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古都产生的原因

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古都产生的原因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古代,都城的产生是与国家的建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有所谓“匠人营国”的说法,所谓“营国”,就是建造都城。有些学者认为,只有天子的都城才能被称为古都,而诸侯国的都城是不能被称为古都的。也就是说,只有天子之都,如商代的安阳殷墟所在地、周代的镐京、洛邑所在地,才能够被称为古都。这种全国都城的地位是没有人会提出质疑的。在这种复杂的历史情况下,人们对古代都城的研究最容易产生混乱和分歧。

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古都产生的原因

在中国古代,都城的产生是与国家的建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有所谓“匠人营国”的说法,所谓“营国”,就是建造都城。早在夏、商、周三代,有数不清的农耕部落发展成诸侯国,每个诸侯国都在营建自己的都城,即“营国”。这时的天子,也有自己的都城,其建造的规模要大于诸侯国的都城,从而形成政治上的等级差别。有些学者认为,只有天子的都城才能被称为古都,而诸侯国的都城是不能被称为古都的。也就是说,只有天子之都,如商代的安阳殷墟所在地、周代的镐京、洛邑所在地,才能够被称为古都。

春秋左氏传》曰:“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尔雅释地第九》)这个解释提出了一个判断都城的标志,即建造有祖先宗庙的城市才是都城。这是与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天子为天下大宗,故而在天子居住的城市里必然建造有祖先的宗庙,又被称为太庙。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权,仍然在太庙祭祀祖先。而天子的其他儿子则被分封到全国各地,建立诸侯国。就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而言,天子所居住的城市称为“都”,而诸侯居住的城市则应称为“邑”。

但是,每位诸侯的嫡长子作为继承者,皆会在自己居住的“邑”中建造自己的宗庙,以祭祀自己的祖先。而诸侯的其他儿子则被分封在诸侯国内的不同城镇,被分封者称为大夫。就诸侯与大夫的关系而言,诸侯所居住的城市称为“都”,而大夫居住的城市则被称为“邑”。因此,就古代的都城而言,有天子之都与诸侯之都的区别。天子与同姓诸侯之间存在着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而天子与异姓诸侯之间则不存在同宗的关系,各有各的宗庙,也就各有各的都城。

在西周初年的北京地区,既有与周天子同宗的燕国,又有与之异姓的蓟国。燕国诸侯所建造的城市,被称为燕都。而黄帝(一说尧帝)后裔居住的城市,则应该被称为蓟都。此后,燕国攻灭蓟国,蓟都也就被改为燕都。在周天子执政的时期,镐京和洛邑先后成为天子之都,晋、齐、鲁、燕等诸侯国也有自己的都城。从全国政治中心的角度而言,当然是周朝的西京与东都是天下之都,而其他诸侯国的都城是无法与之相比的。但是,当周天子已经被诸侯取代,天子之都已经失去全国政治中心的地位,形成春秋战国的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时,每个诸侯国的都城皆是各诸侯国的政治中心,造成同时出现多个政治中心,也就是出现多个都城并立的局面。

秦朝攻灭六国,一统天下,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秦朝的都城咸阳也就成为全国唯一的都城。此后,汉朝建立,实行的是封国与郡县并列的制度,在全国各地,既有郡县的治所,也有诸侯国的都城。但是,这时的人们已经不把诸侯国的都城视为统治中心的都城了。汉代在北京地区先后分封有燕国及广阳国,蓟城先后成为燕王及广阳王居住的城市,这时的燕王与先秦时期的燕王虽然名称相同,特权相似,而汉代的燕都却无法与先秦时期的燕都相比了。其他汉代分封的诸侯所居住的地方,也很难再产生先秦时期诸侯国都城那样大的影响了。(www.daowen.com)

秦汉以来,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多次出现一统局面与分裂割据局面交替出现的情况。在大一统时期,各个王朝都建有帝王之都,如汉、唐两代的长安,元明清时期的北京,皆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这种全国都城的地位是没有人会提出质疑的。但是,与大一统时期共存的还有分裂割据时期,如周朝灭亡后的春秋战国时期,汉朝灭亡后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唐朝灭亡之后的五代十国及辽、宋、西夏与金、宋、西夏对抗的分裂时期等。每当进入分裂割据时期,就会出现多个政权的都城并立的局面。

在这种复杂的历史情况下,人们对古代都城的研究最容易产生混乱和分歧。因为有的割据政权存在的时间太短,控制的区域范围太小,几乎没有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影响。对于这种割据政权所建立的都城应该如何加以判断,也就变成了极为棘手的问题。如在五胡十六国时期由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都城,又如在唐代的“安史之乱”中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建立的都城,是否有资格被认证为都城,争议颇为激烈。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大大小小的都城,其中的许多都城的建造者,都没有在都城中设置祭祀祖先的宗庙,却仍然是一个政权的统治中心。先秦时期所产生的分封制在秦朝以后仍然长期存在,作为巩固统治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这以后由帝王亲自分封的众多诸侯所居住的城市,已经失去了古代都城的意义。自汉代以来的历朝帝王,在营建都城时,逐渐意识到太庙作为都城重要标志的地位,故而总结出“左祖右社”的都城模式。“祖”指太庙,“社”指社稷坛。只有帝王的都城才能有“左祖右社”的建置,而在诸侯居住的城市中,只能设有社稷坛,而不能设置太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