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德保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基础设施项目成果

德保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基础设施项目成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基础设施项目公路建设。项目覆盖32个村2979户,13758人。水利设施建设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部分为地头水柜、山塘水利。1991年至2005年,广电网络扶贫工作实施的项目,仅1997年,建电视地面站379座,投入财政资金40万元。1991年至2003年温饱工程实施项目为:砌墙保土926.6公顷,坡改梯772.6公顷,水稻半旱栽培2000公顷,配方施肥2600公顷,地膜玉米2

德保县革命老区发展史:基础设施项目成果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拉开扶贫攻坚的序幕以后,德保老区各族干部群众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治穷治愚,充分用足用活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扶贫工作政策,用好国家、自治区、对口帮扶单位、社会团体的帮扶资金,大力实施扶贫项目,获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础设施项目

公路建设。1991年,建乡级公路2条,村级1条全长33.42公里。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94万元。1994年,建县级公路1条,全长7.4公里,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94万元。1996年,建县、乡级公路各1条,全长22.6公里,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78万元。1998年,建村级公路42条,全长335公里,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36.06万元。2001年,建县、乡级公路各1条,屯级公路30条,全长85公里;桥梁18座,涵洞90个,总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36.48万元。2005年,建村级公路5条,屯级公路21条,全长86.5公里,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66.5万元。

2008年从总扶贫资金中用于贫困村公路建设742万元,共建设四级公路2条10.3公里,村屯道路42条90.9公里,桥梁一座。2009年共拨贫困村屯级道路建设项目资金690.1万元,共建设村屯道路39条96.6公里,同时兴建兴边富民行动屯级道路22条58.5公里,投入资金468万元,项目覆盖2个乡5个村22个屯4051人。2013年共建屯级公路34条,总长度76.9公里,总投资1030.4万元。从1991年至2015年,公路建设扶贫项目建设县级公路3条,乡级公路4条,村级公路116条,屯级公路358条,总长1582.1公里,桥梁21座,涵洞90个,总投资12393.6万元。

饮水工程。在1991年至2005年的15年中,9年有实施项目。其中,1992年全县共建供水43处,投入财政资金144.4万元。1995年,全县共建供水4处,投入财政资金580万元。1998年,全县共建供水111处,圆形水池121座,家庭水柜2313个,共投入财政资金410万元。2002年,全县共建供水17处,投入财政资金73.36万元。2004年,全县共建供水3处,投入财政资金18万元。2008年,投入饮水工程144处,其中供水8处,圆形水池11处,家庭水柜125个,投资115.10万元。2012年投入人畜饮水工程4处,投资74万元。从1991年至2012年,饮水工程投放建设供水342处,圆形水池132座,家庭水柜411个,投入资金2921万元。项目覆盖32个村2979户,13758人。

农村沼气池建设。自2000年开始有立项,当年全县共建1648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8.05万元。2002年,全县共建4560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2.4万元。2004年,全县共建1300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8万元。2005年,全县共建2100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6万元。2009年,全县共建500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5万元。2000年至2009年,全县建沼气池19696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65.45万元。

1991年至2005年,县内开展居民茅房和危房改造工程,1998年,共改造居民茅房和危房1025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3.23万元。2008年,共改造居民茅房和危房800座,投入补助资金400万元;项目受益12个乡镇800户3681人。2009年,共改造居民茅房和危房150座,投入补助资金97.50万元,项目受益12个乡镇150户693人。

水利设施建设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部分为地头水柜、山塘水利。1992年,建设山塘水利27处13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7.51万元。1994年,建设山塘水利107处43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9.2万元。1999年,建地头水柜142座,投入财政资金298万元。2000年,建地头水柜3944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25万元。2001年,建地头水柜730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2万元。

农村电气化建设。1997年,架设35千伏安线路101.7公里;架设10千伏安线路1259.7公里;低压单线1604公里,共投入扶贫贷款资金600万元。

农村电话建设。1991年至2005年,由县扶贫办实施的项目,先后为1997年和1999年。1994年,安装程控电话832门,投入财政资金60万元;1997年,投入财政资金40万元。

教育扶贫投入。1991年至2005年,教育扶贫工作实施的项目,先后为1994年和1997年。1997年,建村教学楼10栋,建村教室5栋,投入财政资金40万元。1999年,修建初中危房11所3448平方米,扩建初中教室14所2174平方米,小学危房22所3185平方米,抢修面上校舍360所2420平方米。

卫生扶贫投入。1991年至2005年,卫生扶贫工作实施的项目,先后为1997年和1998年。1997年,改建村卫生所12个,投入财政资金38万元。1998年,改建乡镇卫生院5个,投入财政资金50万元。

广电网络建设。1991年至2005年,广电网络扶贫工作实施的项目,仅1997年,建电视地面站379座,投入财政资金40万元。

(二)温饱工程

1991年实施水稻半旱式栽培2000公顷,农作物配方施肥2600公顷,种地膜覆盖玉米1866.67公顷,水稻推广优良品种8400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333.33公顷,种双季稻样板田53.33公顷,种双季玉米样板田53.33公顷,水稻制种33.33公顷,种植绿肥1866.67公顷。投入财政资金29万元,扶贫贷款资金116万元。

1993年实施砌墙保土工程436.67公顷,坡地改梯田32.67公顷,水稻推广优良品种9480公顷,玉米推广优良品种2866.67公顷,共投入财政资金23.8万元。1996年实施水稻推广优良品种9866.67公顷,玉米推广优良品种3040公顷,共投入财政资金50万元。2003年实施坡地改梯田32.6753.3公顷,共投入财政资金29.89万元。

1991年至2003年温饱工程实施项目为:砌墙保土926.6公顷,坡改梯772.6公顷,水稻半旱栽培2000公顷,配方施肥2600公顷,地膜玉米2286.6公顷,水稻推广58733公顷,玉米推优17587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333公顷,水稻、玉米样板田各53公顷,水稻制种33公顷,种植绿肥1867公顷,共投入资金433.03万元。

(三)产业项目

1997年开始有实施项目,当年放贷款20万元,获贷款250个农户。1999年,放贷款594万元,获贷款8639个农户。2000年,放贷款106万元,获贷款1320个农户。2004年起终止项目。

县工企业改造。1993年至1997年有实施项目。1993年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6项,投入856万元;1994年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5项,投入544万元;1995年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4项,投入309万元;1998年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2项,投入310万元。

乡镇工企业改造。1993年至1995年有实施项目。1993年对乡镇企业技术改造6项,投入103万元;1994年实施乡镇企业技术改造4项,投入102万元;1995年实施乡镇企业技术改造2项,投入188万元。(www.daowen.com)

种植业。1991年实施松木种植1366.67公顷,杉木种植1366.67公顷,桐果506.66公顷,茶叶护理106.67公顷,八角种植940公顷,水果种植100公顷,水果护理333.33公顷,甘蔗种植2200公顷。1995年实施松木种植193.33公顷,杉木种植440公顷,八角种植913.33公顷,水果种植640公顷,甘蔗种植1980公顷。1999年实施松木种植133.33公顷,杉木种植20公顷,竹子种植1046.67公顷,砍头树种植1060公顷,八角种植1453.33公顷,水果种植413.33公顷,甘蔗种植733.33公顷,板栗种植153.33公顷。2002年实施松木种植566.67公顷,竹子种植273.33公顷,砍头树种植746.67公顷,八角种植1020公顷,八角护理1533.33公顷,水果种植213.33公顷,甘蔗种植586.67公顷,烤烟种植440公顷。1991年至2005年共种植松木6153公顷,种植杉木5587公顷,种植桐果507公顷,种竹子2240公顷,种砍头树2947公顷,种茶叶47公顷,茶叶护理233公顷,种八角13320公顷,八角护理5353公顷,种水果5133公顷,水果护理1767公顷,种甘蔗13060公顷,种烤烟3547公顷,建烤房2828座,种剑麻1460公顷,种板栗233公顷。

(四)技术培训

1991年全县共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43期,参加培训2.13万人,投入财政资金8.5万元;1992年建培训中心楼3座,投入财政资金26.14万元,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73期,参加培训2.13万人,共投入财政资金37.38万元;1996年全县共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23期,参加培训1.18万人,投入财政资金2.27万元;1999年全县共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18期,参加培训2.13万人,投入财政资金20万元;2002年全县共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13期,参加培训2.56万人,投入财政资金21.3万元;2004年全县共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64期,参加培训1.19万人,学历培训2期,参加培训100人,投入财政资金17万元;2005年全县共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56期,参加培训1.09万人,投入财政资金14.3万元。1991年至2005年,全县农民实用新技术培训和乡镇培训中心建设投入资金共226.32万元,其中建乡镇培训中心3座,投资26.14万元;技术培训2918期,26.44万人,学历培训2期100人,投资200.18万元。

(五)异地安置

异地安置项目资金有财政资金指标和扶贫贷款指标两项。1994年下达异地安置指标350户,1750人,当年实际进场15个点,350户1750人,征地100公顷,租地100公顷。投入财政资金指标266.5万元,投入扶贫贷款指标165.5万元,1999年5月通过验收。

1997年下达异地安置指标80户,400人,当年实际进场3个点,80户400人,征地286.67公顷。投入财政资金指标90万元,投入扶贫贷款指标50万元。2000年11月通过验收。

1999年下达异地安置指标1400户,7000人,当年实际进场32个点,1462户6965人,征地4613.33公顷。投入财政资金指标1867万元,投入扶贫贷款指标933万元。2002年8月通过验收。

2008年投入41万元,巩固完善历年异地安置基础设施。扩建屯级道路5条19.7公里,受益5个村5个屯167户768人。2009年巩固完善历年异地安置基础设施项目,扩建屯级道路2条18公里,投入35万元,受益2个村2个屯134户616人。

1.县内异地安置点。

1994—1999年,先后在县内面上组织实施18个异地安置点448户2549人(上级下达扶贫资金指标1026.7万元,其中代赈资金375.4万元,发展资金331.3万元,贴贷320万元)。属本乡镇、本行政村内就地搬迁安置开发的移民,各安置点的移民户口行政管理仍隶属原乡村管辖,其田地山林、水利等权属也仍归属搬迁前的原村民小组。安置点涉及8个乡镇15个行政村。1999年6月,自治区对德保县1994年度的安置点城关建材厂、都安茶场、甲荣林果场、陇荣林果场4个点验收通过达标。2002年8月,自治区验收组对面上未验收的14个安置点进行总验收,均验收合格。

荣华扶贫异地安置开发区创建于1996年10月,1999年,被列为广东对口帮扶百色市的三大异地安置开发区之一。开发区位于县城东南部的荣华乡,总面积13333公顷,可开发利用9200公顷。第一期工程征地5302.8公顷,计划总投资3412万元,至2001年底,实际完成投资2800万元,其中广东帮扶资金1634万元,自治区配套资金233万元(以工代赈资金116万元、发展资金117万元),扶贫贷款资金933万元。

该开发区面向全县贫困山区的移民搬迁。在建设进程中,头几年收效甚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87.8公顷,其中旱地577.67公顷、水田10.133公顷;林果种植面积4418.87公顷,其中竹子212.2公顷、月柿13.33公顷、板栗153.33公顷、八角2906.67公顷,龙眼、荔枝、柚子、大青枣等1133.33公顷。已办理土地承包证98.47公顷。至1999年已建地头水柜6座,蓄水池18座;已建引水工程4处(管路22公里);已架通输电线路22条48.5公里;完成坡改梯建设1710亩;修建公路16条122公里;为移民修建砖瓦结构住房1295套(2590开间、户均35平方米、均办给宅基地证)及配套各户一套厨房(6~8平方米)和部分户禽畜工棚。建设学校7所、砖瓦结构校舍1032平方米、钢混教学楼1幢760平方米,在校学生238人。建有砖瓦结构办公用房25开间512平方米及宿舍27开间567平方米,卫生室5所216平方米。上级下达荣华开发区异地安置指标1600户8000人,实际进场1642户7865人。

1999年12月,自治区对1996年在荣华开发区实施的5个安置点(那平场62户334人、国合场100户516人)进行验收,均通过验收达标。2000年11月,自治区对1997年在荣华开发区实施的3个安置点(九州岛片61户309人、那平片19户97人)进行验收。2002年8月,自治区对1998—1999年在荣华开发区实施的32个安置点(即分布在5个场32个点1400户7000人,未含头两批验收的8个安置点)进行总验收,全部通过验收达标。

2002年8月,县内实施的异地安置点经市、自治区级总验收达标后,县政府把县内异地安置的5个场58个点2090户10414人移交给当地乡镇政府接管。

2.石山乡温饱工程。

1992年下半年实施,1995年底竣工,1996年5月经地区级验收达标。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91.82万元,其中以工代赈228.48万元,民族发展资金213.04万元,贴息贷款150.3万元。完成砌墙保土建设259.8公顷;建筑人畜饮水工程108处,地头水窖217个;建节柴灶1502座,建烤烟房1157座;购凿岩机21台;封山育林9000公顷;扶持养猪50头,养羊836只;开设技术培训班90期,参加培训10298人;退耕种果535公顷;扶持种板栗80.8公顷,种烟196.67公顷,种八角树156公顷。

3.县外异地安置点。

百色养鹿场安置点。1993年9月,从隆桑镇果甫村的9个自然屯中选择50户瑶族贫困户搬迁到百色养鹿场进行异地安置开发。安置指标为50户250人,实际进场50户292人,其中劳动力141人(男78人、女63人)。共征用开发面积80公顷,两年内如期按计划高标准(开挖梯带撩壕)完成芒果、荔枝、龙眼、李果种植80公顷。1995—1997年,安置点移民在搞好果园种植、护理的同时,每年各户劳动力都利用剩余时间到附近的百色城打零工。在果园内(即种果后头两年)每年间种西瓜10公顷、生姜10公顷、黄豆20公顷、竹饭豆10公顷、旱稻6.67公顷。到附近村屯借地开荒和租地种植玉米16.67公顷、甘蔗20多公顷、木薯6.67公顷,1995年,安置点粮食总产达6万多公斤(含老家责任地),人均有粮415斤。经济总收入超过24万元,扣除成本后人均收入达500多元,1997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200元。1997年11月自治区验收通过。

田林旧六隆安置点。1996年从东凌乡、朴圩乡、隆桑镇动员、组织特困农户89户395人到田林县旧六隆安置场渭斋、八忙两个安置点进行异地安置开发。2002年6月通过市级验收。2002年8月自治区验收通过达标。

田林新六隆安置点。1998年1月和1999年11月,先后两批从东凌乡、朴圩乡和隆桑镇组织特困户351户1389人到田林县新六隆安置场平寨、那门、怀屯、门屯四个安置点实施异地安置开发。2002年6月通过市级验收。2002年8月通过自治区验收达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