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拓展茶产业链:丰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价值

拓展茶产业链:丰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价值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茶和茶文化的发展史,还能观察到在中国历史上不论是儒家、释家、道家或民间人士都非常重视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文明,非常重视茶与文化的结合。民间人士则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形成各有特色的社会习俗。尤其是杨彭年与书画家陈鸿寿合作,刻制出融诗文书画与紫砂艺术为一体的《曼生壶》,使茶文化有了新的载体。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就是茶与文化结合的奇妙之处。

拓展茶产业链:丰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价值

研究茶和茶文化的发展史,还能观察到在中国历史上不论是儒家、释家、道家或民间人士都非常重视茶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文明,非常重视茶与文化的结合。

把饮茶和修身养性结合起来;释家提出茶禅一睬,把饮茶与修祥悟道融为一体;道家重视茶的怡情养性功能,认为饮茶能轻身换骨,并追求精神的永恒。民间人士则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形成各有特色的社会习俗。

从上述理念引申开去,茶与文化的结合就有了多种形式的载体

在《茶经》这部茶叶专著中,就载有著名诗人有关茶的诗句。如西晋作家左思《娇女诗》中:“止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领。”张盂阳《登成都楼》中:“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据茶史家朱自振先生调查,自晋及清,我国咏及茶事的广义茶诗大约有一万七八千首。著名诗人几乎都有咏茶的诗。其中最为世人传诵的则是唐代诗人袁高的《茶山诗》,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和唐·皮目休的《茶中杂咏》,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茶中十咏》等。

有名的茶书(法)、茶画虽然没有茶诗那么多数量,但其中佳作载入史册者也不少。有关茶的书法作品,就有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唐代怀素的《苦笋帖》;宋代苏轼的《啜茶帖》《一夜帖》,蔡襄白《精茶帖》;唐寅的《瘦坐》;清代了敬的《论茶六绝句》等三十四种。描写茶事的名茴,则有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豳》,宋代刘松年《斗茶图》,元代赵原《陆羽烹茶图》,明代文徵明《惠山茶会图》。唐寅《品茶图》,清代金农《玉川先生煎茶图》,近代则有傅抱石的《蕉阴煮茶图》等。(www.daowen.com)

篆刻艺术作品中,清代黄易与赵之琛都刻过“茶熟香温且自看”的闲章,童大年有“天地一壶间”的闲章。

与茶有关的艺术作品更多。从唐代起各地名窑就烧制出著名的陶瓷茶具。如越窑在唐代烧制出“青瓷荷叶盏、托”和“秘色瓷茶盂”,从紫砂茶具问世后,明代制壶大师供春、时大彬、惠盂臣和清代的陈鸣远、杨彭年、邵大烹都曾制作出传世的紫砂茶壶。尤其是杨彭年与书画家陈鸿寿合作,刻制出融诗文书画与紫砂艺术为一体的《曼生壶》,使茶文化有了新的载体。

历代茶人,尤其是精通文学艺术者,把他们的理想和追求融入与茶相关的文化艺术作品之中,使这些作品鲜活起来,厚重起来,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珍品,甚至成为国宝。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就是茶与文化结合的奇妙之处。茶不与文化结合,就是普通的农产品,一旦与文化结合起来,就成为有生命、有灵魂的东西。它的价值就成倍成几十倍地提高了。

在当代社会中,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茶与文化的结合,也必然有新的延伸,新的形态,新的载体。它可以和现代艺术结合起来,用于茶艺演示;可以和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结合起来,在茶馆剧场和盛大的茶会上演出;也可以制成光盘、拍成电影和电视剧供人欣赏,成为新的文艺作品,成为现代人生活的新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