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
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很快形成,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国民政府把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苏北、山东为第五战区,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驻徐州。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中共苏鲁豫皖特委按照延安发出的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示,1937年11月迁入徐州,在徐州北关统一街牙税局设立了公开办事机构,秘密办事机构设在坝子街民众教育馆。
1937年10 月,李宗仁到徐州,发布了《约法七章》,内容是:坚持抗战,肃清汉奸;成立民众动员委员会;允许民众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11月底,成立了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下设组织、宣传、战勤三个部,李宗仁亲任主任委员,聘请国民党的党政军要员和苏、鲁、皖三省知名人士为委员,并邀请郭子化(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以社会名流身份为总动委会委员。郭子化在徐州一带是众所周知的“老共产党员”,五四运动期间,他在徐州七师上学,是徐州学生运动领袖;大革命时期,他在武汉负责筹办江苏省党政训练班工作期间,江苏各县党政界头面人物大都参加过训练班,徐州一带国民党上层人物许多是他的同学、熟人。总动委会是个半官方、半群众性的组织。在总动委会的下设机构中,组织部是个权力机构,战区所属各省、县群众抗日团体都要在组织部登记,登记就属合法。在特委的指示下,中共铜山工委书记郭影秋担任了组织部总干事。组织部长、副部长都是挂名的,具体工作都由干事去做。总干事下设青年干事、职工干事,中共党员唐秉光、徐致雨分别担任了青年干事和职工干事。不久,郭影秋又当选为总动委会常务委员。这样,边区特委基本控制了总动委会组织部,便利了特委统战工作的开展。
二、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的发展。第五战区总动委会成立后,公布了各级动委会组织条例。条例是由郭影秋组织起草,经中共河南省委特派员刘文审阅后,提交总动委会讨论通过而公布的。按照条例规定:各级动委会是动员民众抗日的领导机构,应动员民众抗日,组织民众抗日,武装工人、农民,肃清汉奸。按总动委会的组织条例规定,各县相继成立了动委会。各县动委会的主任委员均由国民党主要行政官员兼任,另由总动委会派指导员一人去做实际工作。由于郭影秋担任了总动委会组织部总干事,经过斗争争取,第五战区所属20多个县所派任的动委会指导员,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或倾向共产党的进步人士,如丰县的陈筹、沛县的苗宗藩、萧县的李砥平、砀山县的尹夷僧、邳县的栗培元、睢宁县的吴季诺、宿迁县的于化琪、永城县的刘平江和枣庄煤矿的张福林等都是共产党员,宿县的郭子豪、烈山煤矿的张云榭等则是进步人士。他们具体负责动委会的实际工作。
1937年12月,徐州职工抗日联合会成立,共产党员徐致雨当选为主任委员。津浦、陇海铁路的徐州段及枣庄、贾汪、烈山三个煤矿的职工抗日联合会也相继成立。1938年1月19日,中共河南省委给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发出指示:苏鲁边区在中日将来战争中必然成为日本进攻侧翼上的重要目标。现在放在你们面前的第一个任务,便是迅速地把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把广大民众组织起来,运用华北组织“民先”的经验,形成青年的救国统一战线组织。1938年2月总动委会组织部召开了青年代表会,第五战区各县的青年代表和各地来徐的青年学生参加了会议,郭影秋主持成立了“第五战区青年救国团”,选举共产党员刘剑为团长。青年救国团把大批爱国有为的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生龙活虎地开展抗日活动。他们创办了《青年救国报》,共产党员李锐(建国后任中组部副部长)任主编。随后,各县也相继成立了青年抗日救国团。2月,邳县青年抗日救国团在邳城黉庙高级小学成立,选举共产党员栗培元任主任委员。丰县青年抗日救国自卫团选举共产党员路光前任团长。仅两三个月的时间,青年救国团便发展成为拥有几万人的群众抗日组织。职工抗日联合会、农民救国会、妇女救国会、儿童救国团等如雨后春笋,遍地皆是,把第五战区有血性、有爱国心的人都组织起来。
三、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内部的矛盾斗争。我们党利用第五战区总动委员会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始终存在着尖锐激烈的矛盾斗争。斗争的焦点在于争夺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和是否发动民众、武装民众全面抗战。抗战初期,代表大地主、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对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缺乏诚意,坚持独裁,执行一套片面的抗战路线。第五战区以李宗仁为代表的国民党上层人物与蒋介石之间存在矛盾,李宗仁作为地方实力派,也具有民族意识,为了取得民众的支持,有与共产党合作的一面。但在徐州城内还有许多国民党特务,他们利用流氓集团、反动会道门捣乱,纠集官太太、妓女拼凑了所谓的“妇女会”,利用军统别动队破坏。1938年3月下旬,第五战区总动委会召开代表会议,国民党突然宣布取消原动委会委员,重新选出总动委会委员,致使国民党的名额是共产党及进步人士的4倍。他们借口动委会是个群众组织,硬性砍掉了有关“武装民众”的条文。在宣传内容上,也存在着针锋相对的斗争,动委会提出“国共合作,团结抗日”,顽固派不准提“合作”,只宣传在国民党一党领导下的抗日;动委会提出“坚持抗战到底”,他们不准提“到底”二字,说什么提了就是对政府的不信任。我党则以大局为重,一方面开展合法的斗争,另一方面保持共产党组织活动的独立性。既坚持革命的原则性,又注意斗争策略的灵活性,使党的抗战政策得以很好地贯彻。(www.daowen.com)
四、第五战区民众抗日总动委会的作用。
(一)组织群众,宣传抗日,大力支援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害怕群众,不愿也不敢发动群众,第五战区总动委会虽然为国民党李宗仁所设,但经过共产党的工作和改造,已经变成第五战区的最高统战机构,组织起广泛的抗日群众团体。第五战区总动委会和各地抗日救亡团体接洽,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平津流亡同学会、北平移动剧团、上海歌咏队、上海话剧演出二队、四川旅沪同乡会战地服务团等团体以及黄炎培、顾孟余、陈豹隐、梁漱溟、杜重远、许德珩、章乃器、李公朴、张语还、荣高棠、杨易辰、张震寰、武衡、冼星海、张瑞芳、金山、王莹等一批爱国知名人士抵徐,积极开展演出、讲演活动,鼓舞群众抗战信心。台儿庄战役期间,总动委会举办了“保卫大徐州宣传周”,郭影秋等制作了宣传提纲,宣传周搞得声势浩大,轰轰烈烈。邳县等地群众组织了担架队、运输队、救护队奔赴前线。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全国一片欢腾,郭影秋率领总动委会慰问团,到前线慰问抗日将士。蒋介石在给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捷报中也承认,“此次台儿庄大捷,幸赖我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方同胞共同努力,乃获此初步之胜利。”
(二)、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1937年11月,经总动委会提议,李宗仁应徐州青年抗日团体的要求,在徐州中学举办了第五战区抗日训练班,培训学生300人。特委安插共产党员陈筹、匡亚明、佟子实任政治教官。在训练班中,发展了30多名党员和一批团员。学员学习3 个月毕业时,由总动委会组织部掌握分配,郭影秋把这批学员分为11 个组派到各县,组成民众动员工作团。工作团团长大多是共产党员,如铜山县的张文盛、沛县赵楷梁、肖县曹鹏、邳县陈瑞生、睢宁县戴尚义、宿迁朱太纲、宿县王子模、赣榆县孙朝旭等。他们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第二期抗日青年训练班扩增到5000人,更名为第五战区抗敌青年军团,李宗仁亲自兼任团长。青训团招收完毕后,迁到河南潢川受训。该团在当时颇有名气,李宗仁曾自豪地说:“蒋介石有中央干训团,共产党有抗大,我有青年军团。”共产党员匡亚明、佟子实等人仍以政治教官的身份随团任教,继续发挥作用。青年训练班为我党培养了一批抗日骨干,像以后担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的李光军、空降军某军军长权启礼等都是当时的学员。
(三)、中共苏鲁豫皖特委通过总动委会建立了自己的抗日武装。1938年3月,郭子化、张光中利用总动委会的统战关系,从第五战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处取得“第五战区人民抗日义勇队”的番号。特委利用这一番号先后创立了“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两支武装都发展到一千多人,为鲁南、湖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李宗仁率第五战区所属部队全线撤退,郭子化亦率特委人员进入鲁南山区,第五战区名存实亡。第五战区总动委会虽然仅存几个月的时间,但在共产党人的推动下,唤醒了民众,点燃了徐淮大地的抗日烽火。此后,抗日武装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遍地开花。八年抗战,徐淮大地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群众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