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途径研究:建立协同机制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途径研究:建立协同机制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本书前面内容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途径的实施环节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优化、培养途径创新、师资水平提升、就业服务创新、大学生社会网络成员协同等方面。中国的职业资格认证逐渐与国际接轨,考试更加注重职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和通用能力。其二,创建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当前中国高校大多是以成立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创业研究为主,也有将创业教育职能放在经济院系或管理院系的。

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途径研究:建立协同机制

在制订合理的大学就业能力开发目标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措施的实施来实现目标。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措施创新主要表现为明确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方法与手段,包括改善现有教育管理体系,制订鼓励合作的管理机制等。从本书前面内容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途径的实施环节主要包括课程结构优化、培养途径创新、师资水平提升、就业服务创新、大学生社会网络成员协同等方面。

培养途径的具体落实措施包括加强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培养,将创业教育纳入培养计划,学校积极维护和发展实习、实践基地,对实习加强指导和完善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国内外其他高校交流,积极组织社团活动等子项。基于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

其一,可以将职业资格教育引入人才培养环节。中国的职业资格认证逐渐与国际接轨,考试更加注重职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和通用能力。职业人员能力的发展越多元化,在市场上的就业机会就越多,多层次、全方位已成为职业资格认证的发展方向。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和鉴定可以为劳动力市场提供真正高素质的后备力量,是开辟通向复合实用型人才的捷径。但是现阶段有些大学生对职业资格认证的信息的认识不全面,存在盲目考证的现象。

高校可以从现有职业认证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学生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指导,使其清晰认识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高校还应该适时引进职业资格认证培养方式,可以在课程教学中针对某种行业资格证书进行备考指导,融入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如财务管理类课程可以在课堂中教授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可以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指导,借助社会机构来共同完成,让专业机构参与到大学生职业化教育和培训当中,与目前的校园学术教育形成良好的互动。另外,企业利用社会培训机构来完成大学人才的招聘是较好的省钱省力的办法。

其二,创建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简言之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教育,高校是创业教育的主体。高校由于其办学特点和学科专长不同,创业教育模式各具特色,各有侧重。高校创业教育不仅要关注如何进行创业教育,也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高校创业教育并无统一、权威的最佳模式。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模式主要分为两类:聚集模式和全校性创业教育模式。这些模式为美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组织保证,也值得中国高校学习借鉴。当前中国高校大多是以成立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创业研究为主,也有将创业教育职能放在经济院系或管理院系的。通过对中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进行分析,本书发现高校创业教育形成了科技孵化模式、师生一体模式和分化拓展模式。这三种模式并非界限分明,而是交叉互补,相互渗透(葛莉,2011)。因此,高校要根据自己的特色确定自己的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创业教育机制,开展对学生的创业教育。高校内部的创业教育机制的建设首先应该设立创业教育的目标,然后实施,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教育,对创业教育机制进行定期的评价等。(www.daowen.com)

其三,积极发展实习实践基地,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与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政府部门等无疑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最好的平台,所以学校应该着重同相关企业、政府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把相关的企业、政府部门作为稳定的实践教育基地。实践教育也可以在校园内进行,包括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实践基地等。

在发展实践基地的基础上,高校应该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指导机制。高校应该从学校和院系两层组织来同时实施,学校为实践教育提供制度保障,而院系可以成为管理和指导学生实践教育的主体。因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实践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是存在差异的,很难由学校统一来制订实践教育的内容和加以个性化的指导,而院系能够实现这一点。院系首先应该根据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目标,制订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高校在进行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时,应该根据本校的就业能力开发目标,来设计实践教育的内容、实践教育的实施方式、实践教育的评价机制等,以提升实践教育质量。此外,实践教育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课外科技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来实现。

其四,加强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交流。当今国际化已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成为现实。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跨文化理解力的大学毕业生已成为高校的培养目标之一。从组织理论的角度看,组织的外部环境也包括与其竞争或合作的各类组织。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尤其是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国内外同类和不同类别的高校建立伙伴关系,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访,提高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理解力等。

其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与人相处的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这也是一种情境教育方式。从现在校园文化的发展现状看,随着学分制、学生自主选课制的实施,班级文化在淡化,而学生社团成为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学生社团其实是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真实的情境,人际交往能力、表达和倾听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等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都可能在参与社团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社团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一些专业协会、学生会、团委等,它们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张燕玲,2007)。高校应该从领导、组织、制度、资金等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与支持,规范学生社团的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