当拿破仑三世在位时,柯倍在政治界和美术界都招当局者之忌。米勒赞美民众生活,把民众宗教化;柯倍现实地描写民众生活;而杜米哀专以讽刺,表现民众生活,是滑稽家。

米勒-柯倍-杜米哀:西洋近代美术史上的现实主义巨匠

时代渐向民众而开展了。在十九世纪中叶,即有代替贵族的罗曼谛克的艺术,而要表现“为民众而艺术”的三个画家出世。这就是本节所要叙述的米勒,柯倍与杜米哀。近代绘画的democracy的倾向,实开端于这三人。

米勒(Jean F. Millet, 1814—1875)如前所述,也是巴比仲派的大领袖之一,对于自然的描写,更为忠实,更为深进。他生于农家,幼时与弟妹等,助父耕作至勤。然因其心中持有不可抑制的“美”的憧憬,终于至巴黎为画家。在巴黎一连十二年,境遇十分困苦,又遭丧妻的悲哀,一时颇感失望,三十四岁再娶,始又鼓起勇气,热衷制作。其初期作品,大都为生活所迫,描写罗可可式的小画,后天才猝发,乃放弃这种妥协生活,而趋向于幼时所尝经验的农民田园的local poem的表现。然而他的农民画,不是愚民贱民的法兰西风俗画,也不是如贵族子弟穿上牧羊衣服的那一类的古法兰西浮世风俗画,乃是真实的劳动者,满足于辛苦的劳动,一心与田园同化,赞美田园和自己的情形。这大概是受了他祖母的“要为永远而描画的”教训所致吧。

一八四八年,由“筛谷的人”,他明白地宣言了此后自己所该走的路,而同时也下了不再作迎合公众的作品的决心。于是他就从认为生活浅薄,矛盾的巴黎,迁居到离巴黎不远的风景美的巴比仲村,加入卢梭、提亚司等所组织的集团。在那和平的村落,他绘成许多描写农民生活的大作品。《播种者》《拾穗》《晚钟》,及最明示民主主义和劳动赞美主义的《倚锄的男子》等,都是他逃出巴黎后的杰作。可是这些作品,在当时都被人目为社会主义的制作,无人收买,幸有一班难得的朋友如卢梭、提亚司辈,皆不出真名,以自己的钱,来购买他的作品,帮助他勉强维持一家的生计,使他的心得有慰藉。

一八六七年,巴黎举行大展览会,卢梭为评判部主任,米勒的《拾穗》《晚钟》等,都获得了一等奖,他在美术界的地位,忽被高举。然而幸运之来,未免太迟了吧!他坎坷一生的肉体,已经衰弱,卢梭去世后不久,他也丢下他心爱的家而长逝。

他逝世后数十年,忽然受人崇拜,画价亦大增。例如《晚钟》,初价仅一千法郎,后被美国人出五十五万三千法郎买去;更由法兰西人出七十五万法郎赎回本国。又如《拾穗》一幅,据说他生前因贫困而卖去,价极低微;死后数年,即被美国人出数千百倍的高价买入。其他名作有《春季》《虹》《母》《洗濯女》《屠豚》《死神与拾薪者》等。

他是精神极伟大的艺术家,与贫苦奋斗,与眼疾奋斗,坎坷一生,直至死后受人的理解与尊崇。他真是十九世纪艺术上的一位大英雄。

柯倍(Gustave Courbet, 1819—1877.编者注:今译“库尔贝”)是阿耳难的豪富的农家子。父亲叫他到巴黎学习法律,他却把法律抛弃,改习自己所爱好的美术。指导他,启发他的,就是卢佛尔美术馆里的诸大家。其中尤其使他爱好的,是荷兰的画家们。他观察到荷兰画家们忠实地描写着“他们所生活着的时代”这一端,惹起了异常的兴趣。他好像对于应为新时代负担重要使命的明了的预感,此时就已觉醒。一八七四年的荷兰旅行的企图,便是确证他这样的心情的事实。(www.daowen.com)

所以柯倍所走的路,与巴比仲派的人们,全然相异,然也不外乎是米勒的现实主义的更彻底的人。唯其范围,不限于农民生活,凡人物、风景、风俗、动物,他都描写。且受窦拉克拉的影响,以如燃的色彩,描写自然的实景。他的建设近代的Realism(写实主义)的功绩,实不能埋没。他尝说:“绘画系视觉艺术,只能与眼所能见的事物,发生关系。”他反对浪漫主义,正如浪漫主义之反对古典主义,同具一心。

他有壮健的体格,容貌,与顽强的精神,自负而又明敏,生活放诞不羁,不让人,不屈服。而且又系当时有力的社会主义者,主张民权革命。因此,他在艺术上,亦依据唯物主义的态度,来倡导Realism。

米勒因思想的要求,描写农夫与耕野,描写祈祷的人,休息的人,感谢的人,含着忧郁之泪而劳动的人;柯倍则喜从外部,描写下层社会与职工的生活,表现汗与力,与自然挑战的苦愤,不平与要求。一个是表现稳静的宗教思想的画;一个是表现奋斗的努力的物质的画。可是二人的出发点,同是democracy与Humamity(人道)。

当拿破仑三世在位时,柯倍在政治界和美术界都招当局者之忌。政界不满意他作画的题材,美术界责他不保全意大利美术的正统。可是从一八五八年的弗兰克孚德(编者注:今译“法兰克福”)的展览会,及一八六九年在绵兴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以来,不但在国外,获得了极大的名声,而在法兰西国内,也得到了最高的名望。一八七〇年,政府授以Legiond' Honour勋章,他却因身为布鲁东(当时社会主义的思想家)党员的关系,加以拒绝。普法战争,因和师丹陷后勃发起来的恐怖时代的执政团体之乱有关,由拿破仑党员的固执的敌意,而被告发;又因官僚画家末梭尼而被挤出美术界,终至放逐异国,亡命瑞士,客死他乡。其代表作有《石匠》《阿耳难的葬仪》《工作场》《小川》《波》等。

和以上二人比较,杜米哀(Honoré Daumier, 1808—1879)可说是一位变风的画家。米勒赞美民众生活,把民众宗教化;柯倍现实地描写民众生活;而杜米哀专以讽刺,表现民众生活,是滑稽家。他生于南法兰西大港的马赛,父亲是贫苦的玻璃职工。他在少年时代,为书籍商店的学徒,研究书物插图,这是他成画家的出发点。后为石版工,石版画极有名望。以巴黎为舞台,开手先描赛因河畔的院妇和市街事件的他,将三等客车的情形,以及娱乐场裁判所等,画成滑稽,是他的得意之笔。但巧妙地运用了飘逸,但却非常有力的大胆的描写,写下那确是适切的性格描写的他的画面上,是具有法兰西风的诙谐轻妙的。他在油画上,也有和石版画一样的效果的手段。题材皆以下层都会生活为主,有滑稽,讽刺,轻妙的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