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古代中国礼制的理念和实践方式

古代中国礼制的理念和实践方式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仪教化使人与人之间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西周有系统的教育制度,通过礼乐教化,实现社会上下有序、内外和谐的状态。儒家文化积极实践礼仪教化,主要集中在社会性的道德伦理教化和个体人格修养两个方面。(三)善于营造宏大的社会化氛围周礼制度的良好践行方式,还在善于营造宏大的社会氛围,使之社会化。

古代中国礼制的理念和实践方式

周礼的基本精神渗透于中国古代家庭、伦理、政治、经济、司法、教育等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思想情感的一部分,成为社会风俗习惯的约定俗成。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它之所以对社会影响深远,与传统社会中的实践方式有密切关系。

(一)将礼仪制度化并严格遵守

周朝的礼仪主要是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礼的内容,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原则;二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孔子面对当时的社会乱象,认为只有恢复礼仪制度,实行仁爱,才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实现“天下有道”的和谐社会。周人所确立的“礼”,为孔子以及后世儒家所继承、发展,并以强劲的力量规范着中国人生活行为、心理情操与是非善恶观念。到了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此后,历代君王沿袭了礼仪文化,使其得到丰富和发展,为后世提供了有章可循的传承依据。

(二)重视礼仪的教化、规范化、常规化

西周时期,已经有规范的教育系统,通过学校教化育人。礼仪教化使人与人之间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礼以体政”“服以旌礼”,服饰以及使用的器皿也有等级。人们在不同的场合必须着不同的服饰:朝会有朝服,祭祀有祭服,凶丧有丧服。身份不同,衣服的颜色、款式、工艺、配饰也不同。为让人们亲自去参与践行这一制度,亲身去体验,并能自觉地认同和遵守,通过社会各阶层每年定期举行的活动,如大饮烝、燕礼、大射礼、乡射礼等,通过活动,增强了民众的礼仪修养,陶冶了情操,也促使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和谐,在规范人的行为举止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www.daowen.com)

西周有系统的教育制度,通过礼乐教化,实现社会上下有序、内外和谐的状态。儒家文化积极实践礼仪教化,主要集中在社会性的道德伦理教化和个体人格修养两个方面。孔子强调人的修养必须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教化是隐性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统一,把教育目标寓于具体的礼仪形式和德音雅乐之中,使人在礼仪的训练和乐舞的熏陶下受到感化。

(三)善于营造宏大的社会化氛围

周礼制度的良好践行方式,还在善于营造宏大的社会氛围,使之社会化。通过营造宏大的社会氛围,对民众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形成发挥巨大作用,对提升民众的精神境界、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维护社会的健康稳定、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