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岩体结构面时间效应解释

岩体结构面时间效应解释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极限变形规律,极限变形曲线与应力-变形曲线交点所对应的应力值即为长期强度,那么不同应力-变形曲线的形态决定了交点的位置,进一步决定了长期强度与峰值强度之间的关系。因此,根据瞬时应力-变形曲线形态及极限轨迹可以定性分析长期强度随JRC的变化规律。图6.13不同JRC结构面剪切曲线与极限变形曲线

Goodman[31]提出蠕变与瞬时加载产生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存在以下关系(图6.11):长期强度以上的岩石蠕变破坏变形值,与瞬时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后同一应力下的应变量十分相近,即蠕变在应力水平稳定后的应力-应变轨迹是一条水平线(AB,CD,EF)。从点A或点C 开始的蠕变试验经过一段时间会在瞬时全应力-应变曲线峰后的点B或点D破坏,在临界应力水平点I以下点E开始的蠕变试验则经过很长时间才会逼近点F,而且不会引起破坏。轨迹线GH则是岩石试样在临界应力以下的各级荷载最终变形(如点F)连成的一条轨迹线。Bérest等[16]对这条曲线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将其称作极限变形轨迹。如图6.11所示,极限变形轨迹与全应力-应变曲线交于点H,在此荷载下经过长时间变形,能够与全应力-应变峰后段相交,这时的蠕变达到破坏所需要的时间最长,所需应力水平最低,破坏变形量也最大,因此,点H所对应的应力水平即为长期荷载下岩石不发生破坏的临界值,此应力值可作为长期强度。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岩石的疲劳试验,并且在葛修润[150,151]、章清叙[152]、肖建清[153]等人的试验中得到了证实(图6.12)。

根据极限变形轨迹的定义可知,极限变形轨迹具有以下特点:

(1)极限变形曲线的斜率(模量)一定低于任何加载速率下的斜率;

(2)极限变形曲线的形态与岩石性质有关,粗糙度较小时,相同应力水平下的变形较大,因而粗糙度较小时的斜率低于粗糙度较大时的斜率。

图6.11 蠕变与应力-应变曲线的关系(www.daowen.com)

图6.12 循环荷载下岩石的疲劳试验曲线与应力-应变曲线的关系

图6.13为不同JRC结构面剪切应力-变形曲线,随着JRC的增大,瞬时剪切的应力-变形曲线由磨损式到剪断式,即JRC=0,1时,应力-变形曲线无明显的峰值,而JRC=7,11,19时,随着对结构面“突起物”的剪切(即切齿)逐渐成为提供结构面抗力的一部分,并且所占的百分比增大,此时应力-变形曲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峰值,峰后则有很大的应力降。根据极限变形规律,极限变形曲线与应力-变形曲线交点所对应的应力值即为长期强度,那么不同应力-变形曲线的形态决定了交点的位置,进一步决定了长期强度与峰值强度之间的关系。如图6.13中极限变形轨迹所示,当应力-变形曲线没有明显峰值时(如JRC=0),峰后曲线应力降较小,极限变形曲线与峰后曲线交于点J,此时点J的应力与瞬时剪切强度相差很小,这是由于时间作用强度降低的幅度较小。当应力-变形曲线峰值较为明显时(如JRC=11),极限变形曲线与瞬时应力-变形曲线交于峰后的点G,该点的应力水平与峰值强度具有一定的差值,因而JRC越大,长期强度与峰值强度的比值越大。因此,根据瞬时应力-变形曲线形态及极限轨迹可以定性分析长期强度随JRC的变化规律。同样地,当法向应力增大时,瞬时曲线也表现出了类似的曲线特征,即法向应力越大,曲线峰值越明显,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大,长期强度与瞬时强度的比值逐渐变小。

图6.13 不同JRC结构面剪切曲线与极限变形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