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酒诰》有关商代内、外服的记载
商代已经有了比较齐备的职官设置。在古代,官员的任用、职位,称为“服”,这个“服”字,如今我们还在使用,平时讲的“服务”就是指有了职位就要干相应的事。商王朝的职官分内服和外服两大类,直接统治区域的职官为内服,间接控制区域的职官为外服。内、外服职官的具体内容,据《尚书·酒诰》记载,“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君)”。这段文字中的“越”可以释为“治理”,其意是说,在外地,要靠侯、甸、男、卫等诸侯来治理,在朝中,要靠各级大小官吏、宗室贵族治理,还要依靠退休官员。西周时期的大盂鼎铭文,提到“殷边侯、田(甸),与殷正百辟”,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商代内、外服职官的情况。[2]
下面我们先看外服职官。
侯,最初是边境地区设置的武装警卫组织,后逐渐成为正式的外服职官。据专家统计,商代共有四十六个侯,如侯告(《合集》401)、侯专(《合集》3346)、侯屯(《合集》32187)等。商代的侯一直服从于商王朝,这与很多诸侯国对商王朝时叛时服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商代的甸,在甲骨文中通常作“田”,最初是商王派到商都以外从事垦田的官员。这些官员在履职的时候,往往将自己的族人一同带到任职的地点去。他们长期在一个地方从事垦田,族人不断繁衍增多,也渐渐拥有了自己的武装。慢慢地,这些甸官就成了实质上的诸侯。到了商代晚期,商王开始接受这样的事实,正式设立“甸”为诸侯。在甲骨文中,常见商王卜问与“侯”、“甸”、“多甸”一起去征讨某方国是否吉利,可见甸成为商王倚重的军事力量。
在上古汉语中,“男”与“任”通用。魏晋时期的学者孔晁在注解《逸周书·职方篇》时指出:“男,任也”;甲骨文中的“雀男”有时就作“雀任”。商代有男官,如雀男、受男。商代有十五位任,如雀任(《合集》19033)、名任(《屯南》668)等。值得注意的是,商王盘庚曾经引用“迟任”的话来劝说民众支持自己将都城迁到殷地,说明任官在早商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卫,最初是商王派驻在商都以外某地实施保卫职责的官员。像甸一样,后来随着势力的发展和民众的增多,“卫”逐渐被商王设立为诸侯。商代有穆卫(《合集》7563)、兄卫(《合集》7575)。
刻辞甲骨《合集》30拓片、摹片、片形
殷墟卜辞中没有直接的“邦伯”之称,但却有很多“伯”、“某方伯”,三者实质为一。商代的“伯某”有十二位,“某伯”有四十五位。有时,两个邦伯可合称为“二方伯”(《合集》28066)。
以上是商朝大致的外服职官体系。后来,随着外服职官体系的完善,牧、戍也渐渐融入了外服的系统。
畜牧业在商朝的生产活动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当时建有很多牧场,并有专人管理,如“于右牧”、“于左牧”(《合集》28769)。这些牧不仅主管着当地畜牧业,同时在对边地的控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些牧地的主管官员,实际上转化为一方诸侯。甲骨文中有子牧(《英藏》20017)。
戍的字义为守边。在商代,它是商王朝边境地区设置的军事据点,后逐渐成为外服职官名称。
商代外服的侯、甸、男、卫、邦伯等多数是方国部族的首领。商王和他们之间是上下级的臣属关系。他们对商王朝需要履行一定的义务,表现在:
(一)带领族人和军队跟随商王征讨敌国。在甲骨文中,记有侯告跟随商王去征讨夷、侯喜跟从商王去征伐人方的史实。另外,根据《合集》36511的辞意,多个甸官和方伯参加了商王武力征伐盂方伯炎的战争。(www.daowen.com)
(二)戍守边疆。甸、卫这些外服职官最初就是戍守边疆的。
(三)向商王朝进贡。商王朝军队的士兵、祭祀时用的人牲、占卜用的龟骨等,通常是由外服的职官进贡的。根据甲骨卜辞的内容,有一个侯曾向商王进贡了作为奴隶的刍和占卜用的牛骨;雀地的诸侯曾向商王进贡二百五十片龟甲。
再看内服职官。
商朝的内服职官,根据其职责,可分为主要负责王朝政务的外廷官和负责商王生活的内廷官。
根据专家的分类,商代的外廷官包括以下四类:
(一)政务官,为负责处理政事的各类官员。《尚书·酒诰》中的百僚、庶尹、里君,西周大盂鼎铭文中的“殷正百辟”应当就属于此类。商代的甲骨文中有右尹、朿尹、族尹等。商汤时期的辅佐大臣伊尹地位一度达到十分崇高的地步。
刻辞甲骨《合集》21拓片、摹片、片形
(二)生产事务类职官,是主要负责生产事务的各类官员,包括牧、犬、小藉臣等。牧是总管畜牧的官员。犬主要负责狩猎。小藉臣负责耕作。
(三)宗教文化类职官,主要负责占卜、祭祀和从事文化的相关工作,包括巫、贞人、作册等。商代太戊时期的巫咸,祖乙时期的巫贤,皆是重要的辅佐之臣。贞人是专门从事占卜活动的神职人员,商代的卜官分元卜、左卜、右卜。作册是主管典册之事和册命的官员,作册职官在商代很常见,有作册西(《合集》5658反)、作册吾等。
(四)武官,指商王朝的各级将领和其他一些侧重武职的官员,包括师、马、射等。师是商代军队的名称,甲骨文中有师般(《合集》2537)。商代的骑兵部队称马,这些骑兵的首领称马或多马。商代的军队中有专门负责射箭的士兵,他们的长官称射。
商代的内廷官主要是为商王的生活提供服务,包括宰、寝等。宰最初是为商王烹煮膳食的,因为与王亲近,其中一些宰日渐受到重用,武丁时期的冢宰(《史记·殷本纪》)一度能总领国家大政。商代有东寝、西寝(《合集》34067)、新寝(《合集》1357),应是商王和后妃居住之所,商代的寝官就是负责这些地方事务的官员。
孟子像
商代的内、外服职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流动。有一些外服首领曾到商王朝担任内服的外廷官员,如商汤的重要辅臣伊尹,从一些材料看,就曾是外服的首领。他曾辅佐汤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奉祀为“商元圣”。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可见,伊尹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之师。也有一些官员,最初在内服任职,后来到外服担任首领,如口。他先在商王朝的内服担任贞人(《合集》31442),同一时期,他还担任了犬官(《合集》28316)。在经过一番职位流动的锻炼之后,口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后来商王任命他担任口族的首领。殷墟卜辞中的“小臣口”(《合集》27884)体现的正是他在外服担任首领(商代的“小臣某”往往是来自某族的军事首领)的事实。[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