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方方与刘志本:永安红色记忆

方方与刘志本:永安红色记忆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方走进这家不算大的屋子,大方地与刘志本打了一声招呼。南坑畲红军联络站旧址为了粉碎封锁,两个“同年”经常一起想方法。刘志本还肩负着掩护红军的任务,有一次方方居住在南坑畲,刘志本得知国民党军从吴地方向开来,立即通知方方及时转移。此外,刘志本还经常冒险接待、护送走失的或者路过的红军。新中国成立后,因刘志本属于接头户,而被评为“五老”人员。

方方与刘志本:永安红色记忆

南坑畲地处香炉山脚下,是宁洋、漳平、连城三县结合部。南坑畲方圆数十里,山高谷深,古木参天,溪河纵横,可便捷地在三县之间穿梭往返。在它的“主干道”的边上有一座不是很大的房屋,主人叫刘志本,这里的人都叫他刘道生。他为人豪爽,热情好客,办事极有主见,是南坑畲村比较有文化的人。由于南坑畲特殊的地理位置,刘志本每天都会煮一些茶水供路过的客人解渴,路过的人也都喜欢在这里歇歇脚,喝喝茶,打听一些情况。刘家可以说是门迎八方来客。

1934年深秋的一天,方方带着几个岩连宁边区的红军游击队员,经过化装,也来到了南坑畲。与其他路过此地的人一样,走累了的他也想在这里歇歇脚、喝喝茶,解解乏。但实际上,方方是带着任务来的,想了解这里的一些情况,准备建立一个红色地下交通站,加强岩连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建设。

方方,国字脸,鬓角稀疏,眉毛浓黑而整齐,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看人时,脸上总是带着和蔼的笑容,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微笑时,露出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手臂粗壮,身穿一件旧青布棉袄,看上去十分精神、干练。

方方走进这家不算大的屋子,大方地与刘志本打了一声招呼。刘志本看着这位让人感到亲切的不速之客,热情邀请坐下,端上一碗热茶。方方没有架子,说话和蔼可亲,特别善于接近群众,关心体贴部属,对政治工作和扩大红军都很有办法,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曾表扬方方领导的才溪乡为模范乡。方方和刘志本挺投缘,一见面就聊起了家常,一个聪慧,一个睿智,两人都很善谈,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当刘志本得知他面前的这位就是岩连宁边区大名鼎鼎的红九团政委时,肃然起敬,心情特别激动,他告诉方方,自己也是穷苦人出身,小时候念过几年私塾,也常听闻红军的事情,知道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是为穷人打天下的,想为穷苦人、为革命做一些事情。方方看了看这位举止得体,讲话实诚,时刻透露着一种机智果敢的刘志本,打心眼里喜欢。当得知刘志本与自己同年,也是30岁时,就按照当地客家人的习俗和刘志本做了“同年”。“同年”在客家人眼里,意味着兄弟一般,有一句话说得好:“你我虽则隔省同年,今日天涯相聚,便如骨肉一般。”从此后两人一来一往,亲如兄弟。刘志本家成了岩连宁边区的秘密红色交通站,刘志本经常给岩连宁边区红军游击队探听消息,收集情报,为红军游击队购买、运送洋油、食盐药品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调动几十倍于我的优势兵力,实施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剿抚兼施”的反动方针,对苏区进行经济封锁,妄图一举消灭岩连宁边区红军游击队。红军游击队当时面临无粮、无衣、无盐的困难局面。(www.daowen.com)

南坑畲红军联络站旧址

为了粉碎封锁,两个“同年”经常一起想方法。他们发动群众,把购买来的食盐,以上山拾柴、割草为名,把竹杠凿空竹节,内装食盐,混出国民党关卡;把购买来的西药、电池、雨伞、鞋等,以进山种地为由,放在特制的双层粪桶的最底层,混出关卡。购买的物品较多时,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就分散到几个地方各买一点。据刘志本说:“一次红九团打新桥,打了胜仗,‘同年’方方叫给他买日用品,我讲一次不能给你买齐,要分开几次买,怕给白军发现。我就分别到小陶、双洋,这里买一点,那里买一点。”刘志本还肩负着掩护红军的任务,有一次方方居住在南坑畲,刘志本得知国民党军从吴地方向开来,立即通知方方及时转移。此外,刘志本还经常冒险接待、护送走失的或者路过的红军。

新中国成立后,因刘志本属于接头户,而被评为“五老”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