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老城厢地区的永不消失的里弄

老城厢地区的永不消失的里弄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规模来看,老城厢附近的旧式里弄在本来就面积较小的街区,每处里弄划分的规模较小,而且用地也较为零乱。图3-4老城厢低矮简朴石库门在老城厢附近还有一种情况较为特殊,因老城厢内的道路相对较为狭窄,街区地块零散,经常会发现大门面向道路的单幢或两三幢的石库门建筑的建造,该类建筑多以多开间、三开间居多,建筑的外立面装饰较为华丽。

老城厢地区的永不消失的里弄

老城厢虽然不是最早出现里弄建筑的区域,从地域上来讲,也没有获得最大的建筑量,但在该区域中,近代文明的痕迹与中国传统的运作方式、宅第理解、邻里特点相交融,夹杂着充满细节和变化的中式生活的节奏,呈现出不同于任何区域、颇有趣味的里弄建筑形态。

从规模来看,老城厢附近的旧式里弄在本来就面积较小的街区,每处里弄划分的规模较小,而且用地也较为零乱。一个街区内极少被一处里弄所占据(这种情况在原租界范围还是时有发生的),一般情况下基本要容纳15处以上里弄。因此,每处里弄整体规模不会很大,少有居住单元超过10个的,一个弄口进去往往仅有2~3幢的情况也较为普遍。这与老城厢内原本较为复杂的原地籍的归属以及划分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直接体现在里弄单个规模必定较小,并且用地凌乱、参差不齐(图3-1),不会如老城厢以外的地区一样,在空旷地段划分地籍地块,地块一般情况下较为整齐(图3-2)。

图3-2 老城厢以外较大的里弄规模

老城厢附近的旧式里弄似乎一直停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并没有受到太多旧式里弄向前发展的影响。首先,单开间的普遍流行相对影响较小,许多在1925年之后建造的旧式里弄仍然有双开间或者三开间的建造,这种情况在原租界范围内并不多见;其次,里弄的天井围墙都较为高耸,貌似极少受到里弄建筑发展后期时,围墙适度降低以追求更多的日照的影响;再次,从里弄的装饰特征来看,老城厢附近的旧式里弄的石库门装饰更为华丽,用很多外国学者的观点来阐述,就是这种原本只是出现在西方公共建筑上,而对于居住建筑过于夸张的装饰,竟然被普遍采用,大量可见的巴洛克洛可可的山花装饰,而原租界范围内则相对更加实用些,主要是以几何装饰为主。这些特点主要与居住者相关,老城厢附近里弄建筑的居住者大多为中国人,而且是较为传统的中国人,因此比居住在上海其他地方的人更多的追求建筑外观的威严、建筑的华美以及居住空间,在房屋的威严与较好的日照之间更加倾向于前者。

(www.daowen.com)

图3-3 老城厢高大精美石库门(围墙高度5米)

另外,老城厢内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石库门,与该类围墙高耸、装饰华丽的石库门(图3-3)完全相反。天井围墙降低,但仍不同于部分后期石库门接近2米的高度,还是保持一定高度,但建筑基本无任何装饰,不设线脚、窗楣等,石库门也大多为粗石门框,无山花柱式等任何装饰,十分简朴(图3-4)。该类旧式里弄并不是因为建造的时间很早,还保有早期石库门简朴的外部装饰,根据对于老城厢内部现存里弄建筑的排查,发现不同于建筑装饰也相对简单的苏州河以北地区,老城厢内部该类建筑往往仅仅是由于装饰较少,建筑造价相对较低。因此,也会在老城厢内看到一种情况,建筑从外表看像极了装饰极少的新式里弄,两层,单开间,低矮的围墙,不设天井及石库门,进入建筑内部会发现,除去建筑外部,其本身是典型的后期石库门制式,至于少见的不设天井及石库门,更加合理的解释是建筑被去除了所有无实际使用意义的装饰。

图3-4 老城厢低矮简朴石库门(围墙高度3米)

在老城厢附近还有一种情况较为特殊,因老城厢内的道路相对较为狭窄,街区地块零散,经常会发现大门面向道路的单幢或两三幢的石库门建筑的建造,该类建筑多以多开间、三开间居多,建筑的外立面装饰较为华丽。严格来说,这类建筑因规模相对较小,不应归入里弄建筑的范畴之内,但是因其在一定区域内存量较大,且对于街景风貌的作用较大,应予以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