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的文人墨客,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其风格淳朴自然,语言生动优美,感情真挚充沛,人们从中领略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人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无限深情。例如:汉末建安时期的一代枭雄曹操,在《步出夏门行》中描写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十字,写出了大海碧波汹涌,吞吐日月,包孕宇宙的磅礴气势。南朝谢灵运,其诗寄情山水,多写江南山水名胜,细致精工,开山水诗之先声,给文坛带来清新气息。他在《登池上楼》中写道:“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云浮,栖川怍渊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诗中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恬静纯洁,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到了唐朝,诗坛名家群星荟萃,各种风格流派的作品百花齐放,歌颂自然风光的诗作大量涌现,达到创作繁荣的顶点。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以《滕王阁序》而负盛名的王勃,写过一首五言律诗《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短短20字,把奔腾而逝的大江、飒飒的秋风、漫山的黄叶和游人的怀归之情都包含其中。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园诗人,他描写洞庭湖的景色:“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首诗清新流畅,有很强的韵律感,恢宏壮阔,酣墨淋漓,宛如一幅泼墨写意画,读之使人身临其境,深感洞庭湖烟波浩渺,雄浑有势。王维是用诗描写山水风光的丹青妙手,他笔下的大自然,景色清幽,优美如画。如他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寓情、景于诗中,自然天成,山峰、明月、松树、清泉、睡石、竹林、浣女、荷塘、渔舟构成一幅和谐、宁静的山水画,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古典诗词中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还有另一种粗犷、雄浑的风格,主要体现在描写西北边塞的诗中。如岑参的名篇《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如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诗中描写了塞外之夜滴水成冰、狂风怒吼、飞沙走石的自然景象,以此衬托出守边将士不怕艰苦、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读后使人感到热血沸腾,对英勇将士肃然起敬。
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一生写下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篇章。对于蜀道之难,他的诗作可谓绘声绘色:“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这首诗大开大阖,气势如虹,荡气回肠,把艰难险峻的蜀道,生动地展示在人们眼前,其文采华美,语言生动,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不愧是古代诗苑中的一枝奇葩。(www.daowen.com)
宋代也出了不少著名诗人,他们对大自然的描写,平易自然,畅达优美,富有情趣。如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苏轼,就留下许多名篇。历来文人墨客有不少写西湖的诗,但欧阳修的《采桑子》所描写的西湖,别有风味,具有独特的风格:“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自古描写庐山美景的诗词有四千多首,但苏轼《题西林壁》写庐山,与众不同,可谓独树一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笔墨清新疏淡,立意新颖,寓理于景,借助写庐山的景物,阐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给人观察事物以深刻的启示,读后耐人寻味,爱不释手。古典文学中这些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秀篇章,展示出一种摆脱世俗种种烦恼,使心境得以宁静,也使自我得以充分体现的人生境界。沉浸在这一人生境界中,不仅能与自然产生一种亲和力,而且可以净化自己的灵魂,激发挚爱人生、热爱祖国的热忱。
中国古典文学高超的艺术成就、广博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几千年来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显示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奋斗精神,启发人们不断从中吸取思想营养。它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在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今天,人们更应该继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和优良传统,并把它发扬光大,传承后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