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平衡及配置研究

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平衡及配置研究

时间:2023-08-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合理开发利用鄱阳湖水资源,通过对鄱阳湖水资源量的平衡进行分析研究,较为系统地解决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研究得出的成果应用于水资源综合规划及每年度的水资源公报编制中。最后,还提出流域内各个控制断面的可利用量,分析预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供需情况,并制定了区内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方案。

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平衡及配置研究

为合理开发利用鄱阳湖水资源,通过对鄱阳湖水资源量的平衡进行分析研究,较为系统地解决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研究得出的成果应用于水资源综合规划及每年度的水资源公报编制中。在鄱阳湖水资源量的分析中,湖区中“五河七口”控制站以下未控区间的水资源量的计算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研究以VIC模型为基础,在鄱阳湖未控区间流域上分别构建了集总式和网格尺寸为5km×5km的分布式VIC水文模型,探讨了流域特征信息提取、空间离散、水文气象数据插值和参数网格化、汇流网络创建等关键技术,然后利用收集的水文气象资料对所建模型的日径流过程模拟能力进行了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近年来,鄱阳湖枯水出现了时间提前、水位偏低、持续时间延长等现象,利用湖区的枯水资料分析湖区枯水形成原因,初步摸清了近年来鄱阳湖区连续出现枯水的原因,为研究鄱阳湖区枯水对策及鄱阳湖水利枢纽的兴建提供必要的支撑。最后,还提出流域内各个控制断面的可利用量,分析预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供需情况,并制定了区内的水资源配置总体方案。

(1)针对以往对湖区计算水量合理性分析存在的技术问题,利用湖区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出了符合湖区气候与下垫面条件的水量平衡判别标准,并利用其水量平衡标准对鄱阳湖区水量计算系列进行了平衡与否的判断,使得湖区计算水量的合理性分析有了具体的判断依据。

(2)从鄱阳湖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水文站观测与整编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水量平衡的原因,采用新安江模型等多种方法对湖区计算水量进行了修正,得出了湖区水量长系列资料。通过提出的水量平衡分析计算思路与方法,即首先需研究判断标准,再判断计算水量是否平衡,然后根据湖区地形特点、水文测验等影响水量的因素分析导致不平衡的原因,最后根据湖区的资料情况、气候与下垫面条件进行水量修正的方法,普遍适用于平原水网区的水量平衡分析,可以推广到其他平原水网区使用。

(3)构建鄱阳湖未控区间的5km×5km网格,利用收集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类型资料分别构建了流域植被网格参数库和土壤网格参数库,并提出了未控区间流域的水文参数网格化方法和平坦区域汇流网络构建的方法,为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平坦区域的建立提供了范例。

(4)通过对未控区间流域内两个闭合子流域的多模型对比研究,选择了最适合未控区间的流域水文模型,并将小流域的参数应用于未控区间内下垫面条件类似的地区,对于湖区等类似的无资料地区水文模型的应用提供了参考和有效途径。(www.daowen.com)

(5)在鄱阳湖未控区间流域分别建立集总式和分布式VIC水文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结果良好,基本能模拟反映研究区域的降雨径流特性。同时可以看到,在更精细的地形、土壤、植被数据支持下,分布式VIC模型的应用效果会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6)高水时鄱阳湖区各站水位相近,湖面比降很小,呈现出典型的湖泊特性;中水时则水位沿程变化均比较明显,湖面出现一定的比降,湖面水文特性处于“湖相”与“河相”相互转变的过渡阶段;低水时水位沿程变化均较大,湖面倾斜程度较高,表现出典型的河道特点。十多年来鄱阳湖枯水变化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枯水出现时间大幅提前;二是枯水持续时间显著加长;三是极端枯水位明显下降。从流域5个出现严重枯水的枯水典型年比较结果及近十几年来的变化趋势上看,枯水期降水量减少和入湖五河来水量减少是鄱阳湖枯水位下降、枯水更加严重的主要原因,长江干流来水减少及河道地形条件发生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7)在分析鄱阳湖流域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用水水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地市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中长期各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需水量预测,以及对现有供水工程不同水平年和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可供水量分析,在充分挖掘现有节水潜力和水资源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制定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与配置总体方案,提出不同地市不同水平年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各部门各行业的用水总量与定额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