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代时尚:缂丝成为时尚与艺术

宋代时尚:缂丝成为时尚与艺术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五代十国到两宋三百余年,以宋代为例,发展最为突出的是缂丝,其与刺绣一样,多以名人书画为稿本再创作织绣艺术品,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宋锦在京师汇集了当时全国著名品种,其中即包括蜀锦。关于缂丝,古文献上有“刻丝”“克丝”等多种称谓,自明代始定为“缂丝”。至宋代,缂丝达到了鼎盛期。南宋缂丝除临安外,云间亦成为著名产地,涌现出朱克柔、沈子蕃、吴煦等缂丝名匠。宋代的罗更是风靡一时,为江南名贵丝织品。

宋代时尚:缂丝成为时尚与艺术

五代十国到两宋三百余年,以宋代为例,发展最为突出的是缂丝,其与刺绣一样,多以名人书画为稿本再创作织绣艺术品,成为当时的一种时尚。

据《蜀锦谱》《辍耕录》记载:北宋彩锦有四十余种,南宋有上百种,且名目繁多。宋锦在京师汇集了当时全国著名品种,其中即包括蜀锦。成都为官营锦院,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诰锦、臣僚袄子锦。而京都锦院中的织工,多来自成都,故作品样式亦多取自蜀锦。宋锦对后世影响很大,以至明清时期曾大量仿制,史称“仿宋锦”。宋初,部分织锦沿用唐代初创的纬显花夹经斜纹或平纹组织;宋代织锦到后期,几乎都是纬显花夹经斜纹组织。

关于缂丝,古文献上有“刻丝”“克丝”等多种称谓,自明代始定为“缂丝”。缂丝是在汉代毛织物—辍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始移丝织,但仅为小件作品。如唐代缂丝绦,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缂丝制品。至宋代,缂丝达到了鼎盛期。当时以定州为生产中心,多做书画包首或经卷封面,也不乏大件作品。南宋缂丝除临安外,云间(今上海松江)亦成为著名产地,涌现出朱克柔、沈子蕃、吴煦等缂丝名匠。(www.daowen.com)

宋代刺绣亦受书画影响,作品主要用于观赏,并以书画名家为粉本。特别是皇家对其偏爱有加,宋徽宗于崇宁年间(1102—1106)在皇家画院设立山水、楼阁、人物、花鸟画绣专科;皇宫文绣院从全国各地征召而来绣工三百余人,如思白、墨林、启美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绣匠。他们的作品极力模仿和追求书画的笔意和神似及其色彩和墨韵效果,达到了“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的另一重艺术境界。正如明代张应文《清秘藏》所评价:“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得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谗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宋代以绫做官服面料,需大量紫绫、花绫,同时还要向辽、金、西夏馈赠,用量之大,前所未有。当时开封有绫锦院,湖州有织绫务,各地都织不同明目的花绫,如赵州狗蹄绫、柿蒂绫、寺绫等。宋绫以斜纹地斜纹花为主,但在斜纹结构和花纹显现上变化多端。宋代的罗更是风靡一时,为江南名贵丝织品。当时润州专设织罗务,每年贡御服花罗数千匹,有孔雀罗、瓜子罗、春满园罗、宝相花罗等。宋代绫罗织物上的花纹较前世更为丰富,呈现出来自由流畅、清新活泼的具有写实风格的纹饰。而其织锦、缂丝和刺绣织物上的纹饰图案,题材扩大、纤丽典雅、寓意吉祥,更贴近于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