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懋榘,又名卢念刚,1909年出生在福州市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少时求学于福州苍霞洲小学、福州市青年会中学。192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建协和大学政治经济系。在学期间,他积极搜集、珍藏和阅读了许多汉文版和英文版的马恩列经典著作,特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较深的研究,并常撰写文章,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同学同学校反动当局展开斗争。1933年大学毕业后任教于福州青年会中学。由于斗争的需要,他拿起文艺这个武器,开始迈入文坛,从事创作活动,组织学生创作进步文学。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革命倾向性,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明确的战斗意义。他的诗作感情强烈,富有哲理,冲破了当时福建文坛的沉闷空气,像一声清脆的号声,发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先声。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福州工委所属的青年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长、中共闽江工委组织部长、南屿区委书记等职。
1939年底,卢懋榘受上级党组织的派遣来到永安改进出版社工作,主编《现代青年》。为了团结进步文化力量,反对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丑恶嘴脸,他利用约稿、编辑的工作机会,把进步力量团结在一起,把《现代青年》办得新鲜活泼,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同时为更好地宣传抗日,减少被国民党审稿机关审稿时的抽稿、换稿,他时常更换笔名,常见的有“茅居”“新茅”“孟新”等,发表了不少抗日文学作品和政论杂感文章,其鲜明的战斗性,严密的逻辑性和犀利的文笔鼓舞了很多人。他在《现代青年》第一期至第六期上连续发表了5篇政论杂文《理想与奋斗》《精神重于物质》《时间、生命、年龄、事业》《科学的科学》《敬悼蔡子民先生》,这些文章切中时弊,可以说每一篇都是投向卖国贼的“投枪与匕首”,也是提醒人们注意的警钟,有些还是青年修养的箴言。
1940年8月,卢懋榘接受中共福建省委的指示,赴闽北抗日游击区,在崇安担任游击干部训练班教育长,兼教马克思主义哲学。此时正值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环境恶劣,他不幸身染重病。1940年底在崇安遭到国民党反动军队包围,当时他不仅高度近视,又重病在身,情况万分危急,为了使同志们能突围出去,他拒绝同志们抬他走,主动掩护同志们突围,而他却被捕了。
被捕后,他被押送到三元梅列村的“福建省青年训导营”。起初,卢懋榘机智化名为马蒙新,瞒过了军警特务,行动比较自由。他秘密地在狱中建立党小组,领导狱中斗争。有一次受训时,一个反动军官发了一通反共谬论,他当即拍案而起,怒斥他们的无耻行径,引起了整个集中营的轰动。从此,卢懋榘完全被剥夺了人身自由,遭受到种种惨无人道的毒刑。但任凭敌人严刑拷打,他始终拒绝自首和出卖同志。后来卢懋榘的一部分书籍文件被反动派所获,反动派一再威迫利诱他供出组织,工作关系,他坚贞不屈,反动派恼羞成怒,就将他杀害了。(www.daowen.com)
吉山村
卢懋榘1939年离开福州到永安时,曾给弟妹一本纪念册,扉页上题词:“当民族解放时,我们兄弟姐妹团聚”,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同一时期,他用“革命之花,先烈之血”之语题赠当时的一位文学青年。他对党忠心耿耿,对福建革命文学创立的功绩和他那种无私无畏、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同他的英雄形象一样,永远鼓舞着后人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