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洞理论。在和社会网络中不同的成员发生联系时,大学生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

大学生就业能力协同开发机制的实证研究

5.1.2.1 社会网络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框架

社会网络是指由一组社会行动者(如个人或组织)及其社会关系构成的社会结构(Emirbayer et al.,1994)。在这一社会结构中,社会行动者相互联系,相互发生影响,通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传递了信息、知识、价值观,使得社会网络具有获取信息、知识,形成价值观的功能,进而产生了对个人或组织利益的正向影响。

随着社会网络概念及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成为社会学的重要分析工具,随后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都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引入自己的研究领域。社会网络相关理论或者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相关理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微观层次,主要是针对社会网络与微观个体行为的研究,其实质是一种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从网络结构角度出发的分析;另一个是宏观层次,主要是将社会网络作为社会资本进行分析,将其纳入社会资本理论之中。由于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属于微观层次的主体行为,因此本书只从社会网络对微观个体行为的分析视角进行理论归纳。微观层次的社会网络理论主要有以下两个重要核心框架。

一是从社会网络中的社会行动者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即从联结的强弱角度出发,将关系区分为强联结关系和弱联结关系。回溯现有文献,社会网络中强关系和弱关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Granovetter在1973年的文章《弱关系的力量》中提出来的(郭云南等,2015)。社会网络的行动者依赖联结产生联系,从互动的频率、感情力量、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来进行区分,联结是社会网络分析的最基本分析单位,联结可分为强联结和弱联结。强联结是在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社会行动者间发展起来的,而弱联结是在上述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社会行动者间发展起来的。在社会网络中,社会行动者通过社会网络可以获得信息、知识、资源等。其中,由于社会行动者之间的社会特征的不同,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弱联结关系代表了网络的异质性。弱联结关系是社会行动者获得无冗余的新信息、知识的重要渠道,但在弱联结关系中,社会行动者获得资源的可能性相对强联结关系要低。强联结关系是资源获得的重要渠道,但由于强联结关系中社会行动者之间在社会经济特征方面存在相似性,因此社会行动者通过社会网络获得的信息往往具有较大的重复性和剩余度,获得的知识也往往具有冗余性,从而对个人的帮助不大;但由于强联结维系着不同社会行动者之间的亲近、频次相对较高的接触,进而拉近了“空间距离”,因此强联结关系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流动,有利于资源的获取。强联结反映了强烈的、充满感情的和长期的、累积性的相互联系。社会行动者之间的信任和了解,增加了行动者互相交换意见的意愿和达成共识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成员间的相互信任进一步增进,从而在网络成员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互惠的知识协作、知识交流关系。

二是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洞理论。“结构洞”(structural holes)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博特(Burt)于1992年在《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一书中提出,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网络中存在的不同的网络结构形态,不同的网络结构形态给社会网络的行动主体带来不同的影响。结构洞是指社会网络中的“洞隙”,即社会网络中某个或某些社会行动主体和一些主体发生直接联系,而和另外一些主体不发生直接联系,进而形成了联系的洞隙,这些洞隙的存在导致网络中的行为主体之间不能直接建立连接或者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出现中断(崔海云等,2016)。如果两个社会行动主体在社会网络中缺少直接联系,他们的联系需要通过第三方发生,那么这个第三方就成为这一社会网络中的结构洞,即该第三方就占领了关系网络中的一个结构洞,社会网络中存在的结构洞可以为处于该位置的组织和个人带来信息和其他资源上的优势。博特认为,个人在网络中的位置比关系的强弱更为重要,其在网络中的位置决定了个人的信息、资源和权力(崔海云等,2016)。因此,一个社会行动主体占据的结构洞越多,他拥有的信息、资源和权力就越多。(www.daowen.com)

在上述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很多文献将上述两类思想进行综合,认为可以从网络规模、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异质性几个指标去研究社会网络对社会行动者行为的影响(吴晓波等,2014)。

5.1.2.2 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习得的影响路径

从中国大学生成长的现实角度看,大学毕业生在职业认知、就业能力形成的过程中经常受到父母及其他长辈的指导;他们会与毕业校友、在读的同学进行交流,以获得职业相关信息和知识;也会因为看到毕业校友成功的职业经历而树立职业意向,并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认知,提升就业能力。父母、毕业校友、学校老师、雇主与大学生之间发生联系,构成了大学生的社会网络。可以这样认为,大学生的社会网络为其提供了职业相关的信息资源(张文宏等,2013)和“关系”资源:信息资源包括就业信息、雇主的情况以及对招聘员工的要求,也包括雇主、家长亲友、毕业校友提出的职业相关建议以及帮助大学生准备职业岗位申请的相关材料等;“关系”资源包括社会网络中的成员帮助大学生推荐职业岗位,安排与雇主或相关人员见面,帮助解决实习或直接提供职业岗位等。在和社会网络中不同的成员发生联系时,大学生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当大学生与家长、毕业校友、老师等社会网络成员关系越密切,信任程度越高时,大学生就越愿意与他们交流,并接受他们的指导,以获得所需的就业信息、就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认知水平,并最终转化为就业能力。雇主是重要的职业相关信息的提供者,学生通过和雇主的接触、交流,或者通过去雇主企业实习接受他们的指导,进而获取职业相关信息,提高其职业认知水平,进而提升其就业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