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德保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人民武装斗争成果

德保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人民武装斗争成果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保、敬德两县在临近全境解放时,实有人民武装正规部队1750多人枪,另有26个乡村基干队和武工队800多人,总共有革命武装2550多人。革命武装在天保、敬德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游击武装斗争。1946年4月,王建武、陆焕斐等在田东更盆屯干训班结束后,按照上级党组织负责人的指示,秘密进行活动,酝酿组织人民武装队伍。

德保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人民武装斗争成果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天保、敬德两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左、右江党组织的领导下,团结起来,组织革命武装,反对国民党的反革命武装。天保、敬德人民武装队伍从原来的4个武工队逐步发展壮大,先后组建天保县(南路)独立大队、敬德县独立大队、天保县(北路)独立大队等3个营级游击队。后来,右江上游区主力大队(后扩编为左江支队七十五团)也进驻天保(北路)和敬德县境。天保、敬德两县在临近全境解放时,实有人民武装正规部队1750多人枪,另有26个乡村基干队和武工队800多人,总共有革命武装2550多人。革命武装在天保、敬德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游击武装斗争。

(一)天保的游击武装斗争

1.天保县东路游击队的游击斗争活动。

天保县东路包括当时的隆桑、足荣、那甲、定禄、中军乡。其中隆桑是天保、田阳、田东的三角地带。土地革命时期,右江下游农民赤卫军第二团成立,后在抗日时期与田阳五村、田东作登组成抗日义勇军开赴抗日前线。解放战争时期,在右江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发动和领导下,天保县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统治。1946年4月,王建武、陆焕斐等在田东更盆屯干训班结束后,按照上级党组织负责人的指示,秘密进行活动,酝酿组织人民武装队伍。

1947年7月1日,中共右江领导小组副组长赵世同(后任中共右江地委委员)又一次来到田东县同化乡内局村更盆屯,在梁英贤家召开党员骨干会议,支部书记梁英贤及共产党员永修、王建武、陆永华、陆焕省等参加会议,宣布成立天(保)向(都)田(东)独立游击队,任命王建武为队长,黄福兴为副队长,陆焕斐为指导员,黄英俊(示洪村人)为副指挥员,陆兴东(隆桑人)为文书,陆文富为财粮主任,黄兴仁为枪械员,梁启超为联络员,王城、王寿壮为组织员,罗福通为宣传员,陆瑞华为通讯员。全队共20多人,下设三个分队,第一分队长黄元照,副分队长黄天时;第二分队长班荣珠,副分队长黄启焕;第三分队长李明开,副分队长韦传方。当月,在赵世同带领下,天向田独立游击队前往东兰县武篆区集合,准备参加万冈起义。万冈起义那天,游击队到凤桥乡亭怀村隐蔽待命,没有参加起义战斗。万冈起义后,9月12日,赵世同令王建武率领队伍转回天保县东路,与天向田独立游击队的其他成员进行游击活动。

1948年4月,黄耿、徐平、黄明山等到田阳县康华乡驮祥等地指导工作,会见地方武装领导人谭天明、农四、韦振邦等人,发动他们参加武装起义。同年8月,农四在大位村找到陆焕斐,传达黄耿等领导人的指示,准备武装起义。但由于组织工作不得力,且起义时间未确定,武装起义没能举行。

国民党天保县当局对东路游击队的武装活动惊恐不安。1948年5月,在足荣设立东区剿共联防办事处,任命大土豪陆少海为主任,梁汉荣、黄旭光为副主任,管辖足荣、那甲、隆桑、定禄、中军等5个乡,并经常派特务陆少忠、麻国荣、陆建岩等常驻隆桑乡侦探游击队情报。八九月间,国民党隆桑乡乡长陆建秋在革命群众告发下被撤职,由革命者陆权代理乡长。由于涂改应征青年个人资料免予征兵,陆权被原乡长陆建秋告密被捕。

1949年3月,陆焕斐受天保师范教师何快函约,到天保师范与中共党员农文安等人面谈。陆焕斐到县城时,农文安获悉国民党县当局要抓捕他的消息后,已提前离开天保师范。后来,陆焕斐转到向都县游击区找到了农文安,再由农文安带到东平区贯村陇变屯拜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桂西部队第五指挥所主任兼中共向都县工委书记黄耿和副书记黄明山,向他们汇报天保东路隆桑乡一带人民革命活动情况。黄耿、黄明山等听取汇报后,指示陆焕斐回天保隆桑乡发动群众,组织武装队伍。陆焕斐回来后即到隆桑、示洪、陇坛、大吉、陇串等地开展活动,并前往田阳县康华村的驮明、驮祥屯,与在那里的地方武装领导人农四、谭天明等取得联系,商定扩大农民武装队伍。周年5月,陆焕斐又到个昆村坛独屯与当地教师阮瑞国联系,指派他负责当地联络工作,并负责与王建武、王才贵联系。阮瑞国得到指示后,即与陇祥屯黄日安联系,通过黄日安联络田东县梅林屯罗秀平、班荣珠2人,在梅林、三角、更盆、卜下、卜桑等瑶族地区发动群众。陆焕斐、王建武等则在天保示洪村的老屯、那塘、示下、陇良等地发动群众,组建农会和民兵组织。

1949年7月5日,国民党向都县当局军事科长黄楚明率兵进犯巴麻百弄根据地。徐平、王建武率游击队武装前往配合鲍寿培、黄永丹部围攻向都县警兵,缴获警兵步枪14支,击伤警兵多人,锻炼了游击队伍。

此战后,陆焕斐根据黄明山指示,回到田阳县康华乡与谭天明部联系,集中谭部队员60人(枪30多支)在驮敏屯训练,主要学习政治形势和进行军事训练。但谭部原为绿林武装,集中在一起后,既不学习又不训练,组织纪律散漫。陆焕斐讲了黄彪的故事,说黄彪开始是革命的,但由于纪律不严,后来变成了土匪、叛徒,走上了反面。陆焕斐要求谭天明和他一起到向都去向黄耿、黄明山等领导汇报工作。正值国民党田阳县当局派兵到坡洪清乡,并扬言要剿灭谭部,谭天明把部队转移到驮祥屯,派马义忠等4人随陆焕斐一起赴向都县会见黄明山。汇报后,黄明山指示,谭部要纠正错误缺点,搞好革命工作,继续前进。陆焕斐转回隆桑工作,派文书陆兴东负责机密情报工作,收集敌情,了解天保南、北路游击发展和活动情况,随时准备迎接南、北路游击队会师。

1949年8月初,天(保)向(都)田(东)边独立游击队改为天(保)向(都)田(东)边武工队,队长王建武,指导员陆焕斐,受第五指挥所领导,在天向田边进行游击活动。

1949年8月12日,国民党隆桑乡乡长陆高漠向游击队缴械投诚。接着,游击队攻打田东县同化乡公所,乡长韦正官闻讯逃命,副乡长韦英雄缴械投诚。后游击队又攻打大榄乡公所,国民党乡长黄三立出逃,被游击队追捕擒获,押送向都指挥所处理,国民党作登乡乡长罗云机闻讯向游击队缴械投降。

1949年9月18日,国民党第六专署(靖西专署)保安副司令兼保安六团团长韦高振率兵进犯巴麻。当天,王建武、陆焕斐带领部分武工队队员前往向都,听到沿途枪声震天。在半路途中陆焕斐突然中暑昏倒,次日晨才赶到坡圩与黄明山、徐平会面,方知左江部队第三团政委甘苦负伤,会见后即转移到田东县十二陇。

1949年9月19日,右江地委派驻第五指挥所的地下联络员徐平和向都县工委副书记黄明山派苏能率思林武工队40人左右,会同王建武部到田东县巴立、梅林一带活动。因下雨路滑,经一天一夜的行军,20日晨才赶到梅林屯。沿途听到群众传言,天保北路游击队已到隆桑摧毁了隆桑乡反动政府,还在那禄村打了一仗,现在已由地下工作人员带到大吉村宿营。王建武等闻讯后欢欣鼓舞,立即率队赶到大吉村会见了右江上游区主力大队负责人郑光、黄志刚等,双方互相介绍地形地貌、敌情活动、部队情况,并研究如何处理田阳县康华村谭天明部的问题。双方一致认为,该部如果是真革命,理应到隆桑与游击队会合,但该部纪律很差,哄抢群众财物,败坏党和游击队的声誉,决定通知谭部到隆桑集中训练整顿,以纠正其错误。郑光和黄志刚又率部队转到田东的陇齐、巴立一带活动,苏能返回向都汇报工作。4天后,徐平随同苏能一起到天保,加强了隆桑一带游击队的领导力量。

1949年9月下旬,天向田边武工队改为隆桑武工队,全队60多人枪,队长王建武,副队长王才贵,指导员陆焕斐,副指导员黄英俊,归属中共天保县(北路)特支和天保县(北路)独立大队领导,活动于隆桑、作登、示洪、五村、雷圩、定禄、那甲等地,配合在这一带行动的右江上游区主力大队进行游击斗争。11月,黄洪、郑光命令隆桑武工队到敦睦乡集中接受新任务。隆桑武工队到达敦睦乡后,黄洪主持召开有苏能、徐平、陆焕斐、林北、陈彪等人参加的会议,研究组建天保县隆桑、那甲、定禄三个乡人民民主政府,宣布任命林北为隆桑乡乡长兼武工队指导员,王建武为副乡长兼武工队队长;任命陈彪为那甲乡乡长兼武工队指导员,王才贵为副乡长兼武工队队长;任命陆焕斐为定禄乡乡长兼武工队指导员,武工队长由一班长代理。隆桑武工队其他成员分派到各个乡的群众工作组、武工队,或天保县(北路)独立营。

2.天保县南路的人民武装组织及其游击斗争。

天向武装基干队和天向独立大队的建立与活动。1949年2至3月,靖(西)雷(平)特支书记王克和委员谭锐,率领武工队到天保县那怀乡和向都县把荷乡一带活动时,与黄斌、黄选能、农茂庭进行串联,发动群众参加游击队伍,组建了天(保)向(都)南部武装基干队,有21人枪。基干队队长农茂庭,指导员黄萤(雷平县人),副队长何七(广东人),副指导员黄志群(雷平县人),4人均为中共党员。同年4月中旬,在向都县和天保县交界处把荷乡上万村果龙屯开会,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左江部队天(保)向(都)独立大队(简称天向部),又称第三支队第六独立大队,大队长陈耀明,政委谭锐,副大队长农茂庭,下设1个中队,1个突击队,4个小分队。独立大队组建时只有70多人枪,以后才逐步发展壮大。独立大队成立后,主要负责天保南路和向都县南区的游击武装斗争。

天向独立大队首战湖润告捷。天向独立大队成立不久,为了学习掌握过硬的军事知识,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大队长陈耀明和副大队长农茂庭遵照中共天向特支的指示,率部从那怀乡那练村出发,南下靖西县湖润、岳圩两乡之间的三叠岭一带,进行短期夏季军事训练。

1949年6月24日上午,正在靖西县湖润乡三叠岭周围村屯活动的天向独立大队长陈耀明,接到中共靖(西)雷(平)特支书记王克的通知,派部分兵力配合靖雷独立大队攻打国民党靖西县湖润乡公所,留部分兵力埋伏于靖西县城至湖润乡必经的三叠岭某重要地段,阻止国民党靖西县常备队及第六专署保安队伍的增援。当日夜间,天向独立大队命令突击队队长肖晋三及其队员40多人枪,前往配合靖雷独立大队作战。由于两支游击队伍配合默契,作战勇敢,势如破竹,当场击毙了国民党湖润乡副乡长赵廷干等4人,击伤数人,俘获乡长黄体作及部分警兵。攻占湖润乡公所后,乡警兵经教育后遣散回家,乡长黄体作在转移途中被枪决。此战,游击队缴获步枪18支,手枪7支,子弹数百发,全部如数交给靖雷独立大队使用。天向独立大队通过这次实战锻炼,提高了军事素质。短期军训圆满结束后,部队回师天保和向都两县南部活动。

攻打那怀乡公所。那怀乡公所位于那怀街西北面的狮子山脚下,与乡中心小学相连,周围都是土墙。前任乡长曹元科,是那怀乡妙屯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一位地方组织信得过的赤卫军连长,经中共向都县委和天(保)向(都)两县赤卫军指挥部批准而潜入国民党内部,以国民党那怀乡乡长这一职务作掩护,秘密开展地下情报工作。1949年4月下旬,曹元科以被游击队偷袭为借口,把乡公所的6支枪和100多发子弹送给游击队,因而“东窗事发”,但由于国民党天保县当局没有掌握确凿证据而无法定罪,最后只以革职了之,由驻防龙光、那怀两乡的县特编中队长李建英(天保县镇安镇人)兼任那怀乡乡长。自此,李建英把持着该乡的军政大权,凭着手中的100多人枪,大肆“清乡”,“围剿” 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残酷镇压农会骨干,破坏农会组织,对游击队的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中共天向特支经研究一致认为,要想在那怀乡站稳脚跟,由秘密活动转为公开活动,顺利开展游击斗争,解放那怀乡人民,推动邻近乡游击斗争的蓬勃发展,就必须先攻打国民党那怀乡公所,打垮驻防此地的县特编中队。

1949年4月下旬,在那怀乡才屯临时召开的特支部分成员会议上,特支书记谭锐提出了关于攻打那怀乡公所和歼灭县特编中队的战斗方案:一是先斩断李建英的“耳目”,使其情报闭塞,指挥失灵;二是派游击队员和农会骨干到各村屯游说,内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左江部队(支队)第三团的人马要路过陇峒、下念、那怀街上、大松岭,沿途村屯的农会干部要筹粮煮饭、煮开水接待,迎送解放军,造成主力部队即将过境的声势,使桂军和土豪闻风丧胆;三是秘密动员教育驻那怀的县特编中队本地籍士兵,设法联系上已表态坚决脱离国民党组织、向共产党游击队投诚的国民党那怀乡分部书记张宏才(那怀乡仰屯人),并交代任务,要其做好里应外合工作,在游击队攻打那怀乡公所的枪声响后,即带领特编中队中部分本地籍士兵倒戈。

临时特支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黄昏,由那怀乡武工队执行锄奸任务,把那怀街的刘国祖,百布屯的赵天红、岑乐钟、岑光干,上念屯的黄定华,上迷屯的严某等一批敌特分子除掉。

当晚,游击队完成了对刘国祖的惩罚后,队伍立即南下,直赴大邦村百布屯旁集结。农茂庭宣布了战斗任务,将人员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由农茂庭带领,负责包围时任国民党那怀乡副乡长赵天红的住宅,捉拿赵天红;第二组由黄秋阳带领,包围大邦村村长、密探分子岑乐钟的住宅,生擒岑乐钟;第三组由郑金龙带领,前往包围游勇、密探分子岑光干,活捉岑光干。

部署完毕,各战斗小组由一名本地籍队员带路,分别奔赴原指定目标执行任务。第一组因行动迅速还缴获赵天红一支左轮手枪,13发子弹。但是,负责围捕岑乐钟的第二组,因岑家中养有两只家犬,当游击队员摸到他家前门和后门时,两只家犬吠声不断,加之对其屋内情况不明,故没有贸然行动。

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天向特支作出了决定:集中天向独立大队的基干中队和一个突击队及那怀武工队共150多人枪攻打那怀乡公所,消灭特编中队的战斗由陈耀明和谭锐统一指挥。

凌晨3时许,攻打国民党那怀乡公所的战斗打响了。张宏才在游击队的一片呐喊声中,遵照事先约定的方案,与县特编中队那怀乡籍士兵一起,迅速打开乡公所大门,倒转枪口,向李建英及其亲信、士兵开火,战斗场面激烈。李建英见势不妙,即令其残部边抵挡边翻越土墙突围,往大松岭方向逃窜,缩回县城。在激战中,特编中队死伤10多人,游击队无一伤亡,那怀乡公所被攻克了。

那林遭遇战。1949年7月2日凌晨4时许,天向独立大队的基干队和那怀乡武工队共160多人枪,奉天向特支的命令,从向都县把荷乡那翁屯出发,赶往天保县钦甲乡执行任务。途径天保县那怀乡那林屯时,天已蒙蒙亮了。部队休息片刻后再向大松岭前进。天向基干队骨干农旬佑,突击队长肖晋三和那怀乡武工队队长黄秋阳(又名黄福,壮族,龙光乡人),副队长郑金龙(壮族,那怀乡人)、赵青(后任那怀乡副乡长),排长潘怀海等,趁部队休息时开会研究,部署部队进入钦甲乡后的行动计划。10分钟后,队伍继续前进,干部会议尚继续进行着。猛然间,那林屯东面枪声大作。后来得知,原来是龙光乡那马屯人、国民党龙光区长黄日旭和驻扎在龙光街的县特编中队残部头目李建英及其常备中队长陆联壁听到游击队路过的情报后,发兵到那林屯进行“围剿”和“扫荡”。他们赶到那林屯东面村旁,立即开枪射击。但此时游击队早已离开那林屯向大松岭前进了,村中只有群众和正在开会的几名游击队干部。那怀乡武工队队长黄秋阳等5名干部立即奋力阻击敌军,掩护群众转移。开始,县特编中队根本不把几个游击干部放在眼里,傲慢地命令部队集中火力强攻,想活抓几个游击队干部,但后来发现始终不能靠近村屯半步。原来当时有那怀乡武工队队长黄秋阳的灵活机动的指挥。黄秋阳队长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担任天向赤卫军第三营第八连连长和左右两江赤卫军第一路军第一纵队第三营第五连连长,与国民党天保、向都两县地方反动武装及桂系军阀四十三师一二八团韦子登营打过3年多的硬仗,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这次那林屯遭遇敌军袭击,他带领5名游击队干部利用地形,不时变换射击位置,英勇地阻击县特编中队,掩护群众转移。战斗结束后,经屯农会干部清点发现,全屯民财被抢掠的情况极为严重,群众赵高祖、赵永流、赵永朝在转移中被枪击身亡,游击队干部郑金龙、农旬佑负伤,有几位群众被捕入狱。

天保县乡村武工队的建立和发展。那怀、燕钦武工队的建立。在天向特支领导下,天向游击独立大队一方面抓自身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派干部到乡村发动群众反对国民党的“三征”政策,建立乡村武工队。特支书记谭锐到天保县那怀乡活动,于1949年4月底成立那怀乡武工队,有30多人枪。同年10月,改称为(龙)光(那)怀武工队,队长先后有4人担任,即农茂庭(6月调离)、黄秋阳(6月接任)、郑金龙(10月接任)、农留民(壮族,天保县钦迷人,12月接任)。副队长先后由郑金龙(7月任)、农留民(9~10月任)担任。1949年6月,在王少培、古韬(壮族,天保县燕峒乡人)的积极筹措下,组建燕(峒)钦(甲)武工队,有40多人枪,古韬任队长,黄萤(苗族,雷平县人,中共党员)任指导员。1949年8月下旬,燕钦武工队编入天保县(南路)独立大队第一中队。

兴旺、大来、中军武工队的建立。1949年8月,人民武装队伍迅速向天保县北部和东部发展,兴旺、大来、中军乡武工队几乎同时成立。兴旺乡武工队在天保县(南路)特支副书记苏如珠的指导下,于同年8月初建立,队长汤若治(又名汤武、汤国英,天保县旺峒街人),指导员苏如珠(兼),副指导员麦向荣(天保县旺峒街人)。不久,兴旺乡武工队编为天保县(南路)独立大队第二中队。为了开辟天保、向都两县交界的大省、果来、中军乡一带的游击武装斗争,天向特支书记谭锐派黄选能和黄荣(又名黄必明,壮族,向都县人)等到果来乡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于8月组建大(省)(果)来武工队,有30多人枪,队长黄荣,指导员黄选能、农耀华(壮族,雷平县人,中共党员,同年11月接任),副队长赵甘禄(壮族,向都县把荷乡人),副指导员钟聚祥(11月任)、李叶(壮族,天保县旺峒街人,12月任)。中军武工二分队于8月建立,11月编入大来武工队,二分队队长黄武(壮族,天保县中军乡人),指导员黄选能(兼),副队长农大业(壮族,天保县中军乡人)。

凌美、足荣、那排武工队的建立。1949年9月初,中共天保县(南路)工委书记王少培和当地游击队骨干麦潘、李叶等到旺美、凌甲乡活动。9月下旬,天保县工委委员、县独立大队副政委黄志群与旺美乡地方工作组古祥明等人深入到凌甲乡活动,与那亮村罗建军取得联系,共同组织发动群众,于10月初在凌甲乡那亮村成立凌(甲)(旺)美武工队,初建时有30多人枪,后逐步发展到70多人枪,队长古祥明,指导员黄志群(兼),副队长罗建军。

县工委派出的地方工作组人员覃仁群、许中新、黄水平等于1949年8月到足荣乡,发动群众,动员青年报名参加游击队,于同年9月20日收缴了国民党足荣乡乡长周光华和国民党东区联防办副主任梁汉荣的一批枪支弹药后,10月成立足荣武工队,有30多人枪,队长许中新,指导员覃仁群,副队长梁建南。同年11月与凌美武工队合并,不久编入天保县(南路)独立大队,成为第三中队。

那(布)排(莫)武工队在农江沫和农健的具体指导筹备下,于1949年10月建立,人员来自那布、念乐、上中下阿、果乐、排莫、汤站、叫溪、新兴等村屯,约30人枪,队长农健,指导员农江沫(兼),于同年12月下旬编入天保县(南路)独立大队第二中队。

天保县(南路)独立大队的建立和斗争。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经中共左江工委和左江部队指挥部批准,1949年8月下旬,撤销天向独立大队建制,在燕峒乡平安村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左江支队天保县(南路)独立大队。大队长农奉,政委王少培,副大队长黄萤、梁燕煊,副政委苏如珠、黄志群。下设3个中队,共300人枪。一中队100余人枪,中队长古韬,指导员黄萤(兼),副中队长陈友文,活动于燕峒、兰堂、钦甲、龙光、那怀等乡一带。二中队100余人枪,中队长汤若治(前)、麻谨(后),指导员麦向荣(前)、农江沫(后),副中队长赵务、农耀华,副指导员郭克定,活动于旺峒、兰堂、巴龙、那布、念乐、马安一带。三中队80多人枪,中队长罗建军,指导员黄志群(兼),副中队长梁建南,副指导员覃仁群,活动于凌甲、旺美、足荣、云梯等乡一带。天保县(南路)独立大队活动于天保县的南路和东路一带,直到1949年12月27日才进驻天保县城,负责接收天保县政权的工作。天保县城解放后,除拨一个连的兵力充实到七十五团参加解放靖西县城外,其余人员编为天保县独立营,不久又改编为天保县大队,隶属龙州军分区管辖。

解放兴旺、兰堂、燕峒三个乡。1949年9月16日晚上,遵照中共天保县工委的指示,天保县(南路)独立大队从第二中队抽调一个排20多人枪,由县工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县独立大队副政委苏如珠统一指挥,从巴龙直达兴旺街,包围了兴旺乡公所。他们不费一枪一弹就缴获了驻兴旺乡催交征兵征粮的两名县警的2支步枪,子弹100发,手榴弹4枚。接着收缴了该乡乡长班爵忠部下人员驳壳手枪1支,步枪4支,子弹200余发,同时烧毁各种案卷文件、证件等,解放了兴旺乡。

当日子夜,这支队伍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包围了国民党兰堂乡公所。兰堂乡乡长班彪早已逃跑到县城躲藏,乡公所副乡长黄华及数名警兵宣布起义投诚,接受游击队的改编。兰堂乡人民得到了解放。

当日晚上,县工委书记兼县独立大队(南路)政委王少培率领第一中队100多人枪,包围了国民党燕峒乡公所,乡长韦全营和副乡长陈荣交出步枪4支,手枪1支,子弹数十发。独立大队焚烧了乡公所内的所有文件档案,燕峒乡人民得到了解放。仅仅一个晚上,游击队就一举解放了兴旺、兰堂、燕峒3个乡,人民群众欢欣鼓舞,革命情绪十分高涨。

巴现遭遇战。1949年9月22日(农历八月初一)清晨,奉中共天保县工委的紧急命令,天保县(南部)独立大队抽调第二中队20多人枪,并指定由中队长汤若治带领,到巴求屯一带执行任务。当队伍行至巴龙村巴现屯前距桥头约50米时,突然与国民党天保县特编中队的残部相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战。当时,走在队伍前面的黄恒祥考虑到敌众我寡,硬战下去会吃亏,便当机立断,引开敌人,掩护队伍转移。战友们安全转移了,黄恒祥却中弹光荣牺牲。敌特编中队长李建英害怕游击队集中力量围歼,立即率队缩回县城。

镇压顽固分子。1949年10月间,天保南路游击斗争迅猛发展,游击队已解放了大部分村寨。大多数国民党乡、村长都自愿放下武器,纷纷起义投诚,站到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群众这一边。但还有个别人仍顽固不化,与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在一起,搜集游击队活动情报,提供给天保县国民党当局,直接威胁游击队活动的安全。为了保障游击队活动的安全,稳定人民群众的情绪,天保县人民民主政府和县独立大队及时开会研究,决定对个别顽固分子实行逮捕、严惩。10月8日,中共天保(南路)工委书记兼县人民民主政府县长、县独立大队政委王少培和县工委副书记兼县独立大队副政委苏如珠,分别率领县独立大队第一中队1个排和第二中队2个班的兵力,在乡地方工作组武装人员的配合下,夜袭国民党兰堂乡乡长班彪的老巢巴安屯,活捉了班彪,押到陇圈(地名)执行枪决。当日还逮捕枪决了燕峒乡乡长冯敏忠。同时,天保县兴旺乡游击队和群众工作组在县独立大队第二中队指导员农江沫的指挥下,智擒了国民党密探赵其侬,交县人民民主政府处理。

果荣伏击战。1949年11月间,正在流窜的原国民党龙光区区长黄日旭,派其亲信黄日良等2人偷越大松岭封锁线,北上天保县城,向其顶头上司国民党天保县县长冯棣奎祈求出兵“围剿”和“扫荡”南路的燕峒、龙光、那怀3个乡的游击队根据地,以求挽回败局。冯棣奎为维持残局,于次日清晨出动1个常备中队(中队长陆联壁)和1个残缺的特编中队(中队长李建英)开往南路进行“扫荡”。

中共天保县工委和县人民民主政府领导成员经开会研究决定:调集南路各乡民兵,配合县大队主力投入反“扫荡”斗争;联系活动于把荷乡一带的向都县独立大队第三中队(原属天向独立大队的基干队和突击队,有半数战士是天保县那怀乡和龙光乡籍)前来增援。

11月18日清晨4时左右,南路各乡基干民兵已陆续抵达燕峒乡的果荣、陇内、上仗等村屯的大松岭山脉一带集结待命,配合县大队第一中队全体指战员打伏击战,向都县独立大队副大队长兼第三中队队长农茂庭也奉命率队前来参战。燕峒、兰堂、兴旺3个乡的民兵,配合县大队第二中队于兰堂乡和兴旺乡之间国民党县中队必经之路的山坳上设伏,堵截其退路。此次反“扫荡”的参战人员达1500多人枪。经过激烈的战斗,国民党县常备中队和特编中队招架不住,且有所伤亡,慌忙往县城方向败退。游击队和民兵无一伤亡,军民欢呼雀跃。前来参战的向都县独立大队第三中队返回向都县南部的把荷乡一带活动。

燕峒乡反“扫荡”斗争。中共左江工委获悉:1949年9月18日,驻防第六专署的广西省保安第三团第二营和第六专署新编保安独立团(也称保六团)第一营共2个营的兵力,由第六专署保安副司令兼独立团团长韦高振带领,要到向都县巴麻一带“扫荡”,估计保安团回师专署时,途径天保县燕峒乡,沿途村屯将遭殃。左江工委根据这一可靠情报,写信指示天保县工委要切实做好反“扫荡”准备工作。

天保县工委书记王少培接到指示信后,立即在燕峒乡平安村平曼屯召开县工委委员会议,决定:命令各乡人民民主政府、地(群)工组成员深入发动群众,筹集粮草,支援前线;派人前往向都,联系活动在向都县把荷乡的向都县独立大队参谋兼第三中队队长农茂庭率部前来增援。

韦高振带领两个营的兵力从靖西县城经湖润、雷平到解放军桂西指挥部第五指挥所驻地向都巴麻“扫荡”,遭到解放军左江部队第三团和向都县独立大队第一、第二中队的联合反击。9月下旬的一天清晨,韦高振部逃窜到天保县龙光街,与驻防此地的县特编队第三中队一起,越过大松岭山脉到燕峒乡燕峒街扎营。

与此同时,中共天保县工委又得到新情报:国民党天保县县长冯棣奎得知韦高振已率部从向都巴麻来到燕峒街,急令县自卫总队副总队长雍光华(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南宁分校第八期毕业,天保县镇安镇人)带领队伍南下至燕峒乡接应,妄图按原计划在此会合后对燕峒、兰堂、兴旺3个乡大举“扫荡”。

为了保证这次反“扫荡”战斗的胜利,县大队队长农奉、政委王少培等研究并作出战斗部署:县大队第一中队和龙光、那怀、钦甲、燕峒4个乡的民兵及向都县独立大队第三中队共500多人枪,由政委王少培指挥,埋伏于宝陇、玉燕等屯,形成对燕峒街东南面的包围;县大队第二中队和兰堂、兴旺、旺美3个乡的民兵共250多人枪,由大队长农奉、副政委苏如珠指挥,埋伏于兰堂村以北山坳上,阻击前来增援的国民党天保县自卫总队武装。

凌晨时分,袭击驻燕峒街韦高振部的战斗打响。鉴于民兵装备较差,县大队的弹药也不充足,故夜袭驻燕峒街的韦高振部时,就以火药枪、土大炮以及将鞭炮燃放于铁桶内等手段为主。战斗打响后,游击队和民兵佯装猛烈进攻,刹那间,密集的枪炮声真假不分,呐喊冲锋声音不断,整个战斗场面颇为激烈。老奸巨猾的韦高振,不出击反抗,而是等待援兵。由于对保安团情况不明,游击队凭人多制造声势,将韦高振部包围于燕峒街内3个昼夜。

第四日清晨,估计是保安团盼援军无望,要突围逃跑。而他们逃跑的路线,很可能就是经兰堂到兴旺街与国民党天保县自卫总队会合。大队长农奉、政委王少培当机立断,迅速从阵地上抽调部分兵力,要在天亮前秘密迂回到兰堂山坳上,与原设伏在那里的第二中队和兰堂等3个乡的民兵一起,准备伏击北窜敌军,形成前后夹击的作战布局。

天刚亮,韦高振部就开始突围了。在燕峒街北边,一阵阵密集的枪声中,韦高振部前挤后涌向北移动,为防止突围途中遭到游击队伏击,便从燕峒街抓来一批群众,分散于队伍中间。在兰堂坳上设伏的游击队等待了一个多钟头,仍不见保安团的动静。原来,韦高振残部出燕峒街后,又改变了行军路线,绕道淰诺村往靖西武平乡,逃回第六专署驻地靖西县城。

此时,被另一支游击队堵截于兴旺街的国民党天保县自卫总队,看到队伍合围“扫荡”燕峒等乡的计划已落空,副总队长雍光华立即绕道返回县城。负责指挥作战的独立大队副政委苏如珠,立即下令追击,但距离太远,自卫总队已逃回了县城。

此次战斗,虽然战果不是很辉煌,但也灭了敌人的威风,长了军民的志气。

3.天保县(北路)人民武装组织及其游击斗争。

天保县(北路)武工队的发展。1949年6月下旬,中共右江上游区工委在敬德县德周村召开第二次会议,决定建立中共天保县特支和天保县(北路)武工队,尽快向天保、田阳方向发展。并决定由黄洪任特支书记兼武工队指导员,赵先治(又名赵青)任副书记兼武工队队长。武工队成员有:黄洪、赵先治、李吉、黄壹、黄明、赵忠庭(又名马蚁)、韦超、罗伟先等。7月初,黄洪率领的武工队途经敬德县的多浪乡到天保县北路开展游击活动,通过发动群众,打击敌人,收集枪支,队伍迅速壮大,发展至250人枪。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经右江上游区工委和指挥部批准,于同年10月下旬,天保县(北路)武工队扩建为天保县(北路)独立大队,不久改为独立营,大队长(营长)赵先治,政委丘柳松,隶属右江上游区指挥部领导。下设三个中队,第一中队队长兼指导员李吉;第二中队队长农恩镜,副中队长黄元武,指导员凌茂宏;第三中队队长兼指导员王文政。独立大队主要配合右江上游主力大队。左江支队七十五团第一营活动于天保县(北路)的古寿、巴头、马隘、都安、三合、多孟、登贡、多模、那甲、定禄、隆桑等地和田阳县的治欧(后改称洞靖)、保宁(后改称巴别)、山老坡、五村、坡洪等地。同年11月,根据右江上游区指挥部的指示精神,为统一天保北路地区的游击部队番号,天保县(北路)独立大队改称为天保县(北路)独立营,中队改为连。营、连领导成员不变。全营人数发展到300人枪。

攻克巴头乡公所。1949年9月中旬的一天,中共天保县(北路)特支书记黄洪率领北路游击队攻打国民党巴头乡公所,把乡公所内的粮食及乡长汤培森(又名汤立鼎、汤宝森)兄弟俩的财产一并没收,分给当地贫苦农民,人民群众拍手叫好。

巴头街汤氏,其父辈创下家业颇丰,并育有三子:长子汤某,经营酒坊,生意兴隆,浮财和固定资产甚厚;次子汤宝珠,三子汤培森双双进过学堂,就凭家大业大横行乡里,农民敢怒不敢言。自1946年起,汤宝珠稳坐国民党巴头乡乡长这把交椅。1948年春至1949年间,巴头乡乡长之职就由汤宝珠的胞弟汤培森继任。巴头乡的军政大权由汤氏兄弟轮流独揽。

1949年春,在中共天保县(北路)特支的领导下,武工队和地工组人员经过串联发动,巴头乡境内各村屯贫苦农民纷纷起来闹革命,成立农会,反对国民党的残酷统治。汤氏兄弟坚持与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为敌。

中共天保县(北路)特支经研究决定镇压汤氏兄弟。1949年9月中旬的一天清晨,天保县(北路)特支集中北路游击队和巴头、登贡(今属巴头乡)两乡武工队(含地工组人员)约200人枪,攻打国民党巴头乡公所。凌晨4时许,奉命集中于多荣屯的游击队秘密出发,5时许抵达巴头街外围。队伍休息片刻后,北路特支副书记、武工队队长赵先治立即下达作战命令,武工队和各参战武装人员,分别占领了巴头街后背的花果山,街左侧的坛山,街对面的金山等,控制了巴头街四周的制高点。随后,赵忠庭和黄壹(后任马隘乡人民民主政府乡长)各带领3个班的游击队员,在战斗打响后,围攻国民党巴头乡原任乡长汤宝珠和时任乡长汤培森的住宅和乡公所。冲到乡政府外围墙下方的游击队员,向乡政府内喊话:“缴枪不杀,共产党游击队优待俘虏。”驻守院内的15名警兵,举手投降,做了俘虏。赵忠庭、黄壹两人分别指挥游击队员们把汤宝珠和汤培森兄弟俩捆绑起来,然后将汤氏家中财产全部没收,并于当日分配给附近村屯贫苦农民。所缴获的300块银圆,留作游击队支配经费。另有一套铁木桌椅,群众谁也不肯要,后来运到马隘,解放后作为第二区人民民主政府办公所用。

奇袭三合,除掉岑虎。国民党三合乡乡长岑虎是三合乡三合屯人,平日依仗权势,横行霸道,强行征兵拉夫,巧立名目摊派各种苛捐杂税,从中敲诈勒索,鱼肉百姓,民愤极大。1949年9月,武工队到三合乡活动时,他仍十分嚣张,每隔三五天就跑到县城,将游击队的活动情报密报国民党天保县当局。游击队曾三次写信警告,要他改恶从善,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坚持与游击队和人民为敌。不清除这条恶棍,对开展游击斗争,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非常不利。1949年11月下旬某夜,中共天保县(北路)特支书记兼天保县(北路)独立营政委丘柳松、独立营营长赵先治和驻天保县北路活动的解放军左江支队七十五团政委黄洪、副团长兼参谋长郑光在古寿乡开会,研究决定除掉岑虎,命令都安乡人民民主政府乡长韦超负责探听岑虎的行踪。韦超派员侦察岑虎的活动规律,掌握了确切情况后,率领数名群工组队员配合独立营第三中队一个排的兵力进行围捕,把岑虎抓获并在三合屯前公路边实行枪决。处决三合乡乡长岑虎震憾了国民党天保县当局,震慑了邻近乡村的乡村长,进一步推动了游击斗争的开展。

(二)敬德的游击武装斗争

敬德县人民武装的建立和斗争是由靖(西)镇(边)工委派出武工队直接发动和组织起来的。靖镇区工委在分析当时的形势后,分别于1948年11月和1949年2月,派隆建南和梁桂庭带领武工队员到敬德县活动,宣传反对国民党的“三征”政策,组织人民武装,开辟游击新区。(www.daowen.com)

1.农民自发武装攻打国民党敬德县当局。

敬德县多数乡村地处大石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农民日子过得很困苦。1949年春,正是青黄不接时节,一些有文化的进步青年,早就听到共产党的宣传,受到全国反内战、反饥饿浪潮的鼓舞,自发地组织起来推举赖德乡的小学教师陆南山为领导,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征兵、征粮、征税政策。

1949年4月12日,由陆南山率领的这支农民武装队伍,首先攻打赖德乡公所,活捉了乡长李振,缴获5支枪,20发子弹;接着又攻打扶隆乡公所,缴了乡公所的枪,胜利地解放了赖德、扶隆2个乡。

攻打赖德、扶隆两乡公所取得胜利后,群情振奋,斗志昂扬,队伍迅速扩大。陆南山率领的农民武装联合赖德乡何嵩山80多人枪、扶隆乡黄华山40多人枪、云南富州县谷拉乡覃常忠60多人枪,还有附近村屯自发参加的农民共800多人枪,准备攻打敬德县城。但由于没有党的组织和领导,没有作战经验,对县城守军情况了解不清,作战方案不周全,再加上时逢大雨、山洪暴发,后勤供应亦跟不上,武器装备也很差,敌又增援一个保安连加强了防御,农民武装连战两天两夜仍未能攻克。此时参战人员都已精疲力竭,陆南山等只好下令让队伍撤出战斗。覃常忠率部回云南富州县山区,赖德乡和扶隆乡农民武装返回原地,陆南山带领80多人枪撤回赖德乡休整。

2.敬德县独立大队的成立。

陆南山、何嵩山等攻打国民党敬德县当局失利后,为了巩固队伍,推翻国民党在敬德的统治,1949年6月下旬,他们带领其农民武装80多人枪到云南富州县九陇,寻找共产党组织。敬德县一些人知道陆南山等人到云南九陇的消息后,就相约赶去参加,陆南山所率的队伍扩至上百余人枪。6月25日,陆南山找到了地下党员隆建南等人。26日,经中共右江上游区工委同意,陆南山的队伍在云南富州县陇定屯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右江上游区敬德县独立大队(简称敬德县独立大队),隶属右江上游区指挥部。大队长隆建南,副大队长李耀庭,政委梁桂庭。独立大队下设1个中队,中队长李耀庭(兼),指导员农天德,副中队长陆南山,中队下设3个排。敬德县独立大队建立后,根据县工委指示,立即转回敬德县赖德乡整训,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以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技能。他们一边整训,一边在塘日、多浪、仁和、东凌等乡开展游击活动。到7月下旬,队伍发展到170多人枪,到9月底,队伍发展到200多人枪。11月,右江上游区指挥部为统一武装部队的建制,将原敬德县独立大队改为敬德县独立营,营长李耀庭,教导员农天德,副营长陆南山,下设2个连,一连连长陆南山(兼),二连连长覃皓东。12月下旬,独立营发展到近300人枪,编为3个连。一连连长卢泰华,指导员黄宏振;二连连长钟桂团,指导员李础;三连连长覃皓东,指导员秦雄。同年12月31日,敬德县独立营进城驻防。

1950年3月,敬德县独立营与南下解放军合编,设立敬德县大队,同时撤销原敬德县独立营。大队长李怀清(南下解放军),政委农天德,下设3个连9个排。

3.敬德县武装基干大队的建立与发展。

1949年5月间,由隆建南、赵先治、梁洪海、李吉等人在魁圩乡与当地股匪匪首李文卿及渠洋股匪匪首黄荣庭联系,说服黄荣庭、赵天武把其队伍带出来,接受共产党改编其队伍为基干队,队长黄荣庭,副队长赵天武,有80多人枪。在改造这两股队伍为基干队后,右江上游区工委把活动于魁圩的游击队和在镇边县陇合乡一带活动的刘安游击队与刚改造过来的两个基干队合并,组建敬德县武装基干大队,全大队有120多人枪,大队长陈其辉,大队政工员梁洪海。下设2个连,一连连长刘安,指导员陈设;二连连长黄元亨,指导员郭合领,副连长黄荣庭。基干大队活动于魁圩、渠洋、陇合一带。同年10月,左江支队七十五团建立后,这个基干大队编入七十五团第二营,敬德县武装基干大队活动终止。

4.武工队密安屯突围。

1949年6月的一个晚上,敬德县游击队负责人隆建南在密安屯召开关于筹建游击武装队伍和巩固发展农会组织的干部会议。会议进行中,密安屯农会骨干、交通员报告说,国民党敬德县当局副县长兼自卫总队副总队长罗英带领自卫队一个连,向密安袭来。隆建南当即宣布休会,命令武装人员阻击自卫队,少数人员(本地籍)协助引导群众疏散转移,待群众脱险后,战斗组再撤退。战斗部署完毕,自卫军已抵达密安屯前。此时,天色已开始放亮,局势十分危急。

村中群众在武工队队员的组织和引导下,正紧张地往后山转移之时,屯前枪声猛烈响起。敬德县游击队与国民党敬德县自卫队开火,战斗打得很激烈。地方工作组人员则大声呼喊,指挥群众迅速转移。

在阻击自卫队的战斗中,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李方卓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他的带动下,大家越战越勇,击毙自卫队员1名,击伤5名。游击队负责人隆建南考虑到自卫队会组织力量反扑,恶战对游击队不利,于是命令游击队撤出战斗。30多名武装工作队队员迅速摆脱与自卫队的正面交锋,撤离密安屯,顺利地撤出了战斗,群众得到了安全转移,游击队无一伤亡。

5.渠洋伏击战。

渠洋乡的渠洋圩,处于半石山半土坡的丘陵地带,是当年敬德县境内通往外部的要地之一。国民党第六专署的保安部队不时以连或营为单位,途经渠洋圩到多敬街“扫荡”,沿途村民生命财产经常惨遭践踏。

1949年9月上旬的一天下午,右江上游区指挥部得到情报,国民党第六专署保安第六团第一营营长农安贞带领2个连的兵力,从靖西营区出发,途经渠洋乡渠洋圩,要到敬德县城与自卫大队会合后再向游击根据地“扫荡”。为重创来犯之敌,中共右江上游区工委书记兼指挥部指挥员刘包指令敬德县工委书记兼独立大队政委梁桂庭和独立大队大队长隆建南,务必调集县大队和乡武装基干队伍配合右江上游区主力大队的陈其辉(连长)连在渠洋圩外马路沿线伏击保安团。梁桂庭和隆建南接到通知后,立即命令所属武装部队和基干队赶往渠洋乡,到渠洋圩外扎营。当晚,在渠洋圩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县长兼大队长隆建南、县工委书记兼大队政委梁桂庭、副大队长李耀庭和陆南山,一中队长卢太华和指导员黄宏振、二中队长钟桂团和指导员李础、三中队长赵先谟和指导员黎民锋,右江上游区主力大队某连连长陈其辉和指导员梁洪海等。会议决定:右江上游区主力大队陈其辉连临时分为两个加强排,由陈其辉带领一个排埋伏于渠洋圩外马路沿线两侧,县大队第一、第二中队配合作战;由梁洪海带领一个排为主力,县大队第三中队及渠洋乡武装基干队等配合,埋伏于太和乡分界处出口地段,当保安团进入埋伏圈后,立即封口,堵住保安团的退路;在渠洋与太和乡交界处的高山上设立观察哨,随时把敌情报告给前沿阵地指挥员;发动渠洋、太和两乡群众,组织担架队,支援前线。会议要求右江上游区主力大队陈其辉连队的土大炮班要大显神通,给保安团以有力的打击。

会议结束后,各连队立即行动,按指定位置进入阵地,秘密设伏,待敌深入。当日中午12时许,保安团一营营长农安贞带领着两个连兵力,进入渠洋乡渠洋圩,山上观察哨的一棵假树立即倒下,暗示保安团已进入游击队的埋伏阵地。设伏在渠洋圩外马路沿线两侧的陈其辉连队一个加强排和县大队第一、第二中队,先用土大炮轰击,接着用机关枪、步枪射击,再用手榴弹攻击。保安团遭到伏击,处于被动挨打局面,往后撤又遭到事先设伏截断后路的另一支游击队迎头痛击。保安兵在营长农安贞的逼迫下,逃进渠洋圩内,妄图利用民房作依托负隅顽抗,以待援兵解围。没想到又被刚穿插迂回到渠洋圩后山的另一支游击队痛击,无奈之下只好退回原地。营长农安贞见到游击队的土大炮仍不断轰击,队伍失去了战斗力,便收拾残部拼命往太和乡方向突围。因驻守在山坳上的游击队火力较弱,保安团终于突围逃跑,缩回靖西县城。此次战斗击毙保安兵8人,击伤数十人,生俘1人,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6.德周村保卫战。

1949年10月,敬德县游击武装力量日益强大,除国民党敬德县当局控制的多敬街外,其余各乡都已解放,并成立了各乡人民民主政府。

国民党第六专署保安副司令韦高振带领两个连的兵力,来到敬德县多敬街扎营,妄图伙同县自卫大队,联合进犯右江上游区工委和指挥部驻地德周村。

6日清晨,国民党敬德县县长兼自卫队总队长韦兆安(田东县人)和副县长兼自卫队副总队长罗英带领两个自卫中队为先遣队,韦高振率两个连保安军殿后,从敬德街出发。当行至扶隆乡(今敬德辖)驮良屯时,不知何原因,突然转到太和乡新力村一带扎营。

对于韦高振部行动的目的,游击队开始也不是很清楚。6日晚,中共右江上游区工委书记兼指挥部指挥员刘包,指示敬德县工委立即通知扶隆乡人民民主政府,连夜组织青壮年和乡武装基干队配合县游击主力大队作战,坚决把来犯之敌歼灭于扶隆圩与巴密屯之间,以保卫驻德周村的中共右江上游区工委指挥部和德周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遵照上级指示,敬德县工委书记兼大队政委梁桂庭和县大队长隆建南,立即通知扶隆乡人民民主政府连夜做好战备,并作出决定,在保安团前往德周村必经之路的扶隆圩和巴密屯之间地段伏击。战斗由副大队长李耀庭率领第一中队(中队长卢泰华)和第二中队(中队长钟桂团)共240多人枪于巴密屯后背山的两处制高点设伏;由副大队长陆南山和副政委农天德率领第三中队(中队长赵先谟)和扶隆乡武装基干队共200多人枪设伏于扶隆圩后山腰。伏击战由梁桂庭和隆建南负责指挥,指挥所临时设在扶隆圩后山腰中。

当晚,大部队在扶隆圩内召开中队长以上干部会议,商量反击韦高振部的战斗方案。会议持续至7日上午7时左右,突然,扶隆圩西南面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后来得知,是韦高振带领的国民党第六专署保安团两个连向扶隆圩进犯,并没有和敬德县自卫大队协同作战。原来,6日夜里,扎营于太和乡新力屯的敬德县县长韦兆安深知游击队善于夜战,害怕吃亏。为了保存实力,特别是为暗中配合第六专署专员赖慧鹏秘密策划起义方案的实现,自卫大队尽量避免与游击队正面作战。韦兆安与韦高振会面时,就以敬德县城只有一个自卫中队武装防守,兵力单薄,如果游击队偷袭县城,自己罪责难逃为由,在天亮前就带着其两个自卫中队撤回敬德县城。这样,韦高振只好硬着头皮带两个连的士兵从太和乡新力屯出发,前往围攻德周村。当行至扶隆乡扶隆街与巴密屯一带时,韦高振命令士兵乱打排枪,一来为自己壮胆,二来以火力侦察,看看有无游击队设伏。

此时,负责全线作战指挥的隆建南和梁桂庭通过分析,断定游击队的伏击计划没有被发觉,当即命令部队原地隐蔽不动,没有命令不得擅自开枪射击。韦高振进行火力侦探后,确认此地无游击队埋伏,就命令部队继续往德周村方向前进。当进入游击队伏击圈时,埋伏于巴密屯和扶隆圩后山腰的游击队全体指战员,把所有机关枪、冲锋枪、步枪一齐射向敌群,敌人顿时大乱。韦高振用手枪逼着士兵,一面抵挡,一面拼命往后撤退,逃出伏击圈,取道魁圩乡,逃回原防地靖西县城。敬德县游击大队乘胜直追至魁圩。

(三)右江上游区主力大队及其七十五团的创建与活动

1948年2月,中共滇桂边区工委在镇边县北斗村召开扩大会议,提出“大股插出,小股坚持”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当年3月,边工委第二支队政委梁家率领大部队从靖(西)镇(边)区转移到云南,协同第一支队开辟滇东南新区,只留少数共产党员和骨干继续在靖镇边坚持对敌斗争。中共靖镇边区工委根据斗争的需要作出决定,把留下的人员组成若干武装工作队,开进新区,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同时,成立了一支有40多人枪的教导队,队长郑光,教导员黄志刚。靖镇区教导队成立后,集中力量打击国民党势力,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不久,由40多人枪发展到100多人枪。

1949年3月,教导队开到云南富州县七村九陇等地活动,部队日渐发展,扩大到200多人枪。为适应开辟新区工作需要,6月间,中共右江上游区工委决定,把教导队扩编为右江上游区主力大队。大队长郑光,教导员黄志刚,副大队长梁道源。下设两个连,一连连长梁道源(兼),指导员赵英俊,二连连长赵成丕,指导员高森。

右江上游区主力大队成立后不久,根据右江上游区工委的指示,向敬德、天保、田阳等县开辟新区。

1.武装解放古寿乡。

古寿乡在天保县城北部,全部都是石山区,人民群众生活很艰苦。早在1948年9月下旬,桂西人民解放军第五指挥所主任黄耿和向都县游击队领导人黄明山就指派地下工作人员农茂庭等以商人身份来到古寿乡古桃屯,与进步青年李盛丰联系,并在李的协助下,深入各村屯秘密发动群众,组织成立农会,开展反对国民党“三征”政策的活动。农民群众对建立农会和开展革命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尚未建立人民武装部队,农会的活动仍处于秘密状态,并且经常遭到国民党天保县当局和乡公所警兵“清乡”的威胁。时任国民党古寿乡乡长的梁斌更为猖獗,坚持反动立场,顽固到底。

1949年9月初,右江上游区主力大队大队长郑光奉中共右江上游区工委和指挥部之命,率领两个连的兵力,从云南七村九陇出发,经敬德县多浪乡到天保县北路活动。先前已到过天保县进行活动的天保县(北路)特支书记黄洪、副书记赵先治等人同时随主力大队到达古寿乡附近村屯。中共天保县北路特支为了更好地配合主力大队行动,巩固和发展农会组织,促进游击斗争的开展,立即在古寿乡顶坡屯召开特支成员会议,主力大队主要领导成员参加会议,双方决定联合行动,武装解放古寿乡。

次日清晨,天保北路特支副书记兼北路武工队队长赵先治,率领10多名武工队员配合右江上游区主力大队一个连的兵力攻打古寿乡公所。战斗打响后,主力大队第一连一排二班班长农吉昌在机关枪火力掩护下,迅速冲到乡公所大门附近,投掷两枚手榴弹把乡政府大门炸开,全体指战员迅速从阵地上的掩体里一跃而起,边射击边冲进乡公所,拿下了古寿乡。

起初,国民党古寿乡乡长梁斌根本不把游击队放在眼里,妄图利用坚固的大院围墙负隅顽抗,待游击队弹药耗尽后再作反扑。但战斗打响不到10分钟,乡政府大门就被游击队炸开了。梁斌见大势已去,趁乱带着两名贴身警兵逃跑了。

游击队攻克国民党古寿乡公所后,缴获手枪和步枪10多支,各种子弹100多发,活捉警兵和办事职员10多人,经教育后全部遣送回家。之后,游击队把乡公所仓库里的稻谷和玉米分发给各屯农会,由农会分给贫困农民。接着,主力大队乘胜前进,直捣国民党马隘乡公所,一举解放了马隘乡。

古寿、马隘两个乡的同时解放,显示了主力部队与地方武工队密切配合作战的威力,打开了天保北路、东路游击斗争的新局面。

2.建立敦睦游击根据地。

天保县敦睦乡位于天保北部,时辖多作、登星、登贡、联喜、多模、多历、大雅、多兰等12个村,与田阳县老坡、保宁乡毗邻。右江上游区第二次工委会议后,上游区工委委员、组织部长兼天保县(北路)特支书记、武工队指导员黄洪,同赵先治等8人秘密深入到天保北路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认为天保、田阳边界一带广大乡村的国民党统治力量比较薄弱,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放,如果仍以武工队的形式去开辟,已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努力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经报告上游区工委决定,把主力大队开进天保县,在天保县北部、东部和田阳西南部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

古寿首战告捷后,主力大队在天保(北路)武工队的紧密配合下,开往马隘、敦睦、多孟、力学、登贡、联喜、多历、多模,一路畅通无阻,势如破竹,解放了这一带的村民。队伍到达力学村时,敦睦乡乡长黄德昌主动与游击队联系,经过统战工作,黄德昌向游击队投诚起义,把乡公所的几支枪交出来,还送其独子黄元武(青年学生)参加部队,提供天保与田阳县边界一带的一些情况,并让部队到他家所在地登星村上文屯住了几天,帮部队筹集粮食。不久,田阳县老坡乡乡长毕德龙和副乡长闭德茂、保宁乡乡长甘雨等也先后缴械投降。主力大队在敦睦乡建立起游击根据地后,便向田阳县的五村、坡洪和天保县东部乡村以及田东县的作登乡一带扩展。当部队开到隆桑乡大吉村时,苏能、陆焕斐,王建武带领的天向田边武工队闻讯也前来会合。

3.主力团在天、田边出击。

1949年9月下旬,根据中共右江上游区工委和指挥部的决定,并报请中共滇桂黔边区工委和边区纵队批准,以右江上游区主力大队为基础,吸收敬德、镇边部分武装力量为补充,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右江上游主力团。10月7日,主力团攻占老坡乡公所,建立老坡乡人民民主政府;10月中旬占领保宁乡公所,建立保宁乡人民民主政府;10月下旬攻打田阳县驻坡洪街的五村区公所,队伍行至纸钱峒时,遇上了国民党田阳县自卫中队的部分兵力,经交战,击毙自卫中队士兵1人,伤数人,俘1人,并将其残部追至坡洪街,一举攻克了驻坡洪街的五村区公所,俘敌2人,缴获军服2担,子弹2箱及其他战利品。国民党田阳县五村区区长陈小沙和田阳县常备队副队长韦义兴狼狈逃跑。主力团撤回敦睦根据地时,途中在新美村果漏屯宿营,被国民党田阳县常备队2个中队、百色专署保安团2个连和驻古眉乡的民团共约600人枪,从田阳县城那坡镇和古眉圩两面夹攻。主力团获讯后,立即部署兵力占领高地,反击来犯的国民党兵,并突出包围圈,安全回到敦睦乡,在登贡村进行休整。几天后,主力团又向那甲、定禄、隆桑等乡进军,在定禄、甘沙、上宁、福王、那禄屯等地与保安队及民团武装周旋。

4.七十五团成功粉碎国民党县常备队的“围剿”。

1949年10月下旬,根据滇桂黔边委和边区纵队及中共右江地委的指示,右江上游主力团改编为左江支队七十五团。七十五团受双重领导,一方面编制属于左江支队,另一方面在军事行动上受右江上游区指挥部直接指挥。全团初建有650多人枪,设2个营5个连和1个政工队(又称文工团)。

七十五团的领导成员是:团长农汉华,政委黄洪,副团长兼参谋长郑光,政治处主任黄志刚。第一营营长梁道源,教导员高森,第二营营长陈其辉,教导员梁洪海。第一连连长李高,指导员赵英俊;第二连连长马德,指导员钟桂团;第三连连长隆福文,指导员韦耀,副连长黄志明;第四连连长刘安,指导员陈设;第五连连长黄志林,指导员郭合领,副连长徐瑞庭;第六连连长罗建军,指导员许忠铭,副连长梁建南;第七连连长黄福金,指导员零茂宏,副连长杨超群。团部政工队队长吕剑(兼),指导员余德志,副队长钟秀勋。

七十五团第一营主要活动于天保县北部、东部和田阳县西南部,第二营主要活动于敬德县南部和靖西县北部,政工队主要活动于敬德县境内。

七十五团建立以后,在县独立大队配合与支持下,成功地粉碎了天保、敬德县国民党武装的多次“围剿”。1949年11月6日至7日,国民党第六专署保安团进犯敬德县游击区及右江上游区指挥部,七十五团第二营与敬德县独立大队、基干队共400多人枪,在扶隆、赖德等地截击,保安团见势不妙,逃回靖西县城。

国民党天保县县长兼常备总队长、民团司令冯棣奎,早就听闻右江上游主力部队和天保县(北路)独立营在北路各乡村活动,神出鬼没。1949年11月下旬,他为了给下属人员挽回士气,安定人心,亲率两个常备中队和驻防天保县的第六专署保安团的一个连,加上从镇安镇附近村屯威逼来组成的挑夫、打手队共500多人,经马隘到巴头乡对天保县(北路)独立营进行“围剿”。

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扫荡”阴谋,驻天保北路活动的左江支队第七十五团和天保县(北路)独立营领导成员农汉华、黄洪、郑光、赵先治、丘柳松等研究决定,集中优势兵力,迎头痛击冯棣奎的民团武装。会议部署七十五团第一营和天保县北路独立营及各乡武工队近千人枪,埋伏于马隘与巴头乡交界的多荣村陇德位(地名)一带,将民团武装分割开来,然后各个击破、彻底歼灭。同时,会议要求各乡人民民主政府所有工作人员深入到各村屯去,督促、配合农会干部大力组织发动群众,组织青壮年组成运输队、担架队,参加战斗。

正当保安、民团武装行至马隘乡登派村时,一些反动村长和密探将游击队的战斗动员会内容及兵力部署情况报告给县长冯棣奎。冯棣奎得知游击队的军事部署情报后,认为继续前行会凶多吉少,立即下达命令,让队伍停止前进,前卫变后卫,退回马隘街,围攻马隘乡人民民主政府。

当时,马隘乡人民民主政府乡长黄壹和所有工作人员,早就分头到各村屯去做反“围剿”、反“扫荡”的动员工作,乡府内并无武工队留守。保安、民团把马隘街80多户群众的浮财掠劫一空后,撤到街旁的马路沿线,毫无目标地乱放了一阵枪弹后,便监督挑夫队带着抢劫得来的财物退回天保县城。

5.那禄村反“扫荡”战斗。

1949年11月下旬,驻天保县北路敦睦乡的左江支队第七十五团第一营指战员,频繁活动于天保、田阳、田东等3县交界地区,打击地方反动势力,消灭县、乡政府的民团和自卫队武装,占领了广大农村,把县城孤立起来。

国民党广西省当局命令第五专署的田阳、田东2县和第六专署的天保县常备队等联合对人民革命武装进行“围剿”。国民党天保县当局在这次所谓的联合“围剿”中充当急先锋。天保县县长冯棣奎带领的300多人的常备队率先开进那甲乡公所扎营;田阳县2个常备队、驻坡洪街的1个特编中队和古眉乡联防队共600多人已抵达天保县古美村(该村于1956年划归田阳县辖),其先行部队距七十五团第一营只有5公里左右;田东县的2个常备中队也已抵达与隆桑乡域相近的作登村集结。七十五团一营指战员采取日夜穿插迂回战术,把国民党田阳县民团司令部参谋长韦义英所率领的600多人的队伍甩掉,回到天保县那甲乡那禄村。冯棣奎带领的常备队没有找到七十五团一营的行踪,就率队从那甲乡转移到隆桑乡扎营。第二天中午,得到七十五团一营刚到那禄村的情报,冯棣奎立即发兵前往那禄村。

当天中午,七十五团一营刚到达那禄村,据群众报讯分析得知,天保县常备队可能当天要转回县城了,便一面指令该村村长筹粮紧急备饭,一面部署设防。下午两点多钟,饭刚煮好,还未来得及吃,冯棣奎带领的常备队就从那禄村的右侧山后背包围过来,4个尖兵刚走近村头,就被一营哨兵击倒了2个。枪声一响,县常备队一个排的兵力往小桥猛冲。郑光命令一连连长李高派一个班去阻击。当常备队沿着正路往村里前进时,李高连长等从上边摸过去,正好与敌相遇,李高投出一枚手榴弹,又用冲锋枪居高临下扫射,县常备队不敢前进。此时,一营人马全部冲出村头向山上抢占山头。当一营战士冲过村前石桥时,已包抄到村后山头的县常备队用机枪快速猛烈扫射。一营一部分战士迅速越过小桥抢上村前制高点,一部分弯过村前右侧,支援李高阻击敌人。县常备队在一营猛烈反击下,不敢前进。这时,县长冯棣奎赤膊上阵,带头冲过左侧石桥,被一营布在村前左侧山脚的阻击班用机枪扫射,冯棣奎下令往后收兵。此战,县常备队伤亡10多人,七十五团一营无一伤亡。

冯棣奎率其残部逃出那禄峒后,绕道谷留村,与在那里的县特编中队会合后退回县城。集结于作登乡一带的国民党田东县常备队,惊悉冯棣奎在那禄屯被人民解放军痛击的消息,也不敢前来增援,退回原防地田东县城。人民解放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所谓的“三县武装联合围剿” 阴谋,取得了这次反“围剿”战斗的胜利。

1949年11月下旬,在敬德南部、靖西北部的七十五团第二营受命调离敬德,到天保县敦睦乡与第一营会合,为解放天保县城作准备。

6.七十五团进军天保县城。

七十五团第一营在那禄反“扫荡”后,又转到田阳县西南部活动了一段时间,在康华乡定夜村解除谭天明的武装,缴获枪支70支,遣散其100多人的队伍。部队向隆桑、那禄、那甲前进时,隆桑乡乡长陆高漠带着乡警逃跑上山,一乡警被一营战士击伤后被俘,经教育后释放;到那禄村时队伍听到冷枪声,经检查收缴民枪9支;进那甲街,俘获正在那里收税的国民党2名税收员。到田阳县老坡、巴别一带活动的游击队,又收到100余名青壮年前来参加游击队,收集长枪100多支,还收缴了洪帮头目苏福由带领的70多人枪。团部决定成立一个中队,任黄元武为队长,零茂宏为指导员,并将该队从东路转移到西路的三合、都安、古寿一带活动,一营主力继续留在敦睦、多孟、马隘集结待命,形成了在天保县城东、北、西三面陈兵,与天保南路独立大队遥相呼应的态势。

1949年12月25日,七十五团领导人与国民党天保县当局派出的和谈代表在马隘乡大偶屯进行谈判,达成和平解放天保县城的协定。当天下午,七十五团第一营和天保县(北路)独立营开进天保县城,收缴国民党天保县常备队各种枪支300多支,轻机枪3挺,弹药一批。26日上午,天保(南路)独立大队第一、三中队同时进城,宣布天保县城和平解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