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五方杂处&永不消失的里弄-永不消失的里弄

五方杂处&永不消失的里弄-永不消失的里弄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的上海三方二界,五方杂处,从总的区域上来讲,聚居的区域性十分明显。形态多样,贫富混居,城市异质性不大,对于研究近代上海的人文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五方杂处&永不消失的里弄-永不消失的里弄

近代的上海三方二界,五方杂处,从总的区域上来讲,聚居的区域性十分明显。同类里弄建筑的房客大体生活水平相近,居住区域也就相对集中,分布与地段的档次和性质大致相吻合,形成旧式里弄集中区、新式里弄集中区、花园里弄集中区等。概括来说,大抵随租界的扩展方向分为几个区域。

旧式里弄作为建设量和保存量最大的类型,分布范围最广,包括原老城厢及附近、早期法租界范围、公共租界大部分区域以及华界靠近租界的区域,按照今天的行政划分来讲,新黄浦东北部(原黄浦区)是石库门里弄住宅的发源地,上海早期的石库门里弄住宅基本位于此处;新黄浦东南部(原南市区)绝大部分为石库门里弄住宅;虹口区、杨浦区、闸北区、普陀区的里弄住宅也基本以石库门里弄住宅为主;唯有新黄浦西南部(原卢湾区)以及静安区,有着数量众多的石库门里弄住宅的同时,也有着少量的新式里弄。这从1911年出版的《上海指南》中也可以有大致的了解:美租界“市面繁荣虽不及英租界,然华洋人皆喜卜居于此,故人烟稠密,广东人及日本人多聚居于此”。公共租界亦为住宅之区,“高楼广厦,触目皆是,静安寺路一带多洋人住宅,白克路、爱文义路、派克路一带多华人住宅”。法租界“市面以公馆马路为最繁盛,住宅多在八仙桥以西”。

新式里弄、已经安装了煤卫条件较好的后期石库门里弄以及公寓里弄、花园里弄则作为居住条件较好的住宅类型,基本集中于当时上海的西南角和西部。其中新式里弄和较为高级的后期石库门里弄(并不是后期石库门里弄的全部)主要集中在上海西部的主要干道静安寺路(现南京西路),并往西伸展到愚园路直至上海西北面的极司非尔公园(现中山公园);类似的区域还有一片在虹口四川北路……[16]而公寓里弄、花园里弄等建造标准更高的里弄住宅则主要集中在徐汇区。

不过虽然在总体分布上有着较为清晰的聚居特征,近代上海在局部却体现了适当混居的社会特征,不同富裕程度的居民出现了一定的混居,从建筑方面来看,同一地块常会建造不同类型标准的里弄住宅,并且在同一处里弄建筑中还会出现大宅、公馆、洋房等,与其他标准化的里弄住宅单元共存,作为里弄的建造者、出租者、土地的投资者、或者较为富有的住户的居所。形态多样,贫富混居,城市异质性不大,对于研究近代上海的人文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此类情况目前保存的实例较多,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

图3-14 景安里(www.daowen.com)

1.旧式里弄(石库门里弄)中建造一处大宅供业主使用,该处大宅往往建筑等级较高,并且内外装饰更为华丽,造型也更为庄严,譬如在单开间或者双开间为主的里弄中,有三开间大宅或者双进深的院落式住宅,相比较其他单元,占地更大。比如济南路景安里,弄内以单开间或双开间后期石库门里弄为主,唯13、17号两幢为大宅,分别命名寄庐、逸庐(旧时上海的大宅多用某庐命名),该两幢大宅占地较大,外部石库门装饰更为华丽,建筑内部也更为精美(图3-14、图3-15);另有上海厦门路洪德里内的一幢房屋,即为双进深三间二厢式的大住宅;又如江宁路承德里、北京东路余荫里、康定东路归仁里内,则有围绕天井建造走马阳台的大住宅,这些都是当时业主使用房屋的一些实例。在旧式里弄中,大宅的形式多为传统的院落式住宅或者更大规模的石库门里弄,鲜少采用西式住宅,这种情况仅在老城厢偶有发现。

图3-15 景安里

(上:大宅寄庐;下:标准单元)

2.新式里弄中建造一处大宅供业主或较富有的住户使用,该处大宅往往为独立式的花园洋房,位于弄底或者弄口,拥有独立的院落花园,在建筑造型上与周边里弄单元相仿但更为突出。

3.花园里弄中建造一处占地规模、花园面积明显大于其他,建筑造型更为复杂华丽的单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