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军在占领平津地区后于8月上旬日军部分主力沿平绥线在察、绥地区与第2战区国军部队激战,另一部分(约4个师团)则沿平汉、津浦两线向南进攻。
华北鏖战正酣,日军又将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最大的工商城市——上海。
1937年8月13日,日军驻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及陆军6000余人沿北四川路、江湾路、军工路向中国军队阵地进攻,淞沪会战拉开战幕。为争取主动,中国军队从14日起对日军在上海的各据点实施反击,准备趁日军援兵末到之际,一举歼灭驻沪日军。日军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和舰炮支援,固守待援,中国军队的进攻未能奏效。
8月23 日,日军大批援军在吴淞、川沙登陆成功,随即向罗店、月浦的中国守军阵地猛扑过来。双方鏖战月余,轮番增兵,相互层层包围,阵地犬牙交错,短兵相接,形成拉锯战。罗店全镇毁于炮火,化作一片焦土。中国军队前仆后继的战斗精神令日军胆战心寒,称那里为“血肉磨房”。(www.daowen.com)
日军在罗店受阻,无法作侧背迂回,便改变了战术。9月初,日军将30余艘军舰集中在吴淞口,以排炮轰击中国守军阵地,企图夺取宝山县城。日军除以炮火轰击外,还向宝山城施放硫磺弹,使全城燃起熊熊烈火,工事民房成为灰烬。守卫宝山的18 军583团3营受日军围攻,伤亡惨重,在日军入城后的危急时刻,仍与日军展开血战肉搏,激战两昼夜,500余官兵弹尽粮绝,全部殉国。9月下旬,日军又增派3个师团到上海作战。9月底,中国军队退至蕴藻浜南岸阵地,同时增加兵力,调整部署。双方遂以大场为中心,展开争夺。10月15日,中国军队为摆脱困境,分3路反击,将阵地向前推进。22日,日军大举反扑,中国军队由于日军炮火封锁,粮弹补给困难,忍饥耐渴与敌苦战,3路反击部队约3万人大部分牺牲。日军挟海空优势,不断逼进。10月25日,大场失守。中国军队退至苏州河南岸阵地。10月25日,大场失陷,中国军队腹背受敌,不得不将主力撤至苏州河以南阵地。26日晚,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奉令率800名官兵坚守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谢晋元率官兵孤军奋战4昼夜,毙敌200余人,完成任务后奉令撤退,进入公共租界。
中国军队官兵在掩体后面准备战斗
11月5日,日军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迂回中国军队后方。中国军队为避免被歼,被迫全线撤退。经3个月激战,日军终于在11月12日占领上海。占领上海后,日军乘胜西进,迅速向南京进击,12月6日已到达南京外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