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作平台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作平台研究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9.1构建与雇主互动机制的模式传统合作的模式与路径选择包括三个阶段,即双方的合作停留在意识阶段、简单的涉及和参与阶段、较深程度的支持合作阶段。全面合作模式包括两个阶段,即产业界成为与大学合作的主动参与者和双方成为战略合作者。一是大学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或从现有机构中委派专人负责与产业界的协商与谈判。图9.3高校与雇主协同路径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作平台研究

大学生具备的就业能力如何、是否达到了社会的需求水平,验证的标准主要来自雇主和社会的评价(Wilton,2008)。高校应该积极发展与各种企业的战略联盟关系,因为企业是高校组织发展外部环境中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构建与雇主的互动机制,“合作连续统一体”(partnership continuum)模型(如表9.1所示)可以作为一种参考。在这个模型中,大学与产业界的战略合作的发展是沿着一个连续统一体前进的(Moreau et al.,2006)。一个组织最基础的需要(也就是生存与安全需要)必须在该组织移向战略合作需要(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得到满足。此模型将合作模式分为两类,即传统合作模式和全面合作模式。

表9.1 构建与雇主互动机制的模式

传统合作的模式与路径选择包括三个阶段,即双方的合作停留在意识阶段、简单的涉及和参与阶段、较深程度的支持合作阶段。在意识阶段,双方的合作只停留在必需的合作方面,企业只在需要招聘员工时与高校发生关系,主要通过职业招聘会和面试等形式招聘大学毕业生来实现合作,此阶段不存在双方主动的合作。在第二阶段,双方在学生培养上开始合作,主要是通过与产业界合作,在大学建立产业界的咨询委员会、产业界对大学的研究进行赞助、在学生实习上提供便利等方式来实现,但这些合作都不是建立在战略合作基础上的,因此在该阶段产业界对产学合作的关系还不主动积极。阶段三是支持阶段,此阶段企业与大学的合作程度进一步加深,产业界开始成为培养学生的顾问、为大学提供硬件赞助、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讨论,产业界的相关人员成为大学的客座教授、支持学生团队的活动等,但此阶段还是需要大学积极地维护合作关系。

全面合作模式包括两个阶段,即产业界成为与大学合作的主动参与者和双方成为战略合作者。在全面合作的第一阶段,产业界积极地与大学进行合作,主要通过赞助有风险的大学创新计划、积极支持整个本科生培养计划、提供稳定的奖学金计划(包括教师基金)、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等途径来实现。全面合作的第二阶段是合作的最高阶段,即双方成为战略合作者,此时双方的合作都是基于战略考虑的,合作是自发和主动积极的,主要通过产业界成为大学主要赞助者并积极执行赞助,企业和大学联合办学等途径实现。从以上两类合作模式可以看出,产业界和大学之间的合作类似一个连续体。(www.daowen.com)

行动可以在传统的合作阶段,即意识阶段、参与阶段和支持阶段发生次序颠倒,但战略合作者阶段不能在没有传统参与阶段获得保证前取得成功。基于与大学合作的实践经验表明,产业界与大学需要用五年的时间达到战略合作者的阶段。大多数的企业和大学的合作都处于典型的传统合作阶段上。

大学能够通过改变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来促进与产业界的长期合作,建立互动机制,具体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大学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或从现有机构中委派专人负责与产业界的协商与谈判。为了能使产学合作更有效,大学应该设立相应的专业工作人员(包括谈判代表),这些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和清楚产学合作的重要性及相关的政策。专业的产学合作工作人员是参与产学合作的设计、执行和谈判最多的人。但从现有的大学体制看,很少有这样的专业人员,即使有这样的专业人员,他们也很少有谈判取得成功使产学合作顺利建立和发展的完善的知识基础。一个成功的和有较多成果的合作不只是填写表格和依据模版办事,它需要专业人员的设计和系统的安排。此类专业人员学校可以通过全面的培训来培养,培训可以依托于专业协会或社会团体。大学应该拨出一笔专项基金来支持和鼓励此类专业人员参与相关的培训。尽管短期看这是一笔支出,但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来看,增强与大学生未来雇主的合作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二是大学应该建立详细的与产业界合作的相关机制,建立说明产学合作的贡献与需求、大学与产业界合作的详细协议框架。大学和产业界的详细合作框架的制订,能够提高发起合作协议并成功协商的概率,这需要通过创建一个合作机制来实现。该机制决定了由各方取得的成果的数量和性质,应怎样使得双方对合作的成果有合理的权利。这样的机制将为双方达成相互理解提供基础,可以满足两个参与机构的使命和其优先考虑的事,让双方所得权利与其全部的投入和对合作项目的贡献相对应。

雇主作为高校就业能力开发的最重要利益相关者,是人才的需求者,是就业能力需求信息的提供者和评价者,也是就业能力形成的主要开发者,因此高校需要和雇主建立稳定的强关联的协同网络,如图9.3。高校与雇主之间既存在着资源互补的关系,又存在组织目标不一致的问题,高校与雇主协同开发运行机制的构建成功与否,与双方利益能否最大化、资源、制度、体制等众多因素相关。因此,高校与雇主的合作应该由浅入深、由点及面。高校与雇主合作首先可以从招聘会开始,雇主在需要招聘员工时与高校发生关系,通过职业招聘会和面试等招聘毕业生的方式来实现协同。此阶段雇主与高校的协同程度不高,高校教师、学生可以从招聘会、面试中获取就业的需求信息。经过招聘会和面试,高校与雇主之间的信息交流加强,双方在学生培养上可以开始合作,加强协同程度。这可以通过高校与雇主合作在高校建立产业界的咨询委员会,雇主与高校教师的产学研合作,雇主为高校提供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来协同。随着合作的进一步加强,高校可以聘请雇主成为培养学生的顾问、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和讨论、聘请雇主中的相关专业人员成为大学的客座教授等。

图9.3 高校与雇主协同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