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官学教育的时兴时废相反,私学在这一时期颇为发达。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东汉,但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的发展。私学不仅在质量和规模上超过官学,而且分布面更广,类型更广泛,成为当时教育的台柱和重心。魏晋南北朝私学教育发达大体有以下这样一些原因:
1.战乱连年,政局不稳,政权更迭频繁。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的时期,战事不断,一些统治者纵然想留心教育,也常常无暇顾及,不得不把教育放在次要的地位。加上政权更迭频繁,教育政策也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出于对传播文化的责任感和对教育的热爱,纷纷设帐招徒,培养后进。如魏国的魄禧、管宁,蜀国的向朗,西晋的杜夷、束哲、孙子范,南朝的刘工献、沈麟士,北朝的高允、刘兰等。他们的教育实践既使汉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又为各政权特别是各少数民族政权培养了必备的人才。
2.儒、道、佛、玄并存,学术思想比较活跃,出现了又一次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界百家争鸣的局面对私学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各学术大家为弘扬自己的学术思想而创办私学,传授经籍。如南朝时张讥、杜京产和沈道虔创办了道家私学,赵僧岩和邓郁创办了佛家私学,至于儒家私学就更多。同时,除了儒、道、佛私学外,更多的是各家兼修的私学。如陈代的徐孝克“旦讲佛经,晚讲《礼》《传》”,受业者数百人。又如名儒雷次宗在鸡笼山聚众教授,儒佛并重“好释氏、老庄、兼明道术”的徐伯珍,更是儒、道、释并重。
3.“九品中正制”的选士制度和教育等级性的加强造成了官学不振、有名无实。“九品中正制”造成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这无疑极大地打击了普通百姓和庶族地主子弟求学的积极性,官学等级性的加强也限制了平民子弟进入官学学习,而只能进入以平民子弟为主要招生对象的私学。另一方面,门阀世族地主在文化上竞相以门风相标榜,一般都极为重视家学。私学在门阀世族地主那里以“家学”的形式表现出来。门阀世族家学的发达,既是推动这一时期私学昌盛的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其本身亦构成了这一时期私学的重要内容。(www.daowen.com)
4.私学的繁荣昌盛与当时统治者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或扩大自己的势力,给予私学以一定支持。如诸葛璩“勤于诲诱,后生就学者日至。居宅狭陋,无以容之。太守张友为起讲舍”。再如始安王遥光等为昊包讲学,“立馆于钟山下”,梁武帝为周继之讲学,“开馆于东郭”。还有的帝王给予私学各种“赠遗”和“资给”。
另外,宗族组织的发展也推动了私学的兴盛。魏晋南北朝的宗法组织远比两汉强大,除大地主的田庄以外,许多自然村落也都聚族而居,而教育是维系这些宗族组织的一个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