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革命老区建制的发展德保县革命发展历史

革命老区建制的发展德保县革命发展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置县时,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天保县,以示纪念,这是天保县名之来由。德保山城全景民国元年,废县设府,次年废府复置县,并恢复道制,天保县始属田南道。民国十九年,广西省划为12个区,天保县属第12区。同年12月下旬,敬德、天保两县相继解放,分别成立县人民政府,并同属龙州专区管辖。1951年8月,敬德、天保两县合并,从两县县名中各取一个字,称为德保县,沿用至今。

德保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秦朝之前,德保地属“百越”;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属象郡,汉代属牂牁郡句町县地;晋属兴古郡;唐为羁縻废冻州;宋建镇安峒;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月建镇安州,元朝至元廿九年(1292年)六月改为镇安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镇安路改为镇安土府,府治设于感驮岩(今属那坡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岑天保将府治从感驮岩移建废冻州(今德保县治),是在德保县内设置行政机构之始;清沿明制,到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土归流(即改土府世袭制为派流官制),镇安土府改为镇安府;清乾隆时,广西巡抚杨超奏请朝廷,要求批准镇安府添设附廓县——天保县。据史书记载,岑天保于明洪武年间,任镇安土府知府,其在任期间,推行“保境息民,薄赋轻徭”政策,政绩卓著,深受老百姓爱戴。清置县时,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天保县,以示纪念,这是天保县名之来由。

德保山城全景(周卓明 摄)(www.daowen.com)

民国元年(1912年),废县设府,次年废府复置县,并恢复道制,天保县始属田南道。不久,又将天保县划归镇南道。民国初年,天保县分东、西、南、北、中5个区,下设22个团,辖1254个屯。民国十九年(1930年),广西省划为12个区,天保县属第12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广西省又将12个区并为6个区,天保县属第6区(区治在百色)。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7月,增设天保民团区(区治在天保县),辖天保(今德保县)、奉议(今田阳县)、恩隆(今田东县)、思林(今田东县)、向都(今天等县)、镇结(今天等县)、靖西、镇边(今那坡县)等8个县。同年,天保县将全县5个区改为天平、天靖、天南等3个区28个乡(镇),辖306个村(街)。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3月,民团区改为行政监督区,辖县不变。同年,奉议县奉州区大位等16个村划归天保县隆桑乡管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从天保、恩阳(今田阳县)、靖西等县划出交界边乡成立敬德县(当时从多敬乡和赖德乡各取一个字称敬德县),辖多敬、多浪、凌怀、仁和、东凌、塘日、保宁、扶隆、赖德、渠洋、太和、魁圩等12个乡131个村(街),归天保行政监督区管辖。次年,保宁乡划给田阳县管辖,敬德县则只辖11个乡108个村(街)。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天保县增设旺美乡,东关镇改为镇安镇,旺峒乡改为兴旺乡,燕峒乡改为钦燕乡,龙光乡改为光怀乡,巴头乡改为百寿乡。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天保县调整为镇安、兴旺、兰堂、燕峒、大省、龙光、钦怀、中军、旺美、凌甲、足荣、隆桑、那甲、定禄、多孟、敦睦、马隘、百寿等19个乡(镇)189个村(街)。敬德县所辖的乡村不变。同年12月下旬,敬德、天保两县相继解放,分别成立县人民政府,并同属龙州专区管辖。1951年7月,改属百色专区管辖。1951年8月,敬德、天保两县合并,从两县县名中各取一个字,称为德保县,沿用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