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利枢纽完建后,汛期由于不调控,因此跟现状条件下相差不大,主要差别为枯水期,枯水期水位将会上升,由于水位的变化将会对鄱阳湖区的水文情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根据调度方案对湖区水文情势的变化进行分析。
1.4月1日至8月31日
根据调度方案,该期间泄水闸门全部敞开,江湖连通。该期间与现状条件下相差不大,不会对湖区水文情势产生影响。
2.9月1—15日
根据调度方案,该期间当闸上水位高于14.50m时,泄水闸门全部敞开;当闸上水位降到14.50m时,减少闸门开启孔数,按五河和区间来水下泄,水位维持14.50m;若闸上水位低于14.50m,在泄放满足航运、水生态与水环境用水流量的前提下,最高蓄水至14.50m。若长江干流与鄱阳湖水系来水均较枯,当大通站流量小于15000m3/s时,枢纽敞泄,不调控。
从湖口站多年实测水位资料可以看出9月湖口水位处于退水期;根据2009年批准实施的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时间由初步设计阶段的每年10月1日提前到9月15日(9月底控制库水位158.00m),相应地,其对湖口附近区水位的影响也将提前半个月,而9—10月上中旬湖区灌溉需水量仍较大。
根据多年实测资料,9月1—15日,多年平均径流量湖口站为53.86亿m3、大通站为588亿m3,多年平均流量湖口站为4520m3/s、大通站为45300m3/s,湖口站占大通站的9.15%。星子站多年平均水位9月1日为14.26m(相应湖区通江水体容积为84.43亿m3)、9月15日为14.08m(相应湖区通江水体容积为75.93亿m3)。在满足湖区9月和10月灌溉需水的基础上,考虑适当增加三峡水库蓄水期间的湖区出流,在三峡工程开始蓄水前,拟将闸前湖区水位提高到15.00~15.50m(相应湖区通江水体容积107.20亿~123.47亿m3),即相当于较无枢纽的天然情况抬高1.0~1.5m左右,可增加湖区蓄水容积31.2亿~47.5亿m3。根据1959—2007年实测资料的模拟调度计算结果,有12年星子站水位在9月1日超过了15.50m;在满足下游航运、生态需求的基础上,有21年枢纽最高控制水位可达到15.50m,有27年枢纽最高控制水位可达到15.00m,而湖口站同期出湖水量减少值为19.25亿m3,相应日均减少流量值为1485m3/s,占同期大通站平均流量的3.3%,对干流的影响有限。
3.9月16日至10月31日
根据调度方案,至9月30日,闸上水位逐步均匀消落至14.00m;至10月10日,闸上水位逐步均匀消落至13.50m;至10月20日,闸上水位逐步均匀消落至13.00m;至10月31日,闸上水位逐步均匀消落至12.00m左右;在消落过程中若外江水位达到闸上水位,则闸门全开。
根据调度方案,鄱阳湖建闸后,在该期间对下游水资源量不会产生影响。(www.daowen.com)
4.11月1日至次年2月底
根据调度方案,至11月10日,闸上水位逐步均匀消落至11.00m;至11月底,闸上水位逐步均匀消落至10.00m;12月,闸上水位基本维持在10.00m左右;至2月底,根据最小通航流量、水生态与水环境用水等需求控制枢纽下泄流量,使闸上水位逐步消落至9.50m左右;在11月至次年2月,若长江干流下游突发水事件,则枢纽服从流域统一调度。
根据调度方案,鄱阳湖建闸后,虽然不同的调度期,湖口平均下泄水量与实测下泄水量互有大小,但在该期间对下游水资源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5.3月1—31日
根据调度方案,控制闸前水位不低于9.00m;当外江水位上涨至与闸前水位持平时,闸门打开,江湖连通。
根据调度方案,鄱阳湖建闸后,在该期间对下游水资源量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6.血防调度
待枢纽工程按上述调度方式运行一段时间,对湖区湿地、鱼类的影响规律有深入研究后,再选取一个合适的典型年(3月前湖口站水位达到13.00m以上、五河总入流在多年平均的2倍以上),通过闸门控制,保持3—10月水位不低于14.50m,进行一次血防调度。
综上所述,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具有灌溉、城乡供水、生态、航运、血防等综合效益,并可减轻三峡工程蓄水期对长江下游水资源利用影响的工程。但工程的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天然的水文情势,从而对湖区一定时期的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枢纽的建设形式、枯期控制水位和运行调度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