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周教育管理制度三、入学与修业规定

西周教育管理制度三、入学与修业规定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史籍记载看,西周的统治者非常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纳入了政治轨道,对官学的管理比较严格,已形成一定的管理制度,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据史籍记载,周代已把视学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制度。在教师管理方面,也有了初步定制,教师由官吏及退仕兼任,多为世袭,并已有初步的教师规范。(三)入学与修业西周时期,对就读者的入学年龄与修业期限已有明确规定,也是当时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

从史籍记载看,西周的统治者非常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纳入了政治轨道,对官学的管理比较严格,已形成一定的管理制度,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一)设立了教育官员

周礼》记载:“宰”(官名,商代始置,西周沿置,主管王家内外事务春秋时称为太宰)为六官之首,一总“教典”。西周的国学由大乐正负责,乡学由大司徒负责,各自的职责都有明确规定。大乐正掌管礼乐,兼管国学,统领各级教官,大司徒掌管土地、人口、赋税和主管乡学。《周官·地官·司徒》指出:“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大司徒除直接施行“乡三物”(当时称六德、六行和六艺为乡中三事:六德为知、仁、圣、义、忠、和;六行为孝、友、睦、姻、任、恤;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之教以外,还要在教育行政事务方面负责颁行教法、考查学生、选贤贡士等。

(二)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

西周时期,已对官学实行分级管理,“国学”由皇室和诸侯国的宫廷直接管理,“乡学”则由地方各级政府分别管理。

学校管理方面,开始有了初步制度。开学之初,要行释菜之礼(读书人以苹蘩之类的东西祭祀先蚤先师。“苹”,即蔌嵩;“蘩”,即白蒿),以示敬学重道。国学仪式十分隆重,天子常率高官重臣到场,后来的“开学典礼”即源于此。

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西周时期已有严格的要求。据史籍记载,周代已把视学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制度。《礼记·文王世子》指出:“天子视学,大昕鼓征,所以惊众也。”就是说,天子或由天子委派重臣到国学考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所以兴师动众。有文献说每年一次,有文献说隔年一次,还有的文献说多时每年竟达四次,每个季度一次。

每次视学都有德行和道艺(学业)两方面的考查和考核要求,旨在提倡敬天尊老,推行教化。视学要举行隆重的礼仪:当天清晨,击鼓聚众,天子到达时,要行祭奠之礼;次日要行养老之礼,公卿、诸侯、大夫均应邀出席,先祭先老,后宴众老;还要作乐吟诗,乞求善言。

在视学过程中,除检查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以外,有时他们还要亲自为师生讲学。在教师管理方面,也有了初步定制,教师由官吏及退仕兼任,多为世袭,并已有初步的教师规范。(www.daowen.com)

(三)入学与修业

西周时期,对就读者的入学年龄与修业期限已有明确规定,也是当时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大戴礼记·保傅》说:“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15岁)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白虎通》认为,此大学之礼,系指王太子的入学年龄。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之嫡子,则为13岁入小学,20岁入大学。其余之子弟为15岁入小学,18岁入大学。

虽然对这些方面史籍还有不一致的记载,但从这里可以看出,西周奴隶制官学已对就读者的入学年龄和修业年限有所规定,入学年龄和修业年限的不同是由宗法等级的不同而决定的。

(四)考查与奖惩

根据《礼记·学记》的记载,西周对官学考查的具体内容是:“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奖惩制度主要体现在选贤贡士制度(包括升学选士与任官贡士)上。凡选贤择士及时者有奖;屡次及时者,论功行赏,免除赋役;反之,则要受处罚。西周的国学和乡学都有严格的惩罚制度。

据《礼记王制》记载,在考查中如发现有不受教者,可以告知大乐正,大乐正再告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入学习礼以感化之,如不改变,王亲自视学,以示警告,仍不改变,则迁送远方,终身不齿。

乡学情况的考查工作由乡大夫负责,并规定如发现不受教者,则由司徒集合乡中耆老于学中,习礼以感化之;如不改变,从右乡移于左乡或从左乡移于右乡,再不改变,从乡迁至遂(郊);仍不改变,则弃之远方,终身不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